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坚韧性人格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

时间:2024-05-18

黄玲玲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探讨坚韧性人格对大学生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以及求职状况,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研究结果表明:(1)坚韧性人格,求职行为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上没有差异。(2)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坚韧性人格对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坚韧性人格 求职行为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77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Hardiness on Job Seek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HUANG Lingli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hardiness on College Students' job seeking behavior, an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eeking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better guid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hardiness of the job seekers has no difference in sex, profession, origin, and whether it is the only child. (2) hardines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job seeking behavior, and hardiness h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job seeking behavior.

Keywords hardiness; job seeking behavior; college students

0 引言

求职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组成部分,求职行为是个人为实现就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面对中国现在的就业环境,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關注的焦点,求职行为作为成功就业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已经成为学者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之一。心理学家认为有效的求职行为可以帮助个人避免求职的盲目性,缩短求职周期,提高成功就业的可能性。有研究者从人格特质的角度对求职行为进行了研究,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视为预测人的行为的深层次变量,陈仪玫(2007)[3]用大五人格模型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除情绪绪稳定性的项目之外,经验开放性、勤勉审慎性、外向性、亲和乐群性四种人格特质与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可以有效预测求职行为。因此,在本研究当中,除开大五人格模型中的维度,对人格因素的探讨引入了一个积极心理学概念——坚韧性人格,采用的是Maddi学者对坚韧性人格的定义。Maddi[1][2]指出,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必须同时包括承诺、控制和挑战三个成分。而求职行为是指求职者为了取得一份工作机会,所花费的时间与付出努力,以获得就业市场工作机会信息的特定行为,是一种信息搜集的过程。从人格的坚韧性维度来探讨其对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于大学生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微观角度出发,有利于应届毕业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促进个人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水平,激发学生潜能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宏观角度出发,有利于学校以及政府相关机构合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提供就业服务,进而让大学生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局部取样的方式,在常德市高校湖南文理学院随机选取9所院系进行问卷的发放,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83份,收回率为94%,剔除没有填写和说谎的问卷44份,有效问卷为239份,有效率为84%,包括男生(85份,占35.6%),女生(154份,占64.4%);文科(135份,占56.5%),理科(104份,占43.5%);城镇(75份,占31.4%),农村(164份,占68.6%);独生子女(105份,占43.9),非独生子女(134份,占56.1%)。

1.2 测量工具

坚韧性人格: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选取唐燕(2008)编制的大学生坚韧性人格问卷,该问卷共有 28 道题(包含 3 道测谎题),采用 5 点计分, 系数为 0.863。在本研究中测得的内部一致性 系数为0.803,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好的信度。

求职行为:本研究采用杨振波等编制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求职准备行为,项目为2, 5, 7, 8, 10,17;心态调整,项目为3, 6, 9, 14, 15;网络利用,项目为1, 12, 13;求职花费行为,项目为4, 11, 16。共17个项目,采用Liken 5点计分方式。在本研究中量表的一致性为0.877。

1.3 研究假设

假设1:坚韧性人格、求职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有差异。

假设2:坚韧性人格对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的预测作用。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的人口学变量的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了坚韧性,求职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从表1中的相关数据显示,坚韧性,求职行为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他们在人口学变量上没有差异。

2.2 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2.2.1 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

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来考察坚韧人格与求职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表2的数据表明坚韧性人格和求职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518,p=0.000<0.01)说明坚韧性的得分越高,他们的求职行为越明显。

2.2.2 坚韧性人格对求职行为的作用分析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分析坚韧性对求职行为的影响,从表2的相关分析表可以看出,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相关,从而可进一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由表3的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F的统计量的观测值为86.853,显著性的概率为0.000,拒绝原假设,他们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可以建立线性模型。由表4的数据,坚韧性对求职行为具有影响作用,其中以坚韧性为自变量(X),求职行为为因变量(Y),可建立回归方程为Y=1.433+0.636X。因此,可以得出坚韧性对求职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3.1 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的总体状况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在本研究中分析数据发现常德文理学院大四应届毕业生的坚韧性人格、求职行为的总体情况较好,平均值都在3.0以上。说明该学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坚韧性,个体不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去,还能在不利的条件下,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事态发展的信念,并在这种信念指导下积极行动,从而促进自己成长。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政府政府相关机构合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差异性比较分析,假设1没有得到验证,坚韧性人格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与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求职行为在这些人口学变量上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与以往的结论有差异。例如:以往的研究中男性的求职行为明显高于女生。造成此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女性的自我意识能力变强,成为新一代的自強女性,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追求,并不仅仅是男性需要找到工作,女性也要开始有了此需求。通过工作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3.2 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首先对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两者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在本研究中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从而可进一步探讨他们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从而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坚韧性人格对求职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故我们可以说坚韧性越高,求职行为越多,坚韧性人格能够显著的预测求职行为,进一步论证了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视为预测人的行为的深层次变量,同时也验证了假设2。

3.3 本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下转第187页) (上接第164页)

(1)由于时间和精力的不足,在选择被试的时候,对于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没有多加考量。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样本的容量和样本的广泛性,比较不同学校之间的坚韧性人格和求职行为是否有差异。还可以考虑在坚韧性人格和求职行为中间是否有一个中间变量对他们起到调节作用或者中介作用。

(2)本研究只探讨了常德文理学院在人口学的变量上的差异性和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和相互作用机制,求职行为最终是否会对求职结果产生影响,没有进一步进行追踪研究。没有深入探讨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量。

4 结论

本研究得出了两个结论:

(1)坚韧性人格与求职行为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2)坚韧性人格对求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能够显著预测求职行为。

参考文献

[1] Maddi S R.Comments on trends in hardiness research and theorizing[J].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Practice and Research, 1999, 51(2):67-71.

[2] 陈仪梅,周红萍,张淑华.大学生人格特质对求职行为作用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3] 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求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D].心理科学进展,2006(4):631-635.

[4] 冯彩玲,时勘,张丽华.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心理科学,2011.34(1):18-184.

[5] 崔向军,郭永芳,王莹,成文文,石贺敏.大学生坚韧性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D].1007-9572 (2012) 04-1241-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