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航空服务专业学历、职业资格“双证”融通教学及考核模式构造

时间:2024-05-18

解为

摘要 按岗位职业标准改革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及考核模式是解决民航企业人资困局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高职层面航空服务专业学历、职业资格“双证”融通教学及考核模式展开分析与实践探讨,能有效提升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办学品质。

关键词 航空服务 “双证”融通 教学模式 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7.048

高职教育的根本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岗位操作能力提升,培養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中的“双证书”,指的是大专学历教育的毕业证和职业培训的资格证,“双证”融通实质指职业培训获得的资格证书与高等职业教育获得的学历证书的相互衔接融合和互认沟通,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行业、企业)岗位人才标准要求相符合,以满足岗位(群)对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以职业操作标准为导向,以岗位能力提升为中心的“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1航空服务专业实施“双证”融通的现实意义

资料表明,民用航空业隶属交通运输业大类,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战略作用中对区域经济催化和助推作用显著。民航服务品质对社会影响力大,民航安全管理责任重大,相关岗位对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标准要求高,从业人员执业特征十分明显。民航运输管理领域与服务领域管理手段与方式直接与国际接轨,工作语言环境对英语水平要求高,对服务人员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要求更高。民航行业许多一线服务岗位都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民航相应岗位的执业资格,才能从事航空服务相关领域的工作。要取得民航各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必须通过由民航局组织或局方认可的如中航协、中航信等企业组织的统一考试。民航其它相关专业也大都依据各自岗位核心关键能力和能力拓展要求,推行职业准入资格认证来规范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升人才培养品质。

积极探索航空服务专业“双证”融通教学及考核模式改革将有效解决职业院校培养的民航服务人才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解决职业教育脱离实践的“顽疾”,是职业院校对接航空产业、服务产业办专业,实现人才开发与人才利用衔接,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对接的重要举措。一是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岗位需求主动对接、必须采用面向市场需求的弹性学习方式,开展从线上到线下,从课堂教学到实训场所,从学历教育职业进修平台全方位改革。二是直接搭建学习到工作“双证”融通桥梁,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对接,实现所谓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的职教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三是实行“双证”融通能促使以“双证”为纽带,有效衔接社会各层次各门类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学习与在职学习之间的融合,高职航空服务领域开展“双证”融通,能在提高航空服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认同度,促进民航服务领域人资质量的提升。

2航空服务专业实现“双证”融通的教学设想与实践

2.1重构课程体系

有效实施“双证”融通,必须改革现有的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把航空服务领域的岗位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契合岗位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并组织实施,使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根据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特点,如专业英语、专业形体训练、职业形象设计等基础能力课程参照岗位职业标准的能力要求开展课程改革,如客票销售、安检基础等岗位核心课程严格按照岗位职业标准开展能力提升模块化、实训操作项目化等层面课程改革。专业课程体系确保既能保证传授学生岗位最广泛需要的通识职业能力,又能保证职业人才培养的指向性,提升人才培养的市场竞争力。

2.2整合课程内容

解构航空服务岗位特性,以岗位特性为依据把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解构,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验收标准。如航空服务(地面服务)方向,课程设置与民航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教学评价与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相一致。围绕“双证”开展课程内容整合,提升课程内容的准确性与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如表1所示。

2.3加强工学结合

“双证”融通凸显了高职教育的社会性、开放性、服务性,融通过程结合个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社会需求等多层次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的社会服务性和开放性水平,实行产教深度融合是“双证”融通有效实施的保证。

职业教育的三年是学生养成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的三年,塑造真正意义上素养养成、能力提升沃土依赖于是否具有企业一线岗位一致的真实职业环境。民航企业的服务一线是培育高职航空服务专业人才的最优平台,如何设计一套航空服务教学做一体化校企互动交融的教学实施平台,确保实习实训环节都是航空服务真实的社交情境和职业情境,设计重心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仿真情境训练。专业核心课程实现理实一体,确保在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演练、仿真模拟的比重在40%以上专任教师由企业一线精英及学院骨干教师共担。

(2)全真顶岗训练。在航空服务各专业探讨“2+0.5+0.5”、“1+0.5+1+0.5”等多种灵活弹性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民航企业季节性人才需求,三年中确保学生一年以上的真实岗位实习实训时间。顶岗实习的教学指导主要由企业导师承担,学校专任教师只作为联络员,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由企业导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并开具工作经历证明。顶岗期间重点开展针对性的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确保能在三年中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掌握扎实的岗位操作技能,实现职业教育与岗位就业的无缝对接。

(3)自主创业训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青年创新创业基因已成为当代人才培养的热点。推动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开展校园创业,与航空公司、机场、社区、其他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支持大学生创业框架协议。由企业协同学校对学生开展联合培训和创业指导。力求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市场“零距离”接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拓展能力。

3航空服务专业“双证”融通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3.1围绕技能取证实施课程考核

“双证”融通的实施要求创新考核评价方法,以学生岗位操作能力提升和职业能力拓展为根本目的,以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岗位实践水平为依据,实行技能项目考核和教学全过程考核。借鉴国外航空服务职业能力综合评价标准,广泛采用岗位专题报告、工作现场观察报告操作技能测试、情境模拟测试、项目小组演练、等多种教学评价手段,实现民航局、IATA等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与课程成绩互认机制,提高学生技能取证的积极性。实践性强的“国内客票销售与训练”、“民航机场地面服务”等课程实践操作占成绩比例60%,注重课程形成性考核和全过程考核,推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3.2部分课程实施以证代考

突显职业资格标准在课程考核中导向作用,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课程考核标准、考核大纲,使考核内容与技能鉴定规范相对应,加大与职业资格标准挂钩的专业核心课程考试权重,将技能鉴定与课程考试有机结合,落实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同步的运行机制。

大力推动以证代考实施。以“安检实务”课程为例,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开展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期结束后组织参加民航局的民航安检员技能取证培训及考试。将取证成绩纳入“安检实务”、“民航危险品运输”等课程成绩评价体系,认定以优异成绩考取安检证的同学该课程对应模块成绩优秀,没有考取安检证的学生,组织参加课程重修直至通过为止,民航安检员技能取证成绩比重占学生课程成绩的60%。考核形式的转变能有效改变部分学生三年大学既无压力,也无动力的状况,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与教学实施效果。

3.3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课程评价

学生企业顶岗期间,企业提供真实工作情境及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践指导,由企业作为学生最终顶岗成果评价的实施主体。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企业专家按企业的从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对其进行全面测试,以其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