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4-05-18

李端阳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生活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必须坚持宏观指导性与现实针对性、感悟教育与体认教育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确保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通过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育体系、创建生活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和构建生活化的社会实践平台等路径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39

Abstract Education on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earning based on daily lif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We must steadfastl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onsisting the macro guidance with realistic pertinence, uniting sentiment education with awareness education, integrating dominant educations with recessive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correct direction of the core values education. Based on daily life education on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can be impelled by structuring life-style classroom education system, E-education Platform and social practice system, etc.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life; path

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表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将成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正值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育人效果,必须创新教育方式,把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基础,源自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我国知名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学校教育要同生活相结合,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由此可见,教育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是生活的手段,而实现人的更好生活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层面出发开展教育活动。教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采取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自觉内化教育内容、并养成固化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教育路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内涵包含以下两个层面:一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现实场域。也就是说,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以大学生在学习、情感、交往、就业等方面遭遇的矛盾和冲突为切入点,帮助解决大学生的生活难题。二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指导大学生更好地生活为最终目的。关注大学生的个体感受和生活体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成为大学生改善生活质量的“明灯”。

2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原则

(1)坚持宏观指导性与现实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无疑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其在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指导作用。而核心价值观指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其对大学生需求的满足。人的需要是价值产生的根源。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从实际出发,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为目标,增加教育针对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寄予对真善美的高层次价值追求。

(2)坚持感悟教育与体认教育相统一的原则。感悟侧重于理性或情感上的认知和认同;体认则强调行动上的认知和认同。理性认识是行动认同的前提和基础,而行动上的认同又是深化理性认识的途径。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伴相生。将两者同时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中,就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在具体、鲜活的生活实践中大放光彩,更能让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更加真切地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从而加深认同感。

(3)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价值观教育首先是一种理论宣传教育,因此理论灌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灌输是认识新事物的起点,而课堂教育正是理论灌输的主要途径,因此,依靠课堂进行显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喜欢启发式的引导教学方式而非强制式的学习方式,要求平等对话而非教师权威的师生交往模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寻找合适的契机巧妙地与大学生日常的专业学习、校外实践、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宿舍生活,乃至网络虚拟空间等紧密结合,真正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

3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路径

(1)构建生活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应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体系。一方面,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提升课程吸引力。思政课素来存在教育内容的“知识化”、“悬空化”的弊病,因此,价值观教育应以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为切入点,回应大学生在在学业、情感、就业、交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同时,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人物事迹,通过鲜活的案例将晦涩难懂的“大理论”讲述成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接地气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将慕课、微博、微信、易班等“微平台”引入课堂,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随时都能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信息,使大学生不仅在思想层面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在行为层面实现趋同。

(2)创建生活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平台。首先,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网站,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网络世界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而青年学生由于知识、阅历欠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在网络世界很容易被图谋不轨的势力所误导或利用,因此,必须加大网络世界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引领。专题网站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并且不断提高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和深化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研究,借助图文并茂、声像兼具的多媒体传播模式传播相关理论,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非主题网站的渗透,强化隐性教育。加强对非主题网站的舆论引导,发挥此类网站在价值观教育中对受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网络传播的互动性特征使不受时空限制的人机交互、乃至人际交互成为现实,要充分发挥飞信、微信、QQ、论坛、易班等新媒体“微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增强教育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占领并引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世界。

(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社会实践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层面的活动相融合。一方面,借鉴文化育人的理念,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契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抓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兼具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纪念或庆典活动,将抽象的价值观教育寓于具像的活动当中,促使其具象化、生活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参观访问以及田野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亲身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热爱社会、热爱人民、并且在活动中发现不足进而虚心学习,并且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塑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陈大勇,刘清才.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4] 阚和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

[5]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

[6] 胡锦涛.在网上建设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J].中国信息界,200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