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球视域下我国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4-05-18

周敏

摘 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理念。国际化办学特色已成为地方高校拓展自身办学空间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施方略。国内高校可以通过国际化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的问题,共享其他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是以中美高校学分学历互认为基础的共同合作与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对缺乏国际交流的西部高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带来很大冲击。

关键词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121双学位项目 陕西高校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必须以开放性视野适应这种趋势,尤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提升国家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知识层面重科学、轻人文造成了我国大学生的总体知识结构不完善思想底蕴不够;重专业教育、轻普通教育强调学生适应社会工作岗位需要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二是在能力层面以知识、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素质层面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现象致使人才的文化素质存在问题;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整齐划一其培养出来的人才规格单一缺乏个性(周升铭,2007)。面对全球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趋势,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是重要的且又必须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

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瞻性理念

《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实施至今17年,已发展到138所学校,该项目由单向交流到双向交流,由学生交流延伸到学者访问、管理人员培训等全方位交流,这仅为我国高校国际化奠定了基础,要促进高教国际化深入发展必须确切了解其含义和实质。

1.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和实质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普通高校,往往着眼于服务地方或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应该提升视野具有像一流大学那样的在国际化理念上的前瞻性,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迎接国际化的挑战。

1990年,加拿大著名学者简·奈特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为“在院校和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全球的内容融合入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2000年,美国《教育目标法》注明“面貌新,与众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世界级的标准,通过国际化的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國际化观念。”日本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指出:“只有成为一个出色的国际人,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日本人,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社会中要想生存下去,除了牢固掌握日本文化外,还应该对各国的文化和传统加深理解。”许多学者指出国际化是新世纪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评价标准之一,国际化人才除了应该具备一般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以外,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意识,掌握国际语言并且了解国际文化,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而大学国际化就是大学面向世界发展的观点和主张。具体地讲,是将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置于整个世界中,在广泛吸取、借鉴外国先进教育经验和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时,注重对外传播本国教育和文化的精华,培养能够在国际交流与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的观念和行动。

1.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竞争和国情

大学国际化是对封闭式教育振聋发聩般的警示,封闭意味着落后淘汰,发达国家已经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预测高等教育国际需求2025年将增长到750万学生,从而决定把“教育服务列为仅次于铁矿业和煤炭业的第三大出口收入来源”。日本筑波大学制定了《国际性的日常化》目标:至2020年,在校留学生达4500余名,多门课程通过英语就可以取得学位。大学国际化是竞争力,是大趋势,置身度外肯定会被挤垮被蚕食。当然,中国与教育强国相比,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所处的阶段相对落后,我国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局限性:一是知识层面,总体知识结构不完善思想底蕴不够;二是能力层面,忽略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素质层面,人才的文化素养社会担当存在问题。以中美为例,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独立的精神,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精神。中国学生扎实的基础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也成为束缚创造性思维的阻碍;严谨的特征可以使学生周全的思考,但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因害怕出错而惯于规范保守。当前,普通高校追赶世界一流,要以全球化观点和国际化视野融于高水平办学体系,提升办学质量,实现综合改革,转型发展,在竞争中增强实力打造自己的特色,突显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后发之势占领世界高等教育领地。

2 陕西高校国际化现状和分析

陕西高教国际化从单一到多元,从外延式转为内涵式,深入到专业领域、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等核心环节,渗透到教育、教学、应用全过程,推动陕西高等教育向深层次改革发展。

2.1 视野阔广交流海纳百川融一流为一体取长补短

在“121 中美合作办学”基础上,陕西各高校以各种途径和方法四海出击加强与国外名校合作,例如,西安邮电大学是 “121合作项目”搞得较好的学校,在合作办学的基础上与121内多所美国高校就学生本硕项目联合培养、本科生交换、教师交流、合作科研以及培养博士研究生等事项达成共识,加深拓宽合作内容。再如,陕西中医药大学已培养境外博士、硕士、本科学历毕业生千余人,目前在校留学生近400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进修生700余人来校研修,承担了七期联合国国际针灸培训班学员的教学实训,在非洲、欧洲很多国家建立了医疗合作项目单位,学校已将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撒播六大洲。

2.2 金鸡鸣振三秦百校沸腾超一流深改革刮骨疗毒

陕西超过百所的各类高校均认识到国际化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普通高校以学院为主体、师生为主角、专家学者为主力、教学和科研为主题开展中外高教合作,从实践中感受到:第一,优化了国内的课程机构,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高教的创新。第二,很多外籍教师具有双文凭或多种岗位资格证书,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双师型双语型师资培养提供了条件。第三,为培养学生沟通、交际、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持续性全面发展开创了新途径。一些名校在交流的基础上改革的力度广度尤为瞩目,例如,西安交大在2017年把83个本科生专业按七大类招生,学生接受一年的通识教育后,第二年分流进入各学院,接受两年宽口径专业教育第四年学生根据毕业:攻读研究生、就业、自主创业等去向,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开设通识课程和国际化课程,激励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传授实践知识。西安交大在西咸新区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参照斯坦福与硅谷模式建设包括科研、教育、转孵化和综合服务配套四大板块,大学生实习、硕博生培养、科教相扶,企校相依、产学结合、学以致用,呈现五彩纷呈的开放成果。

2.3 找差距扬我威寸有所长学先进显特色美誉名扬

2016年11月,法国驻华使馆参赞孟森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法国高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一是很多企业直接参与高校教育大纲的制定;二是授课教师不断把世界近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添进教材;三是课堂上教师对教材不全讲只选择重点和难点讲解,其它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阅读掌握;四是课堂上与实际对接,采取交流对话和启发讨论的方式教学。培养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陕西高校近几年面向发达国家高校博采众长、教育不是单纯为文凭、教学成果惊世斐然:西北工大航天学院的几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自主设计研发的小型弹道滑翔式火箭“NPU-X1”成功发射升空,已稳定回收PM2.5测量数据等,科研价值和生产实用接近预期设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的孵化器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1亿元的天使基金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资本。西安邮电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从2015年底运营以来吸纳风投资金近2000万元,赞助估价约563万元,获得专利26项,成功入选国家科技部“众创空间”,入选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3 拓展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对策

(1)改革教学内容,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性。一方面,按照教育国际化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淘汰落后陈旧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增加关于国际化能力和知识的新专业、新课程,尤其要开设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开设关于国际化知识和能力的學习和研究的专业、课程等;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专业、课程里加大国际化知识,积极开展国际研究,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通用性,培养具有国际知识和视野、能够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通用人才。例如,通识课程是美国高校相当成熟的教育理念,其具有基础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公共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特点。 (下转第34页)(上接第10页)《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中的美方大学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占很大比重。陕西高校对通识教育尚无科学的统一认识,当务之急能否在这一课题上加大研究探讨形成共识,能够在知识层面和价值观层面上向不同类型学生提供定性定量的内容,以利于通识教育在高校国际文化交流和大学文化创新方面提供价值指导和能力支撑。

(2)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的规模,积极参加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到国外进修并参与国际研究,与此同时,招聘具有国际经验的专家、学者到陕西高校任教,加强科研合作和促进学术交流。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要有高标准,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要严谨,人才成长环境优化和创新人才队伍培养要扎实。

(3)采取多种措施扩大留学生教育。除了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以外,还要提高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层次;同时还要积极提高教育质量,争取与世界一流大学联合办学,引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欧美高校海外游学较多,我国国情决定高校学生出国少,接纳外留学生也少,经济欠发达的西部高校更甚。虽然陕西高校多,但更要多措施促进中外学生“走出去、请进来”。西安邮电大学在多年《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的基础上,扩展各类出国来华长短期项目,学生可赴美国常青藤高校短期学习;可参加暑期赴美国带薪实习等多种项目;每年都吸纳美国德国等高校学生来校夏令营,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和交流,极大地加深了校园国际化氛围。国际合作的多年经验积累之下,与英国赫德斯菲尔德大学联合办学,引进先进的高校教学体系、课程模式、师资力量,进一步改革现有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周升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南昌大学,2007.

[2] 简·奈特著.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2.

[3] 谈松华.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教育研究,2010(7).

[4] 韩双淼,钟周.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复旦教育论坛,2014(2).

[5] 张世红,白永毅.论大学国际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

[6] 王留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中国特色之路.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1998(3).

[7] 王冀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科学内涵.现代大学教育,2002 (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