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闫金朋+ 师奕琳
摘 要 “互联网+”的出现开启了新的经济模式,各个领域把握此机会实现了产业升级,也带来了很多创新创业机会。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迟迟不能得到提高,这也阻碍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互联网+”为农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机遇,并对“互联网+”背景下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院校 创新创业 构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13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under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YAN Jinpeng, SHI Yilin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Abstract "Internet plus" opened a new economic model, each field grasp this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it also brings a lot of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a result of many factors,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not been improved, which ha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Internet plus" for agricultural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
Keywords internet +; agricultural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nstruction system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有关什么是创业教育,张涛曾提到,创业教育即通过提升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以及创业技能及其他综合素质,最终使被教育者掌握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1]此说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各领域要想向前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业亦如此。可以说,创新与创业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一方面,创新停留在思维层面,创业是一种社会行动;另一方面,创业的本质和核心是创新,创新支撑创业。要想增加创业成功机率,就要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愿,提高实践能力,把握市场机遇。基于创新與创业的关系,国内学者巧妙地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一词。[2]创新创业教育也被誉为“双创教育”,这并不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将创新精神渗透到创业教育之中,旨在培养具有创业意识的开拓型人才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3]此模式与以往的素质教育不同,除了强调学生要同时学好创新知识、创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还对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提出了一定要求,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实现对自我的认识,完成人生规划,发现被别人忽视的机会,挖掘自身创新创业潜力,最终实现创新创业行为。
2 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起步晚、起点低的现象,目前仍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院校的教育地位一直很高,但是农业院校同样没有突破全国普遍现象,仍处于初级阶段,能够与“互联网+”结合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2.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内涵理解错误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精神和能力。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是它的精髓。目前许多农业院校无法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阻碍了其发展。一方面,众高校无法将三者有机统一,仍然认为专业教育才是重头戏,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教育而存在,对其重要性的理解仅停留在宣传层面,不重视实施;另一方面,部分农业院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缓解就业压力。之所以出现这两种错误认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党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倡议,也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感低,不能引起学生和老师的重视,因此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迟迟不能推进的局面。分析其原因如下:(1)课程设置形式单一且有局限性。目前高校设立的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只有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相比,相关课程太少,而且课程主要目的是向大学生讲解如何就业及相关知识。可是就业并与创新创业并不相同,此种做法曲解了创新创业的本意。(2)课程性质设置不合理,所占学时数不合理。有一些高校除了就业指导课还会设置一些创新创业课程,但都是选修课,选修课的性质就决定了涉及学生范围小,学习时间短,所占学分少,因此也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3)缺乏指导教材。应选用同时具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优秀创新创业案例汇编的教材,而非干巴巴的理论教学。endprint
2.3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当前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两个问题:(1)任课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许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由学生辅导员或者其他未系统学习过相关课程的非专业人员担任,这些人理论基础薄弱,且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只能将知识死板的束缚在框架里,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2)任课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从当前情况来看,农业院校中大部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即使理论知识都能理解,没有实践经验支撑也无异于纸上谈兵。
3 “互联网+”为农业院校创新创业带来的机遇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了“新常态”发展,动力驱动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加之“互联网+”这一热词的提出,我国各行各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启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4]据统计和预测,2013~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GDP增长率提升0.3-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十几年中“互联网+”将可能为中国贡献7%~22%的GDP 增长总量。[5]
“互联网+”为中国的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商机,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浪潮,“互联网+农业”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而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农业市场发展,就要实现传统农业的升级,就要与互联网结合。例如,我国农产品销售环节一直存在农产品滞销问题,使得农民收入少,“互联网+农业”可以改变这个现状,将农业生产到销售之间的众多环节结合在一起,实现农业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与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6]可是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农业类院校的学生就是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与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农业院校学生更加了解农作物生长规律,农产品加工制造流程等,可以制定更为优秀的发展方案。
4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注意事项
4.1 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树立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与国家的号召紧密结合,不能将创新与创业分开,更不能将创新创业理解为就业指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开设几门课程,而要秉承此种教育理念来培养人才,将创新创业、“互联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一种趋势,做到人人敢创业、人人可创新。同时,各农业院校要把握好国家推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人类发展离不开农业,而且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培养敢于并有能力创新创业的农业技术型人才,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推进作用。
4.2 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水平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其指导教师的水平密切相关,要想提高农业院校学生在“互联网+”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一个重点是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农业类院校可以做到:(1)为本校原有教师提供丰富的培训,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2)设立创新创业研究项目,使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工作。(3)聘请相关领域成功人士、名人、资深投资人进校指导和讲学,弥补学生欠缺的实际操作经验。
4.3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该是创新创业知识、学生专业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有机结合,三者之间达到平衡,而非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就目前现象来说,农业院校的学生虽然科研能力强,但是对于互联网发展了解甚少,创业能力低,所以可以考虑设置相关课程。其次,应该调整學分数,重新定义课程性质。提高创新创业类课程所占学分比重,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应设立创新创业通识必修课,普遍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开设少量进阶选修课。第三,增加实践课程。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将其应用于实践,提升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4.4 增加实践机会
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这是多年来人们一直奉行的法则。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做到查漏补缺,以此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苦于寻找到愿意接收仍在大学校园、亟待提高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因此,各农业院校应以此为切入点,寻找合作的企业方,增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数量和种类丰富度。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机会、展示平台。
在校内,各高校可以建设学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以及示范基地,为学生们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和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实验基地。还可以利用各类“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使创新创业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活动中去,实现落地发展。在校外,与企业结合,校企合作能够带来双向利益。“互联网+” 创新创业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实践课堂,可以说企业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紧随时代潮流,企业可以取其精华,将有前景的项目直接转化为技术成果,获得收益。
参考文献
[1] 张涛.创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4.
[2] 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5.
[3] 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7):28-29.
[4] 王江,苑淑玲.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6.3:254.
[5] 徐争.“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5:32-33.
[6] 刘俊华,才奇,长青.初级农产品滞销的关键控制点判别与定位研究:基于32个农产品滞销事件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3(2):51-55.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