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史晓婷 霍祥湖
摘 要 本文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格拉斯哥大学开展心理服务的方式及中国留学生朋辈支持服务的必要性,探索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心理服务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注重教育资源的互通和整合。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心理健康 朋辈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80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hinese students at Glasgow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interviews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analyzing the way of carrying out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t Glasgow Univers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peer support services for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and exploring the psychological service modes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Keywords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eer support
中国留学生规模在逐年扩大,据教育部统计,近几年每一年都有40多万中国学生走出国门踏上国外求学之路。面对国外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文化种族的同学甚至是不同的评分系统和评价体系,中国留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努力才能被新环境所接纳和认可。在这个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心理上的适应和变化,针对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心理支持服务在留学生国外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 中国留学生群体特点分析
1.1留学生群体规模逐年扩大,低龄化趋势明显
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近46万人,比2015年增加4.59万人,同比增长11.09%; 留学人员中42.30万均为自费留学,占据总数的92%。早年间,出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一直是中国留学生占比最大的人群,然而,随着中国低龄留学人数迅猛增加,出国就读本科和中学人群占比逐年上升。①追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家庭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资助孩子在国外讀书,留学生低龄化现象逐渐突出。但是低龄留学生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未发展成熟,留学生活中的环境和学业适应无疑对低龄留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环境适应和跨文化适应带来的挑战
每个留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跨文化适应和环境适应,环境适应相对跨文化适应而言容易得多,在笔者的实地访谈中不少留学生在短期内就完成了对新环境的适应,但是就跨文化适应而言,甚至有些即将结束留学生活的学生表示,仍未完成跨文化上的适应。
被大部分研究者认同的跨文化适应的分类方式是Ward及其同事的观点,[1]他们认为跨文化适应可以划分为两个维度: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 adaptation)和社会文化适应(sociocultural adaptation)。心理适应是以情感反应为基础,指向在跨文化接触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在跨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或较少产生抑郁、焦虑、孤独、失望、想家等负面情绪,就算达到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当地文化的人有效进行接触。一般来说,研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时,所使用的因变量是心理适应。在笔者的实地调研和访谈中发现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接受心理咨询时寻求帮助的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适应问题、学习困难、恋爱与情感、多元文化中人际交往技能欠缺 、情绪困扰(焦虑、抑郁、孤独、考试紧张)、自我完善与个人发展、家庭问题、应激事件后的心理康复和适应。可见,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接受心理咨询时的常见问题还是集中在跨文化适应上。
2 朋辈支持体系需求分析
2.1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心理辅导(pe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从朋辈辅导衍生出来的概念,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通常是由同龄人来担任辅导员。徐黎玲认为,朋辈辅导这种“让同学告诉同学”的辅导方式,更容易让需要帮助者从朋辈群体中接受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的行为,起到正面的辅导作用。[2]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特征。朋辈心理辅导与一般人际互动同样存在着质的区别,那就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能理解和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遵照心理学的原则科学有效地开展助人工作。未经培训和督导的朋辈互助活动,不能称为朋辈心理辅导,其实际助人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科学的培训和督导,是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条件。[3]
2.2格拉斯哥大学开展的朋辈支持及其他心理服务
根据笔者的调研,格拉斯哥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Counselling & Psychological Services)开展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其中,朋辈支持服务是近年开始启动的新领域,中心采用牛津的朋辈课程开展朋辈培训。有意愿帮助他人成为朋辈辅导员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报名,经过培训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会颁发一个学校认可的朋辈辅导员证书。经过培训合格的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开展助人活动,中心也会定期邀请他们来中心接受督导,同时会在周末或者晚上(时间安排尽量不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的小组活动时间邀请朋辈辅导员前来开展朋辈服务工作,事实上,这一机制与国内高校开展的朋辈辅导并无太大差别。格拉斯哥大学非常重视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和提升,让每一位参与到朋辈辅导培训的学生都得到非常专业的训练,助人自助的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格拉斯哥大学并没有培训非常多的朋辈辅导员,依靠他们去展开朋辈工作,而是仍然主要依赖中心展开相应的工作,朋辈支持服务在格拉斯哥大学仅是众多心理服务的一部分,是专业心理服务的有效补充。
除朋辈服务外,格拉斯哥大学还开展传统的一对一咨询,开展COURSES、WORKSHOP等课程类的心理支持服务,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来参加课程的中国学生并不多。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中国留学生有一种心理:自己并不愿意接受自己需要心理服务的事实,甚至一般情况下会自己解决心理问题,当问题解决不了必须需要找专业的机构帮助的时候,倾向于选择一对一的咨询,因为他们认为一对一的咨询只需要面对一个咨询师,不需要面对其他人,自己的问题不会暴露给更多的人。因此,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不会选择小组和课程类的心理健康服务;格拉斯哥大学还会在网络上提供一种SELF HELP类的资讯服务,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我帮助的教程和方法,可以在不去咨询室的情况下实现自我疏导和释压。这是一种非常便捷、低成本且安全有效的服务方式,被西方的学生广泛接纳和认可。但是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SELF HELP并不起作用,因为并没有中国留学生去关注这样的网站和信息,也更不会自己去学习教程和方法。这样的访谈结果让笔者很失落,但同时意识到这并非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受众群体由于文化差异对同一事物的接受程度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留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接受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来减少压力,解决问题。
2.3朋辈辅导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的必要性
据笔者的调研,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为例,学校拥有非常完善的体系和系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咨询,涉及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如:医疗、住宿、学习指导、心理咨询、留学生服务、签证办理、学生会活动、学生代表大会等等,甚至在格拉斯哥大学还有专门的中国心理咨询师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中文心理咨询服务。但是,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诸多的支持系统,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不适应依然存在并且非常普遍。据格拉斯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中国留学生服务的咨询师介绍:预约中文咨询的中国留学生数量非常巨大,很多时候学生需要排队等待几个月才能见到咨询师。学校仅有一位中国咨询师可以做中文咨询,这位中文咨询师的咨询日程也是常常爆满。格拉斯哥大学近年也在开展朋辈辅导服务,中国学生的参与度却非常小,受益的中国学生也非常有限。杨芷英认为:大学生心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等深层次背景的影响。尽管不同的人类文化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中西文化的差异仍然明显存在于其民族性格之中,如静与动、内敛与外向、整体与个体、保守与开放的差异等等。[4]在访谈中,不止一位中国留学生提到:“来到英国后自己的生活学习圈子还是全是中国人,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很大。遇到问题一般还是先求助于周围的同学、朋友,甚至国内的朋友和家长,最后才会想到心理咨询服务,即使在格拉斯哥大学有中文咨询服务,不到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也是不会去预约的。” 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面对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同质性,非常适合开展小组工作和朋辈服务,但是并没有多少中国留学生参与朋辈支持培训或者被帮助。
综上可见,留学生群体相比当地的学生更加需要朋辈服务,因为留学生熟悉的社会支持体系都在中国,换了新的环境他们需要重新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同学和朋友就是首要的求助对象。石芳华在《探析美国学校中的朋辈心理咨询》中提到,美国学校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启动朋辈心理咨询计划,通过充分利用学生朋辈互助的资源来辅助学校专业教育共同解决教育危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在她提到的美国多样化的朋辈辅导服务中就有一项“留学生朋辈伴读”是针对留学生的,许多留学生为了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经常会求助于来自本国的留学生或者美国本土学生的朋辈辅导员,通过他们来了解美国大学的学习生活信息。[5]笔者认为,目前格拉斯哥大学中国留学生参与朋辈支持的数量有限是源于受具体环境及文化差异的限制,朋辈辅导在中国留学生心理服务中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3 国外中国留学生群体心理咨询服务对我国心理工作开展的启示
3.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面对心理问题时的非积极表现及种种访谈结果更加凸显出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仍有很大的空间和作为。从人本主义整体观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心理问题的预防,注重大学生潜能的发掘而不应该把所有精力放在解決问题上。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受众群体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的首要工作,不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前来咨询的有问题的学生身上,而更应该普遍广大到整个学生群体,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从内心认可这样的服务。我们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学生学业、心理、生活、精神等方面的发展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怀他们的生命价值,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命成长视为心理辅导和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3.2更加注重教育资源的互通和整合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不难看出,中国留学生群体在寻求心理咨询时,大部分问题都源于现实留学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样,任何一个求助者所面对的问题也一定是源于现实生活所引起。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要求不泄露受访者的信息,非评判原则要求咨询师不干预被咨询者的决定和判断,只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必需的支持。就中国留学生的具体心理服务工作而言,支持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心灵鸡汤式的疏导,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一般是有具体的学业或是生活困难。心理服务如果能融入到学校整体的学生服务平台体系下,在更全局的系统下给予帮助会更加有效地提高咨询效果。在笔者的实地调研中也确实有学生提到心理咨询师会给予一定的资源,如:学业问题可以寻求学校的SLS(study learning service),其他问题可以联系advisor给予支持,但是考虑到保密性原则,咨询师不会主动做任何额外的引介工作。笔者认为有些适度的引介是必要的,因为大部分求助者的共同点就是资源不足或行动力不够,拖延症等,适度的引介能推动求助者更快地做出改变。国内教育资源的整合将是一个更大系统的延伸,如:校园资源与社区资源的整合,学生资源与家长资源的整合,学校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信息将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3支持建设发展网络咨询
在西方国家网络心理咨询因其便捷、高效等特点已发展较为成熟并被广泛接受,如,本研究提到的格拉斯哥大学的“SELF HELP”服务等。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虽然网络心理咨询本身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但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咨询的便捷性等优势仍不容被忽视,是传统心理咨询的有力补充和完善。我国网络心理咨询还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更加系统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注释:
① 2016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
参考文献:
[1] Ward C, Kennedy A. Locus of control, mood disturbance and social difficulty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nsi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1992, 16(3): 175-194.
[2] 徐黎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构建及动行机制[J].洛阳大学学报,2006,(9):第21卷,第3期:109-111.
[3] 祝秀香,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67-68.
[4] 杨芷英.国外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
[5] 石芳华.探析美国学校中的朋辈心理咨询[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