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子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及当代启示

时间:2024-05-18

许斌华

摘 要 老子,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唯一留存的著作《道德经》站在回答人类终极问题的高度提出了“道”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本源,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从“少私寡欲”、“上善若水”、“慎终如始”等方面给后世以智慧的启迪;从“不争”、“无为”、“善下”等角度给人们以心灵的慰籍,极大地丰富、充实了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老子的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作出了伟大贡献。

关键词 老子 天地之道 人生智慧 心灵慰籍

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80

Abstract Laozi as the founder of Taoist thought, the only retained work, the book of morality, put forward the doctrine of "Dao" in the height of the answer to the ultimate problem of human beings, deeply revealed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and the Confucian thought, and gave the wisdom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less selfish desire", "good to be good", "be careful" and so on. From the angle of "no dispute", "Inaction", "good" and so on, it greatly enriches and enriches the spiritual world of the descendants of the Chinese and the descendants of the Chinese. Laozi's theory is not only the cultural ge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Keywords Laozi; 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wisdom of life; spiritual comfort

兩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个至尊辈出的时代,苏格拉底、释迦牟尼,以及中国的老子等一大批圣哲先贤相继横空出世,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人类进步的历程,推动了各领风骚的文明。老子留下的唯一著作《道德经》奠定了道家学说的基础,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思维,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以其特有的方式、深邃的内涵、永生的魅力,不断引领和充实炎黄子孙的思想世界,滋养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并作为人类文明的最强音,穿越数千年的时空巨变,永远回响在世人的心间。

1 天地的真谛

老子站在回答人类终极问题的哲学高度,集前人学问之大成,综观历史祸福成败,天地万物发展变化,深刻地阐述了解决人类矛盾和困惑的方法和智慧,着重揭示了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主要是从世界观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道”的学说。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天地之真谛、万物的遵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领会“道”。

一是“道”的抽象性。《道德经》的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道”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惚兮恍兮”、“寂兮寥兮”、“微妙玄通”的状态,存在于天地及一切事物之中。“道”虽然是对客观的科学表达和反应,但却难以与实际完全印证和吻合,因此要真心实意地悟“道”,而不能夸夸其谈地论“道”。由此还启示我们,无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从事其他工作,只能是永远处在探究的路上,这种探究是开放的、永续的、发展的,不断地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却不可能到达理想的终点。

二是“道”的先天性。“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前,并与天地万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决定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譬如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日月星辰循环运动,以及物种存亡、草木枯荣,乃至人生跌宕起伏,无不是“道”所起作用和影响的结果。人们只能认识它、感受它、遵从它,却无法改变它、离开它、放弃它。《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指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三十二章指出:“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由上述可知,“道”不仅是先天的存在,还是天地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律,支配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力量,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遵“道”而行,切不可自以为是地背“道”而驰。

三是“道”的生化性。“道”具有母性般的生育功能,是天地万物的根本,一切皆由“道”而生,并不断地推陈出新,使世界丰富多彩,日益繁荣昌盛。《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这就告诉我们,“道”创生了万物,万物守“道”而行,顺其自然。第六章又指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就是说,“道”是永生的、伟大的,它的生化功能是无穷无尽的,在衍生万物之后自身却不消亡,仍不断地发挥作用。当然,“道”的这一功能又是有节制的、能自律的,也正因为此,才能持续存在,绵延不绝。

2 人生的智慧

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基本单元,如何正确对待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自然而然地与环境和谐相处、心情舒畅地与他人融洽与共,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是芸芸众生的人生难题和毕生追求。老子从多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巨大帮助和深刻启迪。

一是少私寡欲。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作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物种一起构成和谐的生态体系。作为自然的人,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对自然和他人的过分欲望和要求。然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随着劳动的投入,智力得到发展,逐渐地成为万物之灵、社会的人,也形成了私心和欲望。这些私心和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动力,但如果不加约束极易泛滥、膨胀。针对这一问题和当时的现象,老子告诫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要求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希望人们洁身自好,努力做到“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达到“以其无死地”的境界。

二是上善若水。善是人性的起点,发展的方向,是接纳的力量,利他的行为,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应当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可是,在现实当中,一些人只想“人人为我”,而不想“我为人人”;还有一些人虽然在某些方面做到了“我为人人”,但希望立杆见影地实现“人人为我”的目的;如何在“我为人人”的自觉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人人为我”的良好局面呢?老子为我们开出了良方,那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像水一样无私利他;对待他人要“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面对名利要“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还要用“报怨以德”的胸怀,对待有怨于已的人,以化解各种误会和矛盾。我们应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因为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三是慎终如始。处理任何一个问题,对待任何一项工作都应当有始有终,目标明确以后就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尤其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保持百折不挠的定力,不能轻言放弃,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经验还告诉我们,越接近成功,困难越多,挑战越大,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期,严厉地考验着人的意志和能力,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超越自我地拼搏。是的,老子告诉我们的:“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坚持到底,取得最后胜利是十分艰难的,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和毅力,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 心灵的慰籍

自古以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理想与现实、爱好与职业、事业与家庭、自己与他人、付出与回报、感情与婚姻等等各个方面,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烦恼和困惑,有时甚至令人不堪承受,造成心理失衡。此外,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相互交往减少,使得人们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矛盾爆发的燃点走低。还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所作所为与物质利益联系日益紧密,使得一些人渐渐地变得斤斤计较、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的、现实的、物质的结果,而忽视长远的、理想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所有这些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心态的平和,需要我们从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不断地加以引导和完善。老子以万世未有之智慧,提供了千古不灭的方法,犹如一缕春风,一泓清泉,抚慰和滋润着焦躁不安和脆弱易伤的心灵,帮助我们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困惑。

一是无为。老子所说的“无为”是针对为了私欲的“有为”,希望人们抛弃主观的随性而为,顺应客观的自然而然,不必因主观意志不能实现而徒生悲伤。要善于通过“为无为”,达到“无不治”的目的,起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则,自然而然地有所作为。

二是不争。人有争强好胜、出人头地的天性,希望通过竞争脱颖而出。这本是积极向上、价值实现的一个过程,但如果把握不当、追求过度,就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给本人带来痛苦。只有做到淡泊名利,才能达到“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境界。当学习和工作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居功自傲,而應有“功成身退”的豁达。他警醒世人“祸莫大于欲得,咎莫过于不知足。”,不要为了私欲而争。

三是善下。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大多数人习惯于高高在上,然而老子却告诉我们:“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希望人们虚怀若谷,善下谦让。老子还说:“高下相倾”,上与下、高与低本来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比较的。还说: “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真正的强者是甘心情愿地处下的,而不是处心积虑地争上。正如他所说的,“曲则全,枉则直”。

无论是“少私寡欲”、“上善若水”、“慎终如始”,还是“无为”、 “不争”、“善下”,不是人生得失的权宜之计,而是心灵安顿的必然要求。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当我们外求发展时,要更多地想到前者,而当反躬自省时则更多地想到后者。这样就使我们的人生张弛有度,游刃有余,始终保持淡定、自信、适然的良好状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绵延不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作为炎黄子孙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新时代的中华儿女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自觉传承传统文化,让伟大文化在伟大时代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老子.道德经[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9-51.

[2] 王蒙.老子十八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3] 南怀瑾著述.南怀瑾选集(第二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