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李佳洋 范立南
摘 要 “新工科”的提出將高等院校工程教育引领入一个全新的阶段,高校纷纷加入自觉探索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行列中。新工科致力于打造适应新兴产业及新经济模式的工程人才,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作为校企合作常规项目的联合共建实验室,在新工科背景下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功能。本文首先论述的新工科的提出以及在此背景下校企联合实验室的新功能,并以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实践为例,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校企联合共建创新实验室建设内容与发展愿景。
关键词 新工科 校企共建 联合实验室 工程教育
1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近年来,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为特征的新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因此,作为人才培育的高等院校开启全面推动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主的“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新工科”的定义和内涵中强调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应该与新兴产业的尖端企业进行资源深度整合,协同推进和保障新工科建设,从而实现工程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1]因此,高校应该与企业展开多渠道、多方式、多维度的产学合作、共建共育机制。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应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比重,并与企业携手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推进共享实践平台建设,以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创新,特别是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原有合作基础上深化合作内容,夯实合作基础,创新合作范式。
2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的建设途径
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是许多高校已经在实施的校企合作的常规模式,然而,“新工科”背景下的校企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将更加深入和切合实际。以校企共建实验室为切合点,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相关机构应共同参与共建,调整与转变校企合作的思路,打破校企合作壁垒,拓展多边协作。[2]校企共建实验既是高校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也是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技能的必要环境。在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建设途径更加广泛,在双边关系基础上可以引入政府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共建共管,更加有利于高校在理论、实践、研发、转化上的无缝衔接。同时,校企联合实验室不仅仅作为服务高校人才知识的学习,更加应具备创新孵化基地的功能,打开实验室环境的禁锢,开放实验设备和资源,为学生和高校教师提供完备的工程实践环境。
3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实践
3.1“新工科”引领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理念,先后与沈阳浑南现代交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沈阳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创立“企业命名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并与中兴软件、天久集团、中软国际、沈阳联通等知名企业共建“中兴物联班”、“天久交通班”、“中软计算机班”、“沈阳联通班”等。[3]同时,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还与东软集团、华晨宝马、大唐移动、沈阳地铁等知名企业或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2 基于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校企共建实验室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2015”、“高校转型发展”等国家战略下,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探索“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提升信息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师资科研教学质量,着力打造“适应产业发展,满足行业需求,校企协同育人,产教研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优质专业,为地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3.3 “新工科”理念下的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功能
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拥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自动化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通信工程等,因此,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提出,共建实验室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应具备创新功能,旨在通过实验室软硬件使学生掌握新兴产业所需的工程开发技术,通过实践教学,结合本专业行业背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2)为师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提供强大的支撑和辅助,通过参与竞赛提高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当中的能力。
(3)作为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诞生一些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创意——创新——创业的产业化研发平台。
4构建递进式校企共建实验室发展愿景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严格按照计划,阶梯式完成建设,逐步形成以点及面、螺旋式效益增长,扩大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受益面,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校企形成双赢。以沈阳大学与西普教育(北京)联合共建移动应用创新实验室建设发展阶段规划为例:
4.1 第一阶段
(1)搭建移动应用开发实训教学产品——SimpleMADP课程体系平台调试完善,以及师资培训;(2)修改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加入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学时;(3)将2017-2018(1)为大三学生近500人的“综合实训”内容中加入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环节;(4)将《JAVA程序开发》、《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三门课作为西普教育U-Saas实验云平台试点课程,将三门课程中涉及的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按照在线实验平台同一模板做好准备。
4.2 第二阶段
(1)基于移动应用开发实训教学产品——SimpleMADP课程体系平台完成移动应用开发实训课程;(2)《JAVA程序开发》、《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在线实验课程开放使用,并在使用中逐步调整,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O2O在线实验教学优势;(3)将本专业所有课程实验内容均按照试点课程同一模板准备资料,分批次放置在线实验平台上,并逐步开放使用;(4)依托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申请辽宁省网络资源共享课;(5)在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和在线实验平台基础上,着手构建虚拟实验平台;(6)由本专业教师率领学生组成多个团队,参加“西普杯——移动应用创新大赛”。
4.3 第三階段
(1)联合西普教育共同研发移动应用技术立体化系列教材;(2)我校承办或协办“西普杯——移动应用创新大赛”;(3)邀请西普教育职业导师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4)聘任西普教育优秀工程师为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企业导师,优化本专业教师队伍结构;(5)依托于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作为竞赛的孵化基地,由本专业教师率领学生组成多个团队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竞赛、国家及辽宁省级移动应用创新大赛。
4.4 第四阶段
(1)基于移动应用创新实验室投入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改善进行总结,并对参与移动应用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情况、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追踪调研,获得本实验室运行效果的直接数据,作为西普教育完善移动应用创新实验室的范例;(2)在项目共建中,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可以与西普教育共研动应用创新实验室平台的训练项目,补充移动应用创新实验室实训应用项目,完善SimpleMADP课程体系内容,有利于SimpleMADP课程体系更广泛应用性;(3)本院与西普教育联合申报国家级网络资源共享课;(4)本院与西普教育联合申报省级以上虚拟实验平台;(5)移动应用创新实验室面向信息工程学院全部专业开放,即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物联网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开放,共享院内资源,扩大在线实验平台和移动应用课程的应用面;(6)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与西普教育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产学结合协同育人长期合作机制,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贡献彼此能力,发挥各自专长。
5结语
创新为民族之魂、国家之根、发展之本,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创新型的人才。在“新工科”建设与发展之时,高校应该主动作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扎实推进校企联合共建共育的创新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己任,深化校企联合实验的功能及内容,打造多方协同共建共管的工程实践环境,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2]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郝杰.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3] 张乐,李佳洋,肖倩.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时期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6):178-18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