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新时期推进国民素质现代化的思考

时间:2024-05-18

李霓 高晓明

摘 要 当今世界,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在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现代化的程度,国别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本文给出了“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内涵,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分析了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滞后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并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人类社会“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主要特征,初步探讨了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国民素质现代化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我们新时期的行动指南。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只有深入研究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所带来的现实问题,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有效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深入分析人类社会“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深刻挖掘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对我国人口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的当代价值,在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才能使我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全面而显著地提升,此项工作事关我国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1 “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内涵及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

1.1 “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内涵

“国民素质现代化”,体现为高素质的文明人和由其组成的国内各类组织,能够有效推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具优势的旨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制度,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保证。

一切制度、体制和机制是由人或是由人所构成的组织所建立的,各种发展方式也是由人或是由人所构成的组织来选择的,现代化的人和组织往往会建立或选择现代化的制度、体制和机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以研究人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为主要内容,包含着对“人的解放、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各级干部要在“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基础上,通过在全体国民中优中选优,才可能胜任岗位的挑战和需要。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能力应是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

1.2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

“解放人”与“发展人”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懈的理论追求和实践探索。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者常常把人当成孤立的人,或是抽象的人,或是感性与理性相分离的人,或是脱离了历史和现实的人。而马克思恩格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人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入手,把人当成社会关系中的人、具体的人、“现实的历史的人”和发展中的人,明确指出“人归根到底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精髓是系统研究分析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和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中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和条件的阐述,为我国加快推进“国民素质现代化”提供了思路:就是在长期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才可能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才可能真正有效推进“国民素质的现代化”。

2 人类社会“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我国“国民素质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所带来的现实问题

2.1 人类社会“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十分重视对人的素质的研究和探讨,其中提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认为“人的现代化”可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阶段,依次为“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自主人”和“自由人联合体”五个阶段。

“自然人”在本质上往往处于尚未开化(教化)的氏族群体状态,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人”往往会茹毛饮血,其种族之间、群落之间多以武力争得地位、权力和财富,相互争夺与残杀。以“自然人”为主的社会多表现为斗争、对抗的状态,尤其以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表现最为明显。

“经济人”主要体现为对物的崇拜和依赖,以个体经济利益为中心,为了经济利益不惜破坏社会秩序和规则,违背伦理道德,对个人价值的衡量也以金钱和财富来作为标准,在价值观上呈现出拜金主义的倾向,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以“经济人”为主体的社会中多表现为激烈而无序的竞争和各种利益纠纷,尤其在资本主义初期和市场经济发展时期表现最为明显。

“社会人”一般具有共同体利益最大化意识和集体意识,其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基本的经济利益需求,而是其社会地位以及所在利益共同体获取各类资源和对社会施加影响的能力,十分重视维系和拓展社会关系网,积累社会资本,从而达到维护个体和集体的社会地位和利益的目的。以“社会人”为主体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圈里人”统治和剥夺“圈外人”的社会,违背公正道义的“潜规则”司空见惯,熟人关系网和特权交易普遍存在,社会腐败问题突出,贫富差距问题严重,易出现阶层固化、失衡等现象,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以社会地位为标准。

“自主人”一般是接受过良好人格和文化教育的社会中间阶层,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与规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追求公平正义,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和公民意识,在价值观上追求合乎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规范。以“自主人”为主体的社会表现出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和谐、法治更加成熟、文化更加繁荣的特征,社会腐败和贫富悬殊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社会制度更加完善,主流价值积极向上,崇尚公平正义和法治,社會形态多处于市场经济和社会成熟阶段。

“自由人联合体”这一概念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才能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但至今也未达成。在“自由人联合体”中,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无社会阶层分化,社会成员身份地位平等,共同劳动、共享成果,各尽所能,以“人类社会共同体”的组织形态而存在,人类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前四个阶段相比,“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更加接近自由王国,更加接近于人类所向往的大同世界。

实际上,“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自主人”和“自由人联合体”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只是表现出构成比重和结构的不同,而其结构和构成比重则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的现代化”的程度,“自主人”和“自由人”所占比重越多,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越高,现代化水平越高,竞争力越大。

2.2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所带来的现实问题

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所产生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我国国民素质发展呈现出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中等国家、人力资本小国弱国的尴尬状态。我国国民在体能心智、发展潜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创新力等方面综合指标所体现的素质能力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不够凸显。

二是我国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的无形资本(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以及品牌、商誉、专利、渠道价值等)占社会财富的比重较低。我国对人力资源的投入较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科技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不强,低附加值生产与拼资源开发建设、破坏生态环境、低水平与低效率运转的发展怪圈始终没有被打破。在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资源等环境条件下,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关键性资源难以维系、生态环境不堪重负的形势在不断加剧。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条件、体制机制条件和环境资源条件均亟待改善。

三是我国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投入规模严重不足、投入结构不尽合理,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投入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体制内与体制外差距较大,国家下一代抚育体系与现代全民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尚未在“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和体现。全体国民的人口素质结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和全体国民的人口素质水平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四是不分是非对错、只看远近亲疏的国民心态较为普遍。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能素质、心理素质、知识能力素质等指标提高和改善较缓慢,相当一部分国民整体性的思想道德滑坡与精神家园沦落、法治意识与公民意识淡漠、公平正义感与责任感缺失、不顾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全民浮躁甚至肆意破坏公共秩序与规则、不当或非法获取利益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在一些方面的问题甚至还日趋严重。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加快推进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应是各级党政部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度重视的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3 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的对策措施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提上议程,国民素质现代化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在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无疑是我国有效应对各类挑战的战略举措。

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为主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工作中更加关注我国“改善民生”等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腐败高发等现实问题,坚持公平正义,加大依法惩治的力度,并以社会公共伦理为基础,提升人与完善人,缩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消除两极分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体国民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下,着力改善我国全体国民的道德品质、心智能力和身心健康状况,整体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水平,激发全体国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积极推进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是要专门制订我国全局性的一揽子有关“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策方针、规划布局、计划安排以及资源配置整合战略,集中力量实施覆盖全国的“全体国民生命周期素质”提升方略。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和振兴往往离不开以促进国民素质现代化为核心的(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1页)治国理念和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一代人25年左右的加速现代化,国民素质在较短时间内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使得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占优势。我们从十九世纪德国普鲁士的强大、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崛起以及二战之后德国、日本的再次崛起和亚洲四小龙的振兴背后,均可以看到这些后发国家集中力量加速推进“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的印记。

三是要积極推进我国公共组织体系的体制改革,压缩公共组织规模,削减冗员,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将覆盖全体国民的标准化幼儿园、学前班、中小学、大学本科和职业技能教育以及医疗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健康养老事业全部纳入国家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大幅度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集中力量建立强大而又公平的“国家下一代抚育体系”和“全民教育培训体系”。要通过国民素质的提升,冲破资源环境瓶颈,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综合实力差距。

总之,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全人类的解放”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蕴藏着的丰富内涵,推动我国“国民素质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发展。要通过我国人口素质的大幅度提升,来实现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跨越,这对实现我国重要战略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在本世纪中叶以前使中华民族在人才、教育、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以及外交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均处于世界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527.

[2]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571.

[3] “四个全面”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3.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5.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