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车间与课堂交替生产实习初探

时间:2024-05-18

陈国华+苏香萍+刘朝霞

摘 要 工厂生产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低下,通过车间与课堂交替进行生产实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极情绪,促进人才培养优化。

关键词 生产实习 消极情绪 车间与课堂交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23

Preliminary Study of Workshop and Classroom Alter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CHEN Guohua, SU Xiangping, LIU Zhaoxia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

Abstract Production practice in workshop is a key course of bioengineering specialty, but some factors have led to negative emo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pplication of workshop and classroom alternation can release this negative emotion to increase student capacity.

Keywords production practice, negative emotion, workshop and classroom alternation

工厂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知识体系不可或缺部分,并列入培养目标之中。生产实习能够促使学生将课堂获得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产,锻炼和培养学生工科知识运用能力。学生进入车间,认识工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比对前期获得的基础知识,深化对工科专业的了解, 感受先进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实习使学生得到一次工业化综合能力训练。[1]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都将工科学生车间生产实习作为培养工業化人才重点课题对待。德国非常看重在校大学生实习与实践,强调理论知识与生产应用结合,立法规定大学生进入企业免费实习。日本对于劳动力的生产技能要求很高,通过立法确保大学生生产实习达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的。

生物工程专业融合了生物学和工程学知识,以生物技术产业化为目的,综合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分离工程、化工制图、生物工程设备、工程设计等诸多领域知识,应用性强,关注生物产品生产与开发。生产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首次将各种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深化学生的工程学知识与理论知识,培养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等,促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在生产过程中,验证和充实理论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些难题,可以诱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与分析,创新性提出解决实际问题途径。生产实习,不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是将他们所学知识系统化,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此生产实习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与学生的未来,从而影响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然而大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常常出现消极情绪,参与生产实习的积极性下降,学习动能不足。[2]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自从1978年开设以来,一直重视生产实习,本文从生产实习体力疲劳性与生产知识单一性方面进行分析,正确引导学生,杜绝消极情绪发生,确保生产实习质量。

1 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

1.1 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意义

生产实践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工科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学生的课堂知识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本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践,实现了高校、行业、区域经济联合,部分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能够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而签约实习单位;生产实习促进了学生深度参与实际工业化生产,更加准确认识国家工业所需与个人潜能,提高问题分析与方案设计能力,真正培养社会需求的产业人才。

1.2 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实习过程的部分常见难题:国家政策、企业意愿、高校经费等,[3]然而这些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也没有被学生足够珍惜。

1.2.1 缺课现象

每次进入工厂之前,总有学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参加生产实习:声称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而脱离统一实习,实际处于未实习状态;找理由请假等。参与统一实习学生比例不超过90%,统一实习学生每天请假人数在5人左右,造成实习资源浪费。

1.2.2 进入车间消极实习

进入车间实习的同学往往没有积极性,处于观望状态,在车间负责人疏于管理情况下,学生进入生产车间时间2个小时左右,就有学生离开车间,具体的工艺细则等难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各车间闲散,三五成群聚集聊天、看小说、玩手机等。并且这种消极现象不被遏制,往往引发连锁效应。

1.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生认为实习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许多有利能力,反而浪费时间、耗费体力。由于车间安全性、工艺保密性等因素影响,学生在车间获得的知识有限,但是学生缺乏挖掘知识体系的动能及应有的机会是关键。

1.3.1 以好奇和理想化心态对待生产实习涉及的知识与技术

学生缺乏正确认识生产实习重要性,在生产实习动员阶段以及刚刚进入工厂的前几天,热情高涨,积极询问各种生产流程与工艺要求,认真参与相关生产。随后,好奇性下降,消极心态开始出现,这部分学生占总实习人数的30%左右。学生现场问题询问工程师,许多渴望获取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回应,更是一些操作师傅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获取工艺关键的理想化思维被打击,这部分学生占比为60%;实习动员,带队教师缺乏向学生清晰解读:保守核心技术是公司员工职责。

1.3.2 就业观念转变,轻视生产实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企业招收学生对生产实践能力要求放松,同时非专业知识要求的招工单位增多(例如报研究生),学生认为未来的工作成就与生产实习关联不大,生产实习只是拿到学分而已,从而轻视生产实习。 近几年来,本专业考研比例增加,报考率超过70%,录取率超过40%,其中选择理学比例超过60%;就业的学生,从事工业生产比例低于30%。因此,他们对生产实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1.3.3 实习单位形象影响实习兴趣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满怀热情, 期望很高,知名实习单位应用的先进生产技术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小型公司缺乏高大的厂房、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甚至有的工厂环保措施落后,车间弥漫刺鼻气味, 噪音巨大, 让大学生感觉工业化环境恶劣,产生畏惧情绪。[4]超过90%学生认为在知名企业实习优于小型企业。

2 车间与课堂交替进行生产实习初探

生产实习动员时,贯彻本课程设置的重要性,热爱专业知识不是好奇心。车间实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工业化特色,强化感性认识。然而由于学生对生产工艺了解较少,不理解深藏其中的工艺重要性,导致实习过程出现消极心态。加之,生产车间工作繁忙,工程师难以有足够时间关注学生要求;车间噪音大,不适合工程师与学生互动……,所以实行车间与课堂交替生产实习比较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

2.1 车间与课堂交替生产实习优势

将车间知识带到相对安静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将个人疑难全面提出,向带队老师以及车间聘请的工程师进行咨询;消除学生长期在车间实习出现的疲劳现象;当学生出现某个方面的知识欠缺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车间生产工艺核心技术认识,并自觉查询获取相关知识。课堂上,带队老师很方便继续向学生宣讲生产实习不等同于同类工种就业,但是一种必要的课程训练,可以拓展视野、深化理论知识;分析前期实习弊端,采取应对措施等。通过几届学生实习调查,超过85%的学生赞成车间与课堂交替生产实习模式。

2.2 车间与课堂交替生产实习执行方案

以车间作为学生进入生产过程的基地,以学校课堂作为学生理论知识拓展与深化的场所。每天上午进入车间,下午进入课堂(或者一天在车间,下一天在课堂)的方式进行生产实习,留给学生一个生产-思考-再生产-再思考的时间段,更加有利于學生将生产实践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课堂指导以学校带队的教师为主,同时聘请车间工程师进入课堂,解答学生对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疑问,满足学生对工艺知识诉求;同时学生的疑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企业工艺改造前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2.3 双师型教师培养

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知识获取主要依赖带队老师,不管是车间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还是交替实习的课堂解答。缺乏高素质的生产实习带队老师,使得学生获取知识比较艰难,双师型教师既可以在满足学生对于生产工艺知识获取,也可以满足学生工业生产过程所需理论知识传授,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首先培养带队老师的工业化知识与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需要稳定几个生产实习企业,稳定生产实习带队老师,对于一些涉及重要工艺的生产过程多次进行实习,老师有机会逐步了解和掌握其中的工艺关键技术,合理地向学生传输工艺知识。

3 讨论

实习生的消极心理比较常见,特别是工科学生的生产实习。本校生物工程专业部分实习生专业基础较差、就业选择理想化等等原因,导致他们被动实习、得过且过。企业出于生产效率、工艺机密等原因,难以满足部分实习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导致学生认为生产实习不能获得有效的知识。因此,建立固定生产实习基地,拓展校企合作方式,才能够稳妥地解决生产实习质量问题,以校企双赢为基础,以学生参与为纽带,确保学生培训需求。[5]马贵阳等(2012)提出的“多阶段生产实习”策略,[6]缩短了厂区实习时间,降低了学生长期处于工厂环境的心理疲劳感,同时辅以课堂教学、答疑等可以提高实习教学效果,我校生物工程专业适合采用车间与课堂交替生产实习。

工科专业以工业化人才培养为目的,采用车间与课堂交替生产实习模式,符合学生需求,既获取了更多的工厂生产知识,也弥补了学生前期基础知识欠缺,实现了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行校—厂—校—厂交替模式可以缓解单一模式对学生情绪消极性影响,生产实习积极性能够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当然,车间与课堂交替生产实习,对生产实习带队老师的工业知识要求更高,对于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的费用也需要调高。如果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高校需要精心组织策划,调整以前单一的实习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论

选择形象较好的大型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将以前采用的连续生产实习,转变为车间与课堂交替进行生产实习,既可以解决学生因疲劳、知识不足等引起的消极实习情绪,又可以促进企业正视生产工艺短板而完善生产能力,实现生产实习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在带队教师合理安排生产实习工作前提下,及时解决实习过程难题,才能有效提高生产实习质量,[7]同时双师型教师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梁勇,林如丹,谢泉文.在实习环节中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2(6).

[2] 张孝林.浅析生产实习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8).

[3] 韩涛.浅议工科大学生实习问题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7.3.

[4] 郑静.工厂实习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2).

[5] 朱匆,唐松文.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6.27.

[6] 马贵阳,吴明,胡志勇,王金岩.多层次多阶段生产实习 提高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12.15(4).

[7] 袁泉.浅谈工科院校校外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