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白浪
摘 要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克服传统通识教育的弊端,本文分析了慕课教学的优缺点,探索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的混合式慕课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普通本科院校大学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通识课程 混合式慕课 教学设计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1]简称“慕课”,是一种开放式、共享型课程教学模式。“慕课”通过各个网络平台(如:智慧树、超星、网易等),面向社会和大众开放各知名学府教学名师的优质教学视频,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是开放教学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高等教育培养的是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工程技术技能的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学生和部分院系更多重视的是专业教育,而忽略了通识教育对学生基本人文素养和科学理念的培养,通识教育更多的沦为了学生获取学分的方式。各级院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探索通识教育改革之路。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也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优秀的教学能力。MOOCS以其名校、名师、精品、开放和免费的5大特征为通识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改进方向。
1 传统通识课教学的问题
通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培养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识课程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激发创新能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育中,通识课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学校的投入和重视程度都难以能够得到保证,往往成为大学教育的“鸡肋”。传统的高校通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课程数量和种类不足。[2]目前各高校更多重视的是科研任务和专业课教学,通识课程往往工作量都比较低。另外,通识选修课程通常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学难度大,这也使得老师望而生畏。因此,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识课程只是副业,是教学工作量不足或者学校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才会开设,这必然造成学校通识课程数量和种类的不足。
(2)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如前所述,通识课程往往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优秀教学能力。而目前,部分院校教师的配置未能做到学科的全覆盖,师资力量往往不足,资深教授往往忙于科研和专业教学,无暇顾及通识课堂。此外,通识课程大都是大班教学,教师很难和学形成有效的互动,更多的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这些必然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差。
(3)学生不重视。由于学校和院系对通识课程重要性宣传的不足,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大量的专业课程和社会活动占满了学生学习时间,学生会以各种借口请假,甚至逃课,这严重的挫伤了教师授课的热情。作为通识课程,教师在对学生平时的考核上也较为放松,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如愿拿到学分,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了通识课程就是“混学分”的有效方式,而忽略选修课程的真正目的。
2 慕课教学的优势
2.1 课程内容丰富,师资雄厚[3,4]
目前国内各个慕课平台共享了大量的来自全世界一流大学的优质课程,集结大师讲堂,汇集百家名著,开放优质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符合本校大学生需求的优质通识课程,以补充学校由于学科特点、发展定位不同存在的师资不足导致的课程资源不均衡,实现课程内容选择的多元化。课程资源建设的不断丰富,学习内容由学校教师开设的公选课内容到全球教师开设的多元化学习内容,这一系列的优势弥补了原有公选课的局限性。
2.2 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自主灵活
慕课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起辅导和引导作用的导师。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与老师和同学讨论、探究知识,学生不再是倾听者,更多的时间是思考者和讨论者。传统的课程一般在45分钟左右,学生学习中难免走神,而慕课是一个个小视频,持续时间大多在10余分钟,这样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学习效果更佳。学习困倦时,还可以暂停学习,放松后再继续。慕课学习中时间完全由学生自主掌握,效率更高。
3 混合式慕课教学
慕课也并非完美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慕课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视频学习,尽管学习平台提供的进行网上讨论的板块,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互动,但是这种互动不是实时面对面的,不够深入彻底。其次,学习效果不好衡量,慕课的考核形式是线上考核,即视频和测试题任务点完成情况、网络讨论情况和期末考试的加权平均,这种形式太过粗放,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不够准确,难免部分学生既想获得学分,而又不愿学习,就会出现打开视频自己玩其他的事情,甚至找人代看,这当中就不乏应付的学生。
基于慕课教学中以上的劣势,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了线上学习和线下见面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慕课教学方法,考查学生每一阶段学习的情况,对学生的平时学习进行准确评分。每门课程视其课程学分和内容而确定见面讨论课的次数,具体操作方式有以下几步:
(1)第一次见面课完成的任务:课程和主讲教师简介,网络学习方法和期末考核方式介绍,分组,学习任务安排。其中,考核总成绩通常包括视频观看(占25%)、课后测试(占10%)、见面课表现(占40%)以及期末上机考试或小论文(占25%)。分组时根据选课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人数5~8人,每次见面可3~6个小组参加。学习任务安排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数安排见面课次数、见面课时间以及每次见面课讨论的内容,并有次划定学生相应时段完成的视频学习内容和课后测试。第一次见面课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加以重视,制定好规则,方能使整个慕课有序进行。
(2)其余见面课的任务:首先,在每次见面课之前,讨论课老师就要根据第一次见面课制定的学生学习计划,设定相应的规定问题,通常为10~20个,通知学生做好准备,围绕分配的規定问题制作PPT课件;其次,见面课时检查学生网络平台视频学习和课后测试情况,检查学习笔记;第三,由各个小组组长组织小组内部的学习讨论,教师检查督促各组的讨论情况;第四,每个小组推荐组员进行本小组的PPT展示,包括回答规定问题和学习汇报;第五,教师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组织全班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摸清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后,较为全面地给出学生的线下见面课成绩。
通过混合式慕课教学方法,老师可以通过每次见面课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对于未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学生给与警告或扣见面可成绩,同时对认真学习并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给予加分的措施,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参与讨论,提高了学习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结语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传统的通识选修课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它既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慕课给了学生最大的学习自主权,在学习效果考核评测上就显得较弱。为此,线上学习和线下见面课评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应而生,这种方式不但能发挥慕课教学的优势,而且能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学习过程。线下见面课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达到既能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又能解决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的混合式慕课必然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学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可贞.慕课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角色转型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174-175.
[2] 曹霞.“慕课"背景下地方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改革思考[J].高教论坛,2015(5): 62-64.
[3] 倪燕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融合“慕课”教学模式必要性的思考[J].大学物理实验,2014(6):118-120.
[4] 张红光,李永涛,刘胜利等.MOOC教学模式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有机融合[J].科教文汇,2015(5):49-50.
[5] 杨洪琴,欧中航.基于“慕课"的大学校级公选课课程改革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3):78-8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