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杨景国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通过对学困生转化,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使他们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正常、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6.087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students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th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ey can cultivate their good behavior habits and excellent qualities, and make them gradually form the ability of self education and self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ir personality, mental characteristics,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word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学困生是一种特殊人群,也称为“问题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而且他们比较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学困生的转化成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如果对这些学生转化不好,将会影响整个班风、学风。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不要把学困生当成一种负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100%。要把学困生的转化当成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素材,可以说“转化学困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一定要想尽办法让“学困生”转化成功,这也是作为教师的一种职责。学生之间是存在差異,但是无差生。微笑对优生,可以锦上添花;微笑对弱生,可以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固然美丽,但雪中送炭更为重要。
1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家庭因素、行为习惯因素、性格因素、学习认知因素等等。班主任老师一定要仔细研究班里的学困生,分析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实际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切不可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1.1 家庭因素
一个人的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所以班级管理一定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自我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各种教育的一种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并且是终生老师,可见位置的重要性。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家庭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家庭因素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爱的幸福家庭会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阳光、乐观的性格,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而家庭的文化水平认知程度一定上也决定了孩子的认知高度和胸怀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庭中充斥着暴力、怨恨,孩子的心灵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会使孩子的认知发生偏差,心灵扭曲,进而在学校生活和团体活动中表现出不适应、融入慢、人际关系较差等问题。因此,在孩子的心灵适应期,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将最大限度的缓解一些的家庭负面因素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1.2 学生自身因素
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表现也各不相同。这种由于个体差异造成的短期不适应,一定程度上就会给学生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学生刚升入高中,由走读生变成住校生,面对陌生的住宿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的舍友,加之高中学习压力较大,心理上一时难以做出转变,就会出现这种短期的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我们都曾有过深刻体会,只是时间流逝,对当初求学时的记忆渐渐模糊,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迷惘和彷徨。因此不能与学生换位思考只知道一味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做法,很难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另一方面,教师对孩子的智力差异的认可程度不同,使得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选择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和单一,无法应对不同学生的复杂心理问题,最终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生最终成为学困生。
1.3 教师因素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肩负着传播知识、塑造灵魂、育人成才的重要使命,自身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前途、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就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某一个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将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尤其在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和温暖,重塑对学习的信心。
2 学困生转化具体措施
由于每个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不一样,我们应根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转化。具体的转化措施有:
(1)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全面筛查,按学习成绩、行为规范等学困状况排查分类,然后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要做好平时的记录,记录他们平时的表现,以便于跟踪管理。同时还要具体分析表现背后的原因,这样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在学困生转化的时候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达到相应的转化效果。
(2)寻找需求点,加强学困生心理辅导。每个人都有需求,马斯洛就曾针对人的需要按照层级分为七种,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而学困生的主要问题也在于内心深处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通过各种不符合行为为规范的表现来换取内心的满足。因此找到学困生内心深处的深层缺失也就找到了打开他们心灵大门的钥匙。例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孤儿、留守儿童这些学所缺失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家人的关心,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而教育者要适时抓住他们的心理需求点,在班级中创设积极和谐、有爱的氛围,利用集体的力量,给予学困生们家人般的温暖,用爱逐渐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同时,应加强对学困生心理的干预和治疗,从心理教育的角度让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对学生要充满关心、爱心。“学困生”一般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因此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某种烙印和标签,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因此更容易对同学或者老师产生一种对立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必须摆正心态,要相信没有永远的“学困生”,给予他们该有的尊重和尊严,并且在深入了解他们生活环境和心理缺失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去教化他们。其次,要教育学生,给予“学困生”们关心和帮助,不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怀抱热情去温暖他们、打动他们,用自己无私的爱换取他们的信任,取得教育转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在心理上要尊重和接纳学困生,不要从内心中排斥这些学生。对这些同学的教育教师不但要有耐心,更要有爱心。爱的缺失必须用爱来弥补,逆反的心灵必须要用爱来纾解。用爱心感化学困生,爱是化解一切问题的源泉,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力量。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学生和老师之间更应如此,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教育如同和暖的春风、涓涓的细流,在不知不觉间起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4)传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树立学生的目标意识。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可以采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方法。长期目标使他们有了明确的方向,而短期目标的实现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拥有学习的动力。例如,给他们规定每次考试的进步名次,然后将目标细化到每节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有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及时督促和表扬,逐渐树立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其次,在学习方法上要给予其指导。学困生除却学习习惯较差之外,对每门课程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比较欠缺,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一方面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渗透,及时讲解;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培养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5)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配合好,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帮扶工作。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盲点,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教师可以抽出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帮扶,从而提高其自信。
对学困生的帮扶要从细节入手,例如,对他们出现较多错误的作业,采取面批的方式,面对面耐心指导。仔细观察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发现优点就及时表扬,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采取结对子的方式来“以优带困”。让优等生去帮扶学困生,从成绩和行为规范上为学困生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并且定期让学困生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在年终时进行评比并颁发最佳组合奖。对于学困生的帮扶,不仅是知识点的帮扶,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帮扶,让其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6)家校联动,共育英才。老师可以通过电话访问或者实地家访的形式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家校互动增强了老师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也让老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孩子,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教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一种关爱,也让家长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的孩子的重视,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为孩子美好的未来一起努力。教育因家访而精彩,家访因教育而丰富。
(7)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并且还具有反復性,有些时候表面上答应好好的,可是一遇到什么事情转眼就把老师的话忘到九霄云外,他们往往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作为教师要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来进行说服和教育,用爱和真诚唤起他们内心的良知,使学生能够从心底认识到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切实使他们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他们从不合格到合格,从合格到优秀是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因此,教师要对他们有耐心和毅力。
(8)及时表扬和鼓励,保护自尊心。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脱下自己的有色眼镜,用心发现此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适当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给他们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并对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们的眼里,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教师要学会尊重和赏识他们,给予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学困生的转化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外课内多下功夫,把这些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一旦这些学困生转化过来,找到了自我,他们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力量。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帮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实现各自的理想,这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共同追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