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8

冯健

摘 要 本文重点论述了“微课”的特点,结合《平面向量的加法》这一课题,探索不同类型的“微课”如何巧妙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分析了“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微课 特点 类型 教学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51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 class", with "the subject of plane vector addition", explo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micro class” how to skill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micro less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micro class; characteristics; type; instructional design; application

微课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核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经过精心设计,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有着直观、高效、便于运用等优点,给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活力。

1 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在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出现打破了学生传统的固有的学习模式,成为了自主学习的新途径和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精短,容量较小;“微课”最大特点就是“微”,异于传统的“课题实录”。它是集中于解决一个教学的重点、难点或难题开展微型教学。中职学生学习习惯有异于高中学生,难以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长时间学习,明显对“课堂实录”式学习方法产生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为此,数学教师应把知识点教学浓缩成3-8分钟实在而简洁的微课,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2)主题明确,内容真实。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必须慎重考虑,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主题,发挥教学智慧细心地发掘学生易存疑问、难以掌握的部分设计 “微课”。教师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可参考教参或网络资源及综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針对性的选点,科学精炼的教学语言,特色的版面设计均有助于学生相应地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开展针对性学习,真正意义上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使用方便,时空局限性低。微课主要形式是短视频教学,格式资源基本是mp4、rm、flv、wmv等,使用者能把它上传至各类“云端”或下载保存到存储设备。学生可选择摆脱传统的固定课堂学习方式,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借助课室多媒体设备、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分享到各种交流分享平台,与同学、朋友分享微课资源。 微课的“随兴性”,能提高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不同类型微课的应用——以《平面向量的加法(一)三角形法则》为例

中职数学学习内容广泛但学习难度和学习要求不高,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对较低,学生有着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强等特点。考虑到学生学习特点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可适当运用微课配合教学。中职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微课类型有课前复习型、新课导入型、知识理解型、难题讲解型和思考探索型等。笔者以 《平面向量的加法(一)三角形法则》的教学设计为例结合实际教学分析不同类型微课在一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选自《数学(基础模块)》第八章8.2节,内容包括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的运算律等知识的应用,应分为两个课时教学。作为此内容的第一课时,主旨是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研究向量的运算及运算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由于向量加法运算是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成功引导学生掌握向量的加法更为其后续学习知识点的学习作重要铺垫。

2.2 学情分析

学习主体为二年级会计专业学生,整体数学基础相对扎实,大部分学生能自主通过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亦能积极参与互动学习。但小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相对较小,存在一定的学习惰性;针对此情况,设计较多的互动活动,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锻炼其活动能力。

2.3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加法的概念,懂得向量的式子运算。(2)能运用三角形法则作出平面上任意两个向量的和向量。(3)了解向量加法的性质,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4 教学方法

本课时采用观察、归纳、启发研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教学信息技术配合教学。通过实际问题切入课题,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数学本质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向量加法概念的形成及其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索和交流,从而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升华。

2.5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向量加法的性质,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三角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加法的技巧。

2.6 教学工具

三角尺、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计算机教学交互平台等。

2.7 教学过程(见表1)

2.8 教学反思

(1)优点:经过分析教学内容,笔者决定立足于本课的重难点制作三个时长均不超过4分钟的微课,分别是新课导入型微课、难题讲解型微课和思考探索型微课,并巧妙地插入在本课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①课前微课是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所产生位移之和的问题和说出向量的概念,既巩固学生对向量概念的认识,亦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②本课的学习难点是掌握运用三角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加法的技巧,虽作图步骤不多,但能否准确作出已知向量的平移是关键所在。笔者在讲解例题2时,运用了难题讲解型微课事先张扬地介绍平面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图步骤,结合使用电子白板再次演示了解题关键。③为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笔者课后向学生分享微课《平面向量加法(二)平行四边形法则》,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并概况两种作法的关键点,说说联系与区别。意图是强化本课学习重点、难点,引出新的知识点,推动学生形成对比学习的习惯。

(2)需改进之处:回顾本次教学,笔者在微课应用的仍存在个别问题。三角形法则的学习需要严谨地按照作图步骤完成作图,笔者预期学生能通过学习课中微课后能自行画出任意两个平行向量的和向量,但在练习巡视期间发现部分学生仍然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笔者忽略了这一点,只通过微课和电子白板呈现了作图过程,没有在黑板上画图演示,使得基础较低的同学未能解决此学习困难。

微课确实给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动力,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极大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学相长,微课的出现促进了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信息技术,拓展视野,积极寻找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讲述和总结能力,实践教学观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加快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穆夏梅.微课程:未来受欢迎的教学模式.才智,2014(25).

[2] 杨辉.小议微课[J].时代教育,2013.14.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