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法学研究生培养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

时间:2024-05-18

涂亦楠 蓝楠

摘 要 愈来愈迫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倒逼高等教育深入研究并讲授相关内容,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实践之中。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和引入西方的教学经验,通过普及型、专业型和拓展型的理论知识教学和案例参与和模拟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升华为思考和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经过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供參考。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案例教学 体验式教学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一直是社会思索的中心问题。在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人们慢慢认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与利用应当有边界,应当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间的平衡。愈来愈迫切的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倒逼高等教育深入研究并讲授相关内容,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相关实践之中。

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教育与教学

高等院校是激发和推进社会变革,特别是孕育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场所。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结合,不仅应当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的视角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未来社会人才获取必要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和社会生态共同体的价值。[1]

1.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认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满足当下人们需求又不损害下一代利益的发展模式”。1987年联合国大会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基础、价值追求和主要观点,并将其上升为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宣言》和《21世纪议程》则将理论推向全球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之中。进入新世纪,联合国通过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全球发展相联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大力阐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培育全球共识,推动新的全球治理规则,并通过世界银行等机制示范并推广相关优秀实践,支持鼓励相关技术的研发。

1.2 国外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教学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倡导高等院校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灾害风险和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等方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教育。[2]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名古屋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宣言》(Nagoya Declar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6年2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届政府委员会议启动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倡议(Higher Education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吸纳了全球近300所高等院校参与,通过了旨在实现里约可持续发展的二十项自愿倡议。[3]

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也投入了诸多资源用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教学。各国政府纷纷推出了自身的高等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方案。例如美国的可持续发展跟踪、测算和评价计划(The sustainability Tracking, Assessment and Rating System),[4]法国的绿色计划(Green Plan), 英国的明日环境学习计划(Learning in Future Environments), 荷兰的高等教育可持续指标测算工具(The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等。

诸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实践。社会科学研究旨在揭示实际社会治理中对科学技术发明的需求,而自然科学则提供社会治理所急需的技术和产品。所以针对可持续发展的宏大课题,研究机构一般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模式。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工程与医学研究院(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Medicine)下设了可持续发展研究平台鼓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5]欧盟委员会设立了“地平线2020”(Horizon2020)科研基金鼓励全球多领域专家进行欧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全球顶尖大学例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均以法学院、环境学院和商学院为基础设立了研究中心展开可持续发展的跨学科研究合作与教学。国际知名杂志社艾莫雷德(Emerald Group Publishing)旗下甚至创办了《高等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SSN: 1467-6370,2015年影响因子1.763)着力为高等教育机构创造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和项目的发布和分享平台。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学科框架的限制,研究方法已经从唯一独特走向了多元合作,实现了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融合。

1.3 国内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教学实践

伴随高速地经济发展,我国目前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它们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研究院所对此应当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实现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突破,将可持续发展理论更深入的和社会管理实践相结合。目前,我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均设有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但从总体上看跨学科的研究仍十分有限,相关成果还亟待加深深度。尤其是在教学之中,我国还未形成独特的跨学科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

2 基于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探析

现代教育理论普遍认为,课堂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训练让学生增强自身获取新知识和更新自我知识结构的能力。

2.1 人才培养的背景

中国地质大学是一所以资源环境为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由土地管理、城市规划、法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等系共同组成,各学科围绕公共管理的主题培养高素质人才。现今隨着人口的膨胀,极端天气的增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愈加明确。为了对接社会需求,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鼓励他们进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体系性思索,增强可持续的社会管理实践经验。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当前学生们的环境意识仍较为薄弱;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尚不丰富;可持续发展与专业学科教育结合还不够紧密。[6]

2.2 人才培养的方法

对此,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案例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结合时事热点、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方式探索学科知识,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和逻辑分析能力。具体而言,教学探索将分为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深化,实践经验的参与和模拟等方面。通过教学过程,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普及型、专业型和拓展型的知识和技能;也希望教师通过讲授最新的社会热点案例,分析争议解决过程,研究先进的国外管理模式,达到“教学相长”,深化自身研究水平的目标。

3 总结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社会需求也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通过高等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阐发,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的内涵,同时也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众与政府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一系列案例模拟,学生们能更加理性地抽象出不同部门的主要观点和立场,并获取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完成单一维度被管理者到政策决策参与者的转换。通过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实践的挑战,更好地尽到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Elena. V. Kallas.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a Higher School[J].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cences,2015(22):12-13.

[2] UNESCO, Road map for Implementing the Global Action Programme on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 (2013-11-19)[2017-08-21].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05/230514e.pdf.

[3] Higher Education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t[EB/OL].(2017-01-01)[2017-08-21]. http://www.sustainabilityperformance.org.

[4] The sustainability Tracking, Assessment and rating system[EB/OL]. (2017-01-01)[2017-08-21]. http://stars.aashe.org/.

[5]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medicine, Sustainability Across the academics[EB/OL]. (2017-01-01)[2017-08-21]. http://sites.nationalacademies.org/pga/sustainabilitytopics/index.htm.

[6] 王振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0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