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小学教师角度谈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时间:2024-05-18

余丽君

摘 要 小學师生关系的建构既是教育界常谈的老问题,又是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人忽视的新问题,解决师生关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当代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随着小学教师的整体认识与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逐步结合且相适应,小学师生关系也将随之转型。本论文从小学教师的角度结合当代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小学生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27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YU Lijun

(Faculty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0)

Abstract The old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often tal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 and more and more new problems ignored in modern educatio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com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eachers. With the gradual integration of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primary school will also be transformed. From the angl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problem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contemporary primary school,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and means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upil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小学课程改革和小学教师队伍的整顿,小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小学生建构和谐师生关系,也是新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今师生关系理论的发展与现实状况不同步,小学师生关系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对师生关系中教师地位认识不足,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危机问题等等。新理念下的师生关系不再局限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教学关系,还应包括小学教师和小学生在课外以及校外非正式交往中培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小学师生关系指小学教师和小学生在交互活动中应追求的比较理想的教学相长、相宜相生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民主平等和而不同,能够让教师和学生情感交融的关系。[1]

1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1.1 引导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最近几年,心理发展不健康的小学生呈上升的趋势,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小学生本身扭曲了他们的心理发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醒着我们,小学生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来自学校,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师生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系的好坏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彼此认可程度,也反映出师生彼此的喜爱程度。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离不开教师的影响,师生彼此在对方心中的地位也常常是师生关系决定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积极乐观的小学生与教师关系处理得很好,师生关系处理不好的小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2 促进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师生关系在校园是一对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小学师生关系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学生人格的各方面发展。小学生的年龄大概在6-11岁,此时正是人格发展重要期,学校对每个学生的稳定性行为方式和独特心理特征的表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教师又是小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成人。小学生的体察和模仿能力超强,能够迅速捕捉到可以内化为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小学教师是小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之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爱某位老师而愿意和该教师亲近相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小学生感受爱与尊重、平等与公平,获得新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例如满足感、成就感、荣誉感和挫折感等等,同时也能促进儿童意志品质的发展。

1.3 益于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

小学生在小学接受全方面的指导教育,其中与小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施以重大影响。逐步建立起来的和谐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校教师教育质量,便于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阶段,这种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愈好,教师的教育质量愈高,反之愈差。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小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情,调动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才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能使学生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做人,以便更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2 当代小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关系中的惩罚与偏爱

有些小学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对学生很粗暴,不仅使用言语暴力,甚至使用棍棒鞭打学生,他们难以认识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反而认为变相管教能够树立权威。有的教师采取冷暴力,对学生放任不管,师生之间缺少交往互动,不亲近、不信任。另外,罚抄罚站罚打扫卫生等方式会挫伤小学生与教师交往的积极性,只会让学生怕教师,远离教师。还有一些老师偏爱某些学生,而忽视表现较一般的学生,偏爱不及的学生对教师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教师在师生关系上不能服众。

2.2 “第三方”影响和侵权的频频发生

本文“第三方”指的是师生主体以外的关系,例如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以及网络舆论与师生关系等,这些都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构。例如家长对教师的判断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喜好程度,有的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抱怨教师的种种,易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近几年的新闻频繁地报道出少数教师极端地侵犯学生应有的权利,有小学生背后用恶毒言语咒骂教师,有家长恶意中伤教师,也有教师泄露学生隐私、侮辱学生人格、随意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等恶劣行为,反映出师生互相侵权的行为扭曲了师生关系。

2.3 沟通障碍

小学教师是小学生与除父母之外相处时间最长最集中的成年人,小学生在与教师交往过程中体验到的师生情感也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情感支柱。徐学俊等人发现中小学生与教师在沟通交流上有障碍或处于冷漠状态的人数占50.3%,[2]而且王雪经过调查有54%的小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与自己沟通,有40%的小学生认为找不到可以和自己交谈内心的教师。[3]很多小学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经常看到教师命令和指挥学生做某事,警告、威胁学生不要做某些事,训诫、说教学生的对与错,强加于学生某些观点而不愿聆听学生的内心等等,这些错误的沟通方式在被反复演绎后就形成了沟通障碍。

3 当代小学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传统师生关系的僵化影响

早在我国先秦诸子百家时期,就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中关于师生关系的阐释师为代表的理论,这些都成为我国百年来师生关系的重要理论渊源。我国从古至今都提倡尊师重道,这个思想对当代小学师生关系不乏消极影响,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歪曲了“尊师重道”的真正内涵。荀子就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性,他说:“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虽然传统的师生关系理论也浅显地涉及到师生平等,但它更倾向教师应主导师生关系的建构,极权专断,要求学生百依百顺,不能随意评价老师。当代的小学教师仍有效仿此法,认为师命不可抗,无法摆脱传统教师形象。

3.2 教师素养不高

小学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而不是一种特有权利。教师应该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然而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不少教师因为没有职业道德理念和自身教育素养不高而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素养不高体现在:第一,态度不端,在工作马虎,戴有色眼镜,对待学生不公正等;第二,言行不正,举止粗俗,言语和行动都不符合教师要求;第三,专业不精,不思进取,没有耐心也不够细心,不在乎师生关系。还有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贪图利益、浮夸奢侈等,这些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

3.3 教师的主观消极因素

师生关系也受小学教师的主观消极因素的影响,例如有些教师性格乖戾,脾气暴躁,容易对学生发火动怒;有的教师说话语气冷漠,只默不作声、表情庄重严肃,令学生望而生畏。小学教师的主观消极因素致使师生间沟通交流变少,无法营造出友好师生关系的氛围。

4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4.1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4.1.1 素质教育,提高自我

小学教师要想在师生关系建构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首先,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既要不断汲取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其次,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积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争取在建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再者,钻研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知识体系,只有具備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师生交往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敬佩。最后,讲究原则,把热爱学生与严谨认真的态度相互补充。

4.1.2 心理相容,平等沟通

心理相容表现为老师与学生集体、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在心理、情感和行为上团结一致,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为彼此认同,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情感总是伴随着各自的认知、意志、言语、行为倾向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近或是排斥的心理状态。爱之有道,才能爱之有效。[4]小学教师要尽量拥护师生平等的关系,不妨把自己的地位放低一些,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充分的关怀去理解学生,推己及学生,平等交流才是有效之道。

4.1.3 学会倾听,走进心灵

沟通从心开始,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言谈与倾听是一样重要的,有时候倾听显得还要重要。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也就是说,成功的教育是从理解开始的,而这种理解又是从认真的对话和倾听开始的。教师不能忽视小学生的真实情感,要利用机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进步时,不要吝啬赞赏;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要宽容地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引导他。一位会倾听学生内心的教师,并给小学生足够的言语表达时间,时刻关注学生,并运用恰如其分的引导方式,相信能很快搭建起共勉、诚恳的师生桥梁。

4.2 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

4.2.1 针对个性,将心比心

因材施教的理念也适用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师需要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个性,选择多样的交往方式。大多学校追求的是双向互动的对话性师生交往,在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的前提下避免师生沟通上的误会和冲突,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6]学生客观存在的性格特征是迥然不同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非建立在教学活动中的统一要求之上,而是要在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教师踏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明白学生的需求;学生体察教师的生活,才能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所以,教师不仅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要真诚地让学生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师和学生都希望被信任,那就给予对方信任。将心比心是打开师生交往的窗户,是建构师生关系的催化剂,这也是一个需要漫长呵护的过程。

4.2.2 正确引导学生

小学生的交际活动大多在校园内,教师的一言一行被学生观摩着,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会影响学生产生什么样的人际认知。对小学生施以情感教育要从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的规律为基础,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如果教师能够以饱满而积极的态度投入师生交往中,学生也会受之感染。举个例子,某所名校的五年级一班,该班的英语教师收集了全班同学的生日,这样做有三个理由:一是便于了解学生,拉近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二是学生生日当天可以创设很多真实情境,以此来训练英语口语;三是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全班师生会一起唱生日快乐歌,创造乐融融的班级氛围。在教师良好的引导下,该班学生在教师节当天为老师精心准备了一首歌。爱需要引导,需要表达,师生在任务中一起分担和分享,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4.2.3 注重非正式交往

小学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是在他们彼此需要的基础上,小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与学生形成情感和爱好等方面相近相生的交往方式。[5]在校园生活中,教师和小学生各自代表的文化領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也以直接或无形的方式横行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的非正式交往中,不只是简单的授受关系,还应是合作伙伴的友谊关系。如教师和学生共同喜欢某项活动,并能共同参加,在快乐的互动活动中建立起的良好的非正式师生关系。在非正式交往中,教师不能偏爱或是疏远某些学生,不公平的待遇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因此,非正式交往就应尽量去除教师专断的形象,与学生保持默契,使文化共荣同享。

4.2.4 创新交流形式

在师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有创新交流形式的意识,清楚学生的真正需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周记或作文来了解学生,并给予批注和评语,这种类似书信往来的文字沟通既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又可以让学生勇敢诉说;通过开展学生关心的主题班会(球类运动、外出旅行、天文地理生活小知识等),和全班同学面对面谈心,能够激起学生表达的积极性;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小学生的校外表现,不同环境下的小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自己,但家访不是到学生家里去和父母严肃对话,也不是去告状;在便捷的网络时代,除了电话、信件、课余闲谈,还有校园新闻,班级QQ群、微信群等交流方式,都能成为师生畅所欲言的有效媒介。师生交流方式在于创新,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打开眼界,活学活用,将课上和课外结合,校内和校外结合,努力创新更多适合自己和学生建构师生关系的模式。

5 结语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友好学校和融洽班级的基础,师生关系的好坏关乎着教师教育及教学工作的成败,也关乎着教师和学生的进步。教师所面对是鲜活的生命,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应尊重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交往环境。如何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策略不是死板教条的,需要教师们灵活运用,不断开拓创新。在此,我们呼吁小学教师和小学生做彼此的良师益友,共谱和谐曲,建构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师生交往论——交往视野中的现代师生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6.

[2] 徐学俊,李正洪,王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和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5(5):28-31.

[3] 王雪.沟通 理解 发展——谈谈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4).

[4] 陈晓华.今天怎样爱学生——师爱的智慧和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2):23.

[5] 周荣秀.师生非正式交往的教育价值与生成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9):3.

[6] 庞宁生.把握性格差异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J].教育探索,2000(11):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