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外语教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时间:2024-05-18

王坤邦

摘 要 教学法强调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降低了,而是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各司其职,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参与者、鼓励者、管理者和解惑者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本文探讨教师期望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旨在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预期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外语教学 皮革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望 少数民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33

Abstract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es the teacher for the center to th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but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the role of teachers would be lower, but tha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perform their respective duties, teachers act is classroom participants, encouraging, managers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let the students to give full play in the classroo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expectation on the minority student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how that teachers' positive expectation is to respect students' individuality and to mak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ygmalion Effect; teacher expectation;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成功与否与教师的作用密切相关。束定芳(2014)认为教师应充分应用好课堂时间,让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调动起来,引导他们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做到自主学习。①的确,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并非易事,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似乎难度更大。笔者曾执教过一个级的音、体、美专业学生,他们中少数民族所占比重较大,将近70%,有佤族、傣族、布朗族、彝族、白族、拉祜族,由笔者担任他们的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整体上较为薄弱。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教学资源与条件相对匮乏的地区,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和充足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挣扎在学与不学的艰难选择上。因此,鼓励他们学习英语成了第一要务。然而教学并非是一个单向的认知过程,而是师生、生生及学生自我认知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个互相启迪与激励的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及人格相互交融与贯通的历程。宋凤宁和欧阳丹(2005)主张,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因此,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体验将会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②而教师期望对学生在心理上的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的过程来探讨皮革马利翁效应对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

1 皮革马利翁理论概述

皮革马利翁理论源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传说。在古希腊时期,传说当时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塞浦路斯国王,深爱上了自己的作品,一个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于是日思夜想,渴望这个少女能够变为现实。最终他的这种挚爱被爱神阿劳芙罗狄特所感动,然后赋予了这个雕像以生命,皮格马利翁的愿望就此得以实现,并最终与自己所钟爱的女子结为了夫妻,从此传为佳话。而后人就用皮革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一词,来比喻人际期望的效应,泛指积极期望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Rosenthal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对旧金山市的奥克学校一至六年级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通过智力测验来对他们能力进行鉴定后,研究者给校长提供了一份名单,告知了这部分学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学业上将会更为出色。一年半之后,研究者对这十八个班进行了复测,结果发现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发展更为迅猛,低年级班级更为明显,智商之差竟然达到了三十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在教育界教师们广泛采纳了这种效应,所以“皮革马利翁效应”又称之为“教师期望效应”。 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于教育中,就是遵循平等与尊重这一教育的最根本原则。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教师的积极期望就便于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向着理想的目标迈进,从而取得进步。

2 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模型回顾

心理学家把皮革马利翁理论(或教师期望)应用到了教育领域,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进而建立了一些模型,在此对以下比较具代表性的三种进行回顾,以期能让教师有个良好的认识。

2.1 Brophy和Good共同提出的期望模型

Brophy和Good(1970)提出的这类模型强调,教师期望所造成的差异,将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其他方面的行为表现造成影响。他们通过对教师期望提出了假设,用相关实验来进行了验证。③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定行为和表现提出自己的期望;之后教师的差别性期望将引导教师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别性的对待;教师的差别性期望传递给相关学生后,学生自身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期望水平将会被激活;教师期望的差别性对待照此执行下去,被给予高期望的学生如若成绩真的提高,被赋予低期望的学生成绩下降,则说明这些期望已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产生了影响;随着实验的进行,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越来越接近于教师的最初期望,那就此验证了与教师的最初期望完全一致。

2.2 Rosenthal提出的中介因素模型

Rosenthal(1973)在其心理学论文中提出了四因素中介模型的教师期望:氛围、反馈、输入、输出,这四方面都是以行为群为中介的。④首先教师要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轻松和温馨的氛围,让学生释放了压力,自由表现。其次教师应具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差别性的表扬和批评。然后寄予高期望的学生要提供更多、更难的资料,对于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却给一些相对容易的资料。最后要给那些被寄予了高期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反应机会,以便让他们在此过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Rosenthal等人在后来的实验表明,氛围和输入两因素在教师期望中效果最佳,其次是输出,反馈因素产生的效果较为微弱。这个过程其实反映的是教师的分层教学的效果。

2.3 Braun倡导的教师期望模型

美国教育专家Braun(1976)在教育研究杂志上详尽阐释了教师期望效应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并用信息论的观点来构建教师期望的结果模式。⑤他把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身体特征、社会经济地位等诸多因素归于教师期望产生的原因。教师据此会在主观上形成一种定型观念,并在情感、行为及认知上产生相应的期望。会在潜意识里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优秀型和愚笨型。随之在教学中就会表现出接触频次、表扬、批评、心理暗示等方面的差异,甚至连布置的作业都不同。对成绩好的学生就表扬多,提问多,布置的作业难度也更大。而教师对那些自认为差的学生要求则较低。久而久之,教师的这种期望就传给了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期望往往是据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而动态形成的,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加工、过滤、评价及整合,然后对学生分别形成不同的期望。

3 对少数民族外语学习者的积极意义

皮革马利翁效应对于少数民族外语学习者而言,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对应的教师和学生两环节一个也不能少。外语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没有考虑教授的对象必然会造成教学的失败。教师积极合理的期望会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放松了焦虑,从而提升了其积极性。

3.1 便于保护来自不同背景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少数民族学生的背景信息多样,来自不同层次和级别,积极的期望有利于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的学业成绩、班内排名、性格特征、外貌、社会地位、讲话风格、家庭状况等因素对于教师期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很多学生也知道自己的英语基础不好,但这也并非他们所愿,是由诸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积极的鼓励和恰当的期望便于把不同基础、不同背景的学生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2 便于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缓解学生的焦虑

我们在前面探讨过,教和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双方的彼此配合、互动。只是教师或学生一方的努力,教学难于获得成功。因此,可以说教师欲传授知识需先得到学生们的“芳心”,才能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3.3 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教师期望的高低是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将影响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判定,从而在学生实际分数与客观成绩间会产生差异(Williams,1976)。⑥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认为哪个学生比较有发展潜力,就会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上课的时候就会给予更多关照。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会收到老师传达的这种信息,学习就可能会更用功,成绩就能提升起来,甚至名列前茅。这种现象从侧面说明教师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教学采用的方式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教师所抱期望,会让同一个层次上的学生出现一个标准差的浮动。而在教授少数民族学生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备受关注的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可以说,教师的期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4 结语

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皮革马利翁效应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成绩。正面的期望产生正面的影响,负面的期望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就会赋予教师自身朝向什么样的行动方向。从这个视角来看,可以说学生愿不愿意学是老师的责任,而能不能学好则可归于能力范畴了。所教的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虽然有不足,但只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正面期望,同样能把英语学好。笔者发现,得到鼓励的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激情和兴趣,而常受打击的学生则对这个科目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注释

①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5):446-455.

② 宋凤宁,欧阳丹.教师期望:概念、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3):13-16.

③ Brophy, J. & Good, T. Teachers' communication of differential expectations for children's classroom performance: Some behavioral data[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0, 61: 365-374.

④ Rosenthal, R. The Pygmalion effect lives[J]. Psychology Today 1973.9:56-64.

⑤ Braun, C. Teacher expectation: Sociopsychological dynamic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76, 46:185-213.

⑥ Williams, T. Teacher prophecie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inequality[J].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76.49:223-2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