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付玉
摘要“教师口语”课程是诸多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必修技能课程,本课程旨在提升学生职业口语能力,为走上基础教育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传统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转换思路,对“教师口语”课程进行改革,寻求更加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师范生。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口语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7.046
“教师口语”在开设之初被定位为技能性理实一体化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理论讲授仍然占据较重的比例,存在对学生实践练习进行指导的环节相对薄弱甚至欠缺,直接导致学生职业能力开发力度欠佳的现状。笔者在《四川省高职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一文中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找出教师口语课程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都有较大负面影响。为提升高职院校师范类学生职业口语能力,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初等教育工作者,结合现状分析进行教学探讨,从注重实践练习、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角度转换思路,对教师口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寻求更加合理的课程设置
教师口语课程在课时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以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泸职院)为例,从教学时数看,泸职院“教师口语”开设24学时,分12周一学期上完。这与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规定差距较大。《标准》规定“师范专科不得少于72学时。”基于此标准,对课程设置做出以下调整:第一,把课时调整为32课时,普通话作为独立课程单独开设,课时为24学时。这样的课时安排,为指导学生练习留下更大的空间;第二,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课时。调整前理论讲授与实践的学时比例为2:1。这样的安排,理论讲解无法具体深入,技能训练也只能部分选择进行,既无法实现理论知识讲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能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目标,教学效果堪忧。调整后的理論讲授与实践的学时设置比例为1:2,在保证核心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加大实践练习的课时数。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课外实践练习的安排和指导,将课内外实践练习紧密结合,既可最大限度拓展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也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促进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教学理念。
2整合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教。高职院校是近几十年迅速兴起的生力军,大部分教材沿用本、专科同类学科教材,然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毕竟与一般本、专科学校有所区别,因此必须进行教材建设,编写适合高职院校教学培养的教材,即理实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注重对实践进行指导的教材。泸职院“教师口语”教学团队意识到教材编写的重要性,根据专业要求,结合职业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以应用性及能力性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线和重点,知识性教学内容以“必需”为标准积极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应用性”重于“知识性”,在编排体例上,从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把教学内容编为七个训练模块,分别为诵读训练、态势语训练、思维训练、讲故事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教师交际口语训练,难度由易至难,循序渐进,训练思路更加清晰合理。每个模块设定训练总体目标、训练内容、确定考核内容、明确训练过程。训练过程分为七个环节:确定具体项目训练目标、介绍与训练相关的必备知识、训练示例、训练点拨、训练实施、训练总结、课后训练。这样的训练设计紧密围绕项目进行,教师指导针对性更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强。
3师资队伍建设
泸职院语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胜任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文科)教学的复合技能型教师、教育行政工作者”。这对教师口语课程任教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深入中小学的教学和教育、熟悉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和改革进程,才能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才能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贡献学科力量。因此,教师必须深入基础教育学校进行各种类型的调研,了解、熟悉基础教育现状。团队教师在课时量较大的情况下,坚持每年到小学随班听课两周以上;每年对实习学生进行巡查,与学生所在实习学校的领导和指导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和缺陷,对以后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第三,到基础教育学校进行顶岗锻炼,随班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全面深入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和改革进程,了解00后以及独生子女政策放宽后小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点的变化,了解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4革新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培养应当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传统的讲授一训练一总结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技能提升有一定的局限性,寻求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技能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探寻出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即自主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自主即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例如选择训练子项目、训练时间、团队成员以及在PK训练中的一系列自主选择权。理实一体化即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理论为实践打基础、实践对理论进行巩固强化的良性循环。具体体现为把教学训练内容模块化,每个模块下设置多个子项目,尽可能囊括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在进行每个项目训练时,首先向学生讲解每个模块(项目)考核的要点、训练目标及训练要求、评价标准等,学生在课后分小组开展训练。小组成员可以在课前练习阶段对照考核要点和要求进行评价并指出改进意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考核、展示,并在训练结束后进行小组总结,填写总结报告。在此过程中,PK模式的引入,较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PK模式,是让学生课前做好练习准备,课堂上随机抽签决定PK小组,两组成员进行PK对抗,由各小组选派的评委共同评分确定胜负,胜利小组所有成员获得较高的起评分,失败小组所有成员获得较低的起评分,由小组长根据课外训练准备、课堂练习情况等综合因素确定小组成员单项考核最终得分。通过创设竞争机制,让所有小组成员都有较强危机意识。这种竞争性、对抗性环境的营造对课外练习的质量能够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
5重新设计考核方式与考核方案
传统的期末考核占主导地位的考核方式形式单一,不能对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全过程进行调控。因此在重新设计考核方案时把一次性、终结性、知识性考核转化成技能考核和过程考核,并在考核、评价、验收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自主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50%以上。改革后的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比例为七比三。平时考核的主要来源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出勤率,第二部分为平时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最重要的第三部分来源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七个模块分小组进行练习的平均成绩。小组练习的成绩由两种方式确定:一种是由各小组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成绩为基准分,由各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准备和练习的具体情况在规定的范围内打分,小组成员练习态度、练习质量不同,分数不同。第二种是采取PK形式小组之间两两对抗,由各小组评委确定胜负,获胜的一方高分起评,分数较低的一方低分起评,小组成员的分数同样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的准备和练习情况在规定范围内确定。这种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考核,能够基本囊括学生整学期的实践训练。
6组织技能竞赛与教学相结合
积极探索“赛教结合、寓教于赛、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把职业技能竞赛与项目化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竞赛一体化,借鉴技能竞赛建立全局式实训课程体系。学期课程结束或者相关项目训练结束后,组织学科技能竞赛,以学科竞赛为载体,进一步全面检验学生项目或学期学习情况、巩固技能,为优秀学生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技能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初赛所有同学全员参与,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决赛。决赛让部分本年级学生和低年級学生观摩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练习提供方向和标准。与此同时,通过竞赛可以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在竞赛过程中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以后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打好基础,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助教。
综上所述,教师口语是培养学生职业口语能力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合格的师范生有着基础性作用。现有课程教学模式陈旧且欠科学,不能达到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应当不断革新思维,寻求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笔者针对教师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培养质量,为达到学科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师范生贡献学科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