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羊真 李敏超
摘 要 美术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创造力,情感表现力,沟通交往力有促进作用。观察发现,现有的美术治疗活动存在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以教师示范、儿童模仿为主等不足。对此,研究者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实践对美术治疗活动进行研究,初步提出由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三大元素组成的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设计方案,便于美术治疗活动的优化推广。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 美术治疗活动 活动设计 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76
The Practical Study of Art Therapy Activities for Autistic Children
YANG Zhen, LI Minchao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Sheffield, UK, S10 2TG)
Abstract Art therapy could improve autistic childrens capacities of creative thinking,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e forms and contents of existing art therapy activities are relatively single, with teachers demonstration and childrens imitation. Therefore, after observing, interviewing and practicing, the researcher put forward an art therapy activity system for autistic children,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elements: activity processes, activity contents and activity forms.
Keywords Autistic Children; Art Therapy Activities; activity design; activity practice
0 引言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背景:随着社会的文明与发展,特殊儿童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其中自闭症儿童又是特殊儿童中最令人不解和难以干预治疗的群体之一。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自闭症尚属不治之症,仅能通过各种手段对患病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来改善其症状。而美术治疗正是当今经过实践检验的为数不多的有效手段之一。美术治疗是以心理学和艺术理论为基础,以艺术活动为媒介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在我国发展较晚,且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活动标准。
1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内容和价值
1.1 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他们的症状主要为社会交往障碍(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隘和重复刻板行为、感官系统异常敏感或迟钝。这些不同程度症状的组合,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自闭症患者,因此每个自闭症儿童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在教育干预上存在着巨大的难度。
1.2 美术治疗活动
美术治疗是以心理学和艺术理论为基础,以艺术活动为媒介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绘画、雕塑、拼贴创作等美术手段,帮助当事人释放难以言表的情绪、控制行为、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身心整合。①美术治疗一般可分为诊断、帮助改变、结束三个阶段,而美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就在帮助改变阶段。本研究将美术治疗活动定义为对特殊群体开展的具有一定治疗目的性和趣味性的非正式美术治疗,美术治疗活动可由唤起表现、促进自我表现的拓展、对作品进行反思三个步骤组成。
英国艺术治疗专业常务委员会指出,美术治疗是涉及创造者、美术作品和治疗师的过程。美术治疗师为当事人提供环境与美术媒介,尤为重要的是,向当事人提供时间、关注和清楚界定的关系。美术治疗师的主要关注点,不是作品的美学价值,而是整个治疗过程。②
在中国,美术治疗作为专业在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现。近年来,各类相关的介绍和译著已逐渐增多,美术治疗活动也在医院和一些特殊学校探索开展。
1.3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价值
美术治疗活动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宣泄情感,更有助于提升其独立性和满足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对于封闭在个人世界里的自闭症儿童而言,美术治疗就是一面镜子,透过美术创作,他们不仅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表达出对他人的积极关注和对生活的不同态度。而后者,正是支持他们不断适应社会的重要动力。自闭症儿童的美术作品,也给了我们深入了解他们、走近他们世界的机会。
美术治疗帮助许多不同层次的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提高沟通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建立关系和促进感觉统合。③美术治疗是一种有益的同时又能使人愉快的治疗方法,因为它固有的能够超越语言障碍的能力以及它能够实现一个在安全区的疗效。④
2 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2.1 活动观察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杭州一所正在实践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进行观察实践。研究组在同一天上午的两个不同时间段分别对该机构的同一名教师实施的同一个美术填色活动《小老鼠》进行观察记录。参与活动的自闭症儿童年龄4~7岁,每班3~4人。该活动主要是让儿童学习借助虚线描小老鼠耳朵的弧形,再用颜料结合颜料笔或纸团给小老鼠填色。两次活动的氛围都比较轻松愉悦。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较丰富生动,对儿童的耐心和鼓励较多。但由于环节设计和教学策略不佳,以及家长干预过多,儿童普遍表现为积极性不强、主动参与度不高、情感未被激发,使得该美术活动的价值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针对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计,研究者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第一,自我介绍的内容贫乏(主要介绍姓名、年龄、性别)。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美术的内容,如:喜欢吃什么颜色的水果、喜欢什么形状等。既增加了师生了解,又能帮助教师把握儿童的美术兴趣,为以后的活动设计做准备。
第二,活动准备的支持性不够。材料方面,纸上的小老鼠形象不太逼真;经验方面,儿童中只有极个别了解老鼠的叫声、动作等。教师可以准备更具真实感的老鼠形象,或准备一只小白鼠,让儿童在真实的接触中打开各种感官,唤起生活经验,感知鼠的外表、叫声等特性。
第三,填色形式单一。教师指导前一个班的两名儿童揉纸团作为工具,一名儿童未受指导,家长直接用颜料笔作为工具;后一个班的儿童全部用颜料笔作为工具。笔者认为可以让儿童多使用纸团等比较新颖的工具,并根据儿童的发展程度、个性特征等引导其尝试多样的涂色形式,这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四,儿童主动表现的机会不多,主要由于家长干预过多。家长往往注重最终的绘画作品,忽视活动过程和儿童的创造过程。教师可以在活动前与家长达成共识,尽量把绘画过程还给儿童,并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增加一个儿童上前展示作品的环节。
2.2 教师访谈
通过对美术治疗活动老师和校长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存在的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在其他开展该活动的机构同样存在,教师们在活动设计和实施上存在诸多困惑,且尚无活动体系及相关标准的参考。教师们强调,她们也想尝试多样化和有趣的美术治疗活动,但是在实施中都会遇到困难,所以后来就只将美术治疗活动局限在点描线、涂色、拼贴、泥塑等这几类活动上。
2.3 活动设计
本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在原有的美术治疗活动基础上,通过增加活动形式和内容,变换活动材料,调整活动环境等方式使美术活动更加生动有趣,使自闭症儿童尽可能打开全身的感官,激发出情感与动手的欲望。针对该机构的自闭症儿童,研究组设计了以下四种类型的美术治疗活动:
活动名称:泥塑《彩色花》
活动目标:(1)能说出或指认小花。
(2)能揉、搓、压、捏橡皮泥。
(3)能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小花制作。
(4)能自己拿取和使用材料。
活动材料:彩泥、垫板。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
(2)手指游戏。
(3)制作小花:认识小花——基本动作练习(揉、搓、压、捏)——逐步制作小花(花心、花瓣、组装、笑脸)。
(4)活动结束:指认作品——教师鼓励——整理及清洗。
活动名称:刮画《节日》
活动目标:(1)能说出或指认气球、烟花、鞭炮、笑脸。
(2)学会基本线条的刮画。
(3)能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刮画。
(4)体会刮画的乐趣。
活动材料:刮画纸、刮画笔。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
(2)手指游戏。
(3)进行刮画:指认范例上的内容——基本线条练习(直线、竖线、斜线、曲线;射线;方形、圆形)——逐步完成气球刮画(气球、烟花、鞭炮、火星)。
(4)活动结束:指认作品——教师鼓励——整理及清洗。
活动名称:自由画《跟着音乐动起来》
活动目标:(1)能跟着音乐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
(2)能跟着音乐旋律,模仿波浪线、弧线、折线、圆圈、点的绘画。
(3)能听音乐自由绘画。
(4)能自己拿取和使用绘画工具。
活动材料:彩色颜料、调色盘、画笔、两张1K画纸、节奏性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
(2)感受音乐:听音乐节奏,模仿手部律动——听音乐旋律,模仿绘画(波浪线、弧线、折线、圆圈、点等)。
(3)自由绘画:儿童准备颜料——教师适当示范——儿童自由绘画。
(4)活动结束:整理及清洗——指认作品——教师鼓励。
活动名称:美工《花瓶子》
活动目标:(1)能摇动瓶子,让瓶子发出声音。
(2)能辨识不同的颜色。
(3)能撕纸、揉纸、粘纸。
(4)能跟着老师的步骤完成瓶子的装饰。
活动材料:塑料瓶、米、彩色皱纹纸、彩色棉花、胶水。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
(2)装饰瓶子:准备工作——摇摇瓶子——逐步制作瓶子(撕皱纸,搓小球,刷胶水,贴棉花)。
(3)活动结束:指认作品——教师鼓励——整理及清洗。
2.4 活动实践
2.4.1 泥塑《彩色花》
活动中发现,儿童都还不能清晰地发出“花”的字音,只能指认。教师给予儿童的个性化表现机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颜色的彩泥进行制作。教师示范,带领儿童练习橡皮泥制作的基本动作:揉、搓、压、捏时,年龄较大的儿童基本上能独立完成,而年龄较小的基本靠家长协助完成。由于难度及时间因素,最后的笑脸制作只有一位年龄较大的儿童完成,其余儿童省略了这一步骤。其中一名儿童可能由于不能适应临时更换教师而出现哭闹行为。总体上,儿童制作小花的参与度较低,对自由地玩彩泥更感兴趣。
2.4.2 刮画《节日》
由于时间原因,本活动针对一名儿童开展,且家长不在场。活动中发现,该儿童年龄较大,能较正确、清晰地指认教师范画上的内容。其绘画能力较强,能够独立完成线条的学习,在正式作画时只需教师帮助控制刮画的位置即可。最后,该儿童在原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写上自己的姓名,完成作品。整体活动进展比较顺利,儿童的兴趣较浓,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也较高。
2.4.3 自由画《跟着音乐动起来》
活动中发现,儿童在感受音乐环节比较感兴趣。但在听音乐旋律,用画笔在纸上模拟绘画不同的形状(波浪线、弧线、折线、圆圈、点等)时,儿童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契合度不高,基本图形的绘画不够规范。教师给予儿童自主表现的机会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凭着对音乐的感受自由绘画。总体上,儿童能享受音乐及绘画,但家长的干预过多,使儿童自主表现的机会大大减少。
2.4.4 美工《花瓶子》
活动中发现,教师让儿童摇摇瓶子、听听声音,再看看里面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儿童的兴趣。制作瓶子时,教师给每位儿童先分一种颜色的皱纸,等撕得差不多时再发另一种颜色,借此让儿童练习说色彩词汇。搓小球时,儿童在原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能自己动手搓。整体上,家长的干预度也较高,儿童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2.5 活动反思
2.5.1 关于儿童
儿童主体性不够突出。由于借班带活动,且未特意挑选参与活动的儿童,导致参与活动儿童的生理、心理、肌肉等发展程度差距较大。教师前期准备不足,没有对儿童的个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未在活动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儿童兴趣度、参与度不够高。由于家长干预过多、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完善等造成儿童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
2.5.2 关于教师
教师示范不完善。教师示范时应采取多种方位和角度:面对儿童、与儿童在同一侧等。如示范画斜线,教师与儿童面对面,导致了镜面示范。教师示范的是向上的斜线,在儿童看来是向下的,存在错误的示范。
教师关注度有待提高。关注广度方面,教师在针对性地指导一个儿童时,不能很好地关注到整体;关注深度方面,教师无法根据儿童的行为,判断出其的需求,如某儿童产生哭闹行为,教师无法判定是面对新教师带活动不适应还是不喜欢该活动,或其他原因。
教师情感投入不够。活动中,教师应充满热情,才能带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保证适宜的说话音量,展现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使自身的语言、非语言更富有感染力,用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完成活动任务。
教师教学策略有待提高。教师应多鼓励、赞赏儿童,在增加互动的同时提升儿童的满足感、兴趣度。教师需要补充关于学前特殊儿童行为改变技术方面的知识,并在美术治疗活动中进行实践运用。
2.5.3 关于家长
家长干预过多,儿童无法完全发挥绘画的主动性。教师应事先与家长做好沟通,在活动中及时提醒家长撤除干预。
家长需要更新美术治疗的观念。家长多注重最终的绘画作品,忽视活动过程和儿童的创造过程,违背了美术治疗的原则。因此,这个观念需要尽早进行纠正。
2.5.4 关于活动
美术治疗活动的趣味性有待提高。在基本动作练习过程中,可以加入儿童自由发挥的环节,让其充分感受活动材料及玩材料带来的乐趣。
活动设计中应关注儿童内心的表达,努力做到身心整合,而不是让儿童简单模仿。
3 研究结论和成果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的设计和实践,笔者初步提出由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三大元素组成的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活动设计方案。通过三大元素的不同组合,教师可以快速便捷地设计出多样化的美术治疗活动。
活动流程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引入、交流互动、创作过程、评价与反馈五个方面。(1)活动准备:教师营造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对儿童给予无条件的支持与接纳,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与儿童问好和交流,请儿童练习材料的基本使用技能,或自由玩材料、感受材料。(2)活动引入: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激发儿童绘画动机。(3)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建立信任感,增强儿童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认识度。(4)创作过程:整个美术治疗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儿童自主性、创造性表现的过程。(5)评价与反馈:请儿童展示作品,互相给予鼓励。
活动内容主要有肖像、形象、环境、事件四大类。(1)肖像类(尝试认识自己和他人):自己、理想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各种情绪的自己、家人、理想的家人等。(2)形象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动植物、食物、日常用品、玩具等儿童经常接触且有相关认知经验的形象。(3)环境类(表达情感情绪):自己的房间、理想的房间、母亲的房间、日常生活环境(家、幼儿园、公园、商场)等。(4)事件类(感受社会和生活,表达情感):节日、幼儿园生活、与同伴游戏、与家人相处的时光、美好的记忆等。
活动形式主要分个人活动和亲子活动两大类。个人活动主要有涂鸦(自由涂鸦、感知涂鸦、联想涂鸦等)、绘画(命题绘画、互动绘画、自然绘画等)、综合表现(拼贴、沙画、泥塑、纸塑、印画、刮画、闭眼画、吹墨画、音乐画等)、欣赏(色彩欣赏、图像或形状欣赏、美术作品情感分析欣赏等)四类。亲子活动有游戏式共同创作和户外体验绘画等形式。
注释
① 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5):68-73.
② Rubin J A, Dr Phil Jones, Catherine Hyland Moon, et al. The Art of Art Therapy, 2nd Edition[M]. 2011.
③ Donna J.B. The art of art therapy[J].Special Report,2001:22-29.
④ Evans K.,Dubowski J. Art therapy with children on the autistic spectrum: Beyond words [J].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