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网络青年自组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及应对

时间:2024-05-18

李道霞

摘 要 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作为高校活跃的非正式群体组织,是大学生网民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生活娱乐的重要渠道,并由此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集散地。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更加多元、多样和多变,由此加剧了高校网络舆情形成,增加了网络舆情监控難度。高校应通过加强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强化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构建师生网络自治团队,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的联动应对机制等措施,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关键词 网络自组织 高校网络舆情 影响 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11

Abstract As an active organiz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exchange, interaction and entertainment.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stribution center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college youth has become more diverse, diverse and varied, which has intensified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network youth self - organization guidance, support and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network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ctively build a network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self - govern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public relations linkage mechanism and other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response capacity.

Keywords network self-organization; colleg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1 网络青年自组织概念

“自组织”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概念,指一个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自组织”的演进是通过内部要素的运动而自行实现,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他组织”,即系统在外部特定干预之下形成。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指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青年群体依托网络为联络手段和组织平台,依据学缘、地缘、业缘、趣缘、事缘等人际关系纽带自发组建的非正式组织。据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上网已成为青年人的生活方式。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作为高校活跃的非正式群体组织,成为网民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生活娱乐的重要渠道,并由此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集散地。

2 高校网络青年组织的类型及特点

依据网络载体不同,高校网络青年组织可分为“群”、“客”、“吧”、“游”等。“群”即以即时通讯工具为载体,如QQ、微信、飞信、网易泡泡等;“客”即WEB2.0时代个人信息为中心的载体,如博客、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吧”即以BBS等网上交流平台为载体,如百度贴吧、人人网、天涯论坛、知乎、朋友网等;“游”即以网络游戏为平台,如传奇、王者荣耀、斗鱼TV等。

根据结社目的和动机,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兴趣类,参与者因具有共同兴趣爱好而聚集,如为电影配字幕的爱好者团体“字幕组”、文学网站榕树下、某明星粉丝群等;学习类,如考研交流群、慕课学习交流区;关系类,由同学、朋友、社团成员、学生会组织等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组建而成,如班级群、学生会干部群等;地缘类,依据一定的地缘关系组建而成,如同乡群、宿舍群等;临时事务类,因临时事务而组建,如元旦联欢晚会工作群、突发性的群体事件讨论群等;其他还包括情感类、公益类等。

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虚拟性、自发性、开放性、不稳定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虚拟性指网络自组织成员可以利用虚拟代号隐去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和特征,真实表达内隐的情绪、态度和观点等;自发性指网络自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撤销无需经过管理部门审批,完全由网民自发参与;开放性指相较于正式组织,网络自组织对其成员没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规范约束,充分尊重了大学生追求平等、自主的愿望;不稳定性指网络自组织结构扁平,管理松散,对成员约束力较弱,成员流动性较大;创新性指网络自组织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载体形式和交流方式极易紧跟技术变革而产生创新。

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自组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endprint

网络舆情是社会总体舆情的组成部分,指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综合。高校网络舆情即包括高校师生以网络为载体,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也包括互联网上一切与高校事务有关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入口、阅读习惯等发生了重大改变,门户网站也越来越成为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传统媒体,而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已成为移动舆论场新的重心。受此影响,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更加多元、多样和多变,也势必影响网络舆情的生成、传播和应对。

3.1 加剧高校网络舆情形成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在公共舆论场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自媒体人”为核心的圈群文化开始在舆论场中扮演重要作用。基于新媒体形成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因沉默螺旋效应更易产生意见趋同现象,个体言论不断汇集逐渐形成高校网络舆情。新媒体的盛行改变了以往互联网空间的线性传播模式,信息的流动不再像以往主要发生在网站之内,而是更多地流动于各类网络社交媒体之中。高校青年网络自组织的成员在无法从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时,很有可能通过网络自组织所依托的网络社交媒体获取或传播相关信息,突发事件很可能经由社交媒体的传播迅速引起网民热议,从而使网络舆情事件在互联网上瞬间爆发并迅速扩散、蔓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自组织形式更加多样、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统的“把关人”作用更加式微,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扩散形势更加严峻。

3.2 增加网络舆情监控难度

新媒体盛行的今天,一个现实中的青年组织可能会催生N个网络青年自组织,而一个青年基于各种目的也可以同时参加N个网络自组织。网络青年自组织数量的膨胀不仅带来海量的信息,增加了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难度,而且自组织的自发自理的特性使其运转往往处于无法人为掌控的状态,这无疑又增加了网络舆情的监控难度。例如有的网络自组织看起来门庭冷落、了无生气,有的网络自组织仿佛门庭如市、热闹喧哗,但围绕某个现实组织或某个青年,各类网络自组织形成了重重叠叠、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网络舆情的闪射状特点使得某一突发事件有可能率先在活跃程度不强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引起话题讨论,爆发点不易监控,且新媒体技术会使网络舆情在很短的时间内扩散开来,网络舆情的不可控进一步增加。此外,因各种原因组建的网络青年自组织,虽然管理松散,但自愿加入的成员多数对圈群中的交流信息、讨论话题感兴趣或比较熟悉,其他的陌生用戶很难融入到这些网络社交圈中,这使得网络舆情监控人员不太容易获得这类自组织发布的各种信息,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及分析难度大大提高。

3.3 促进高校教育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学习生活类和学校事务管理类话题是高校青年学子经常讨论的话题,各类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往往会通过论坛、QQ、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发泄不满、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或表达观点,教育管理服务部门可以将其作为常规表达渠道的有益补充,透过网络自组织了解事态和民意,并加以适当引导,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服务管理水平。这种亲民的姿态、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问题的及时解决,彰显了学校良好的教育服务管理能力,客观上可以帮助教育管理服务部门赢得好感,树立公信力,从而降低网络舆情爆发的概率及扩散的程度和速度。

4对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启示

一是尽可能将网络青年自组织纳入学生工作体系,加强对其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网络青年自组织与传统青年组织的相互融合和相互转化。要主动吸纳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负责人或骨干进入传统青年组织;要将网络自组织文化建设视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网络评比的方式,促进网络青年自组织创品牌、争先进,使之与高校文化建设同频共振。

二是加强舆论主体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信息泥沙俱下,高校应充分认识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网络信息,树立社会责任与道德良知,不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不盲从盲信信谣传谣,不跟风炒作推波助澜。尤其要重视对网络青年自组织负责人和骨干的网络素养培养。

三是倡导网络参与,积极构建高校师生网络自我管理团队。高校应认真分析学生参加网络自组织的目的、活动方式和行为特征,遴选思想端正、群众基础较好、能力较强、有服务意识的师生组成高校网络舆情自治团队,并通过微博、QQ、微信、论坛、贴吧等各类形式的网络自组织,创设平等、信任、理解的舆情空间,发挥意见领袖和网络评论员的引导作用。

四是要加强各种力量的参与协作,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的联动应对机制。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力量,协同参与,互通信息,联动应对。一般来讲,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小组由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保卫处、网络中心等部门参与,但教务处、后勤处、就业指导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与学生利益也息息相关,这些部门也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有关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上报。除此之外,高校应积极调动师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与学生直接交流的优势,加强危机“缓冲带”的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B445)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魏超.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影响的研究[A].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研究与传播[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4:15-23.

[2] 陈华栋等.教育网络舆情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2013年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 王玉香,王俊艳.网络青年自组织特征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9).

[4] 汪育文,褚惠萍,鞠建峰.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行为分析及管理策略[J].教育探索,2013(5).

[5] 胡铭.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舆情演化机理及引导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5).

[6]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http://www.cac.gov.cn/2017-01/22/c_1120352022.htm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