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生成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4-05-18

王毅敏

摘 要 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热门话题。而教师实践性知识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于此,笔者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深入访谈和观察,在分析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笔者逐渐明晰,教师主体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根本;问题情境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动力;行动中反思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源泉;信念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升华。因此,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师 实践性知识 生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30

A Case Study on the Genera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Knowledge of Chinese Teachers

WANG Yim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ansu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Tianshui, Gansu 741025)

Abstract How to develop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nd 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 this, the author adopts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the research object-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in-dept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e author gradually clear, teachers' subject is the practice of fundament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problem situation is the practice of dynamic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reflection in action is the source of practice knowledge development; faith is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knowledge sublimation. Therefore, the accumula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of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er; practice knowledge; generation

作为教师,必定要具备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高级中学优秀语文女教师X为研究对象,X生于1984年,于2007年7月毕业于甘肃某师范大学,并于同一时期参加工作,从事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至今,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X进行深度访谈和观察,收集一手资料。笔者从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形式结构上必须具备的教师主体、问题情境、行动中反思与信念这四个要素展开,对这位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加以分析,以期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有所启示。

1 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根本——教师主体

1.1 实践性知识必须是教师亲历的

X刚当老师不久,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一天早自习,我让学生背诵《诗经》篇目《国风·卫风·氓》,学生却让我先示范背诵。自那以后,我将每篇要求学生必背的课文一一背熟,只有这样,才敢面对学生。经过这几年的背诵积累,再也不怕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X在亲自经历了“背课文”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后,体验到了自己背诵所有篇目的实际效果,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证明实践性知识,来自教师自身的教育与教学经验。

1.2 教师主体X

当X被问及“您为什么做了一名教师”时,她提到了四点原因:一是家庭成员中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比较多,母亲是幼儿园教师,舅舅是中学教师,舅妈是大学教师,从小耳濡目染;二是个人的兴趣及性格比较符合教师这个行业的要求;三是高考后不愿意离开本省,根据成绩选择了离家近的师范类院校;四是师范大学毕业后由于专业所限,只有选择教师作为职业。

由此可见X作为教师主体,其家庭氛围对其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笔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X对工作和学生的喜爱,这种情愫和信念都应该源自其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如此看来,教师自身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主体,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2 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动力——问题情境

教师实践性知识无法脱离教育教学情境中问题的解决。在笔者看来,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X在被问及“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学顺利进行?”时,她是这样说的:“我觉得自己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教学风格。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模式是丰富多样的,我认为如果一个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固定的话,势必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劳懈怠。风格要根据所教课文类型来定。”

对于教学风格,X有自己特定的解释,即对不同的教学篇目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判断力。

说到课堂管理时X谈道:“在上语文课时,高三学生由于睡眠不足,经常犯困。于是我制定了一条规则,谁要是犯困就自己站起来听课,只要不影响教学即可。因此,在我上课时,会经常有学生自己站起来以克服困意。”

这是X针对高三学生容易犯困这个实际问题想出的课堂管理对策,这也是其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的经验所得。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教学情境中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提升,势必会推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与发展。

3 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源泉——行动中反思

3.1 教学过程的反思

这个环节,我将展示X《老人与海》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同一个片段,在平行两个班,第一次教学—课后反思—反思后再教学的过程。

(1)反思前的教学片段:一是导语设计;二是作家作品;三是详解课文。第一步:复述课文内容,提出问题:他被打败了吗?你看到了“人的灵魂的尊严”了吗?(明确答案)第二步: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结果如何?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相应问题,并明确答案。

(2)X反思笔记摘录如下:

我认为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要优先符合以下几点: 将预设的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将教学的节奏把握好,要达到紧凑顺畅,使课堂自然天成; 让学生学有所得,并留有对课文内容的想像余地; 教师获得教学的成就感。但是针对教材和学情,对本篇课文我有如下感受:

首先,在高中二年级阶段,学生开始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小说。由于教材所选取的都是国内外的优秀小说,这些小说普遍篇幅较长,而且叙事角度多样,线索复杂,情节丰富,人物刻画深刻多样,这些特征使得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有较高的难度。其次,因为外国作家及其文化背景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再加之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知识储备比较有限,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小说的精髓存在着难度。所以像《老人与海》这篇小说,学生就很难较好地理解。再者,课文属于节选改编,具有不完整性,这对学生的学习又造成了另一个困境。第四,学生在阅读时,阅读习惯不佳。这会让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正确全面把握全文。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对《老人与海》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以方便学生克服阅读困难,能够真正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教学设计主要从自主合作探究的角度出发,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反思后的教学片段。第一环节:名言导入,创设情境。第二环节:快速阅读,整体感知。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看注释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小说大致内容。之后学生默读课文,并完成表格(表1)的内容。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填写的表格内容。

表1

【设计目的】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先了解小说内容,再迅速完成表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为教学目标的完成争取时间,为学生更深一步的思想碰撞赢得空间。

从X前后两次教学片段对比,第一次她没有让学生整体感知,直接详解课文,以教师教为主,而且内容颇显凌乱。反思后,她对这个环节进行了精心处理,加入了表格,学生在整体感知后,X给学生用幻灯片展示这张表,让学生快速阅读后自主完成表格内容。这一次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并且加入了设计意图,说明X又仔细研读了课标,重新感知教材。因此,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3.2 工作过程的反思

访谈中,X对自己的工作过程有以下的总结:

问:您对目前所做的工作感觉如何?

答:我目前的工作还是比较劳累的,每周的课时很紧张,备课量很大,还要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几乎没有时间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我认为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缺憾,因为语文就是生活,没有时间顾及生活,就无从给学生传授生活中的语文。

问:与学生相处呢?

答:在与学生相处方面,由于是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较多,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比较自我,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且不易被说服,所以在学生相处中,思想工作就占据了很多时间。

X反思自己没有关注社会热点,这会给语文教学造成不利影响,之后她肯定会找时间去补习社会热点知识来充实自己。经过反思,X充分了解了现在孩子的特点,那么她在工作中就会对症下药,着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X给我们呈现的这三个方面,也就是其行动中反思,再行动的过程,不能不说是其实践性知识积累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行动中反思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源泉。

4 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升华——信念

通过上述X对问题情境的解决和行动中反思,都形成了新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的‘信念”。“信念”对于教师实践性知识主体的再丰富,对于新问题情境的决策,对行动中反思的有效进行,都具有指导意义。

X对实践性知识的追求并不满足于现状,她还在假期攻读硕士学位,当被问及是什么因素促使您再学习(读研和参加培训)的?她是这样回答的:“学习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想更多地了解学科教学前沿的知识;想更多地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想更好地提升自己理论研究水平。”

所以说“信念”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不断升华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始终坚定这一信念。

5 结语

通过深度访谈和日常观察,笔者在研究对象X身上明显感觉到,实践性知识构成的教师主体、问题情境、心动中反思和教师信念这四个要素,在X的成长过程中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实践性知识的累积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长期发展的,将伴随其整个教师生涯的过程。因此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深化与外化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而具体的途径。所以教师应该时刻保有紧迫感,从多方面多维度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 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