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黄嘉曦
摘要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需求是专业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学目的是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重视科学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产业背景。因此,服装教学要有机统一和协调服装产业需求与教学。在结合市场需求,传授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服装与服饰设计 实践教育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37
我国服装教育学科出现时间较短,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日趋规范,课程内容日趋完善,为了与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相适应,需要对传统实践教育模式加以大力改革,以便对服装行业应用型人才有机培养,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市场与企业需求,重视专业实践教学,将更多的工艺技术、经营型实用人才培养出来,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服装专业,大力培养其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
1我国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需要理论指导
在古代乃至近现代,人们仅仅从史的角度研究服饰,没有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和精髓。到了20世纪,人们开始关注服装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服装学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实践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服装实践是服装设计构思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服装理论引导着服装设计与实践,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服装艺术创作。通过服装艺术理论的引导,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理论角度来加工和取舍服装形式及素材,获得较好效果。现阶段,服装艺术理论还不够完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机融合其他艺术方面的理论,促使服装艺术理论得到丰富与深化。判断一个设计作品合格与否,需要充分考虑市场及消费者态度,不仅要从审美角度开展设计工作,还需要将消费者心理、设计管理等内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大力传授学生艺术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导入市场营销知识,促使其能够对社会、行业等尽早了解。
1.2实践教学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高等艺术设计教学中,教育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是服装设计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相较于国外院校,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首先是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实用性不强。专业课在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较小的比重,公共课较多,这样就影响到专业实践质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够充分学习服装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等实践课程。教学成本较高,相较于服装纸面设计来讲,服装实物制作教学需要较高成本,这样学生就有意回避服装制作技术。部分院校出于办学效益考虑,普通教室数量越来越多,实验室却没有增加,对艺术过度重视,技能训练遭到忽略,没有充分认识服装设计教学的本质,将其重点放在作品创作领域,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培养。
2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2.1市场逻辑角度的服装教学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服装专业人才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设计艺术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具备知识和技能之外,也需要具备市场运作能力,以便能够及时适应岗位要求。因此,高校服装教育需要有机衔接设计师、工艺师的具体要求,能够与社会、行业规范相适应。除了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之外,还需要增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有机构建实习基地,促使专业教学得到拓展。要鼓励学生积极到企业中实践,对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加以有效了解。这样学生能够对市场和社会有深入了解,学生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学习资料得到充实,市场经验得到完善,能更加深入地消化吸收课堂理论知识,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2.2服装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研究近些年的就业市场可以发现,各大服装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但是有很多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主要原因就在于服装教育无法与社会实践接轨,相关服装教育人士对其充分关注和积极研究。各大院校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增设职业取向课程,或者逐步实现课程的职业化。要结合服装教育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将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借鉴过来,包括校企合作、项目合作,聘请一些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将其职业经验传授给学生等,以便有效缩短学生毕业后经历的磨合期,促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强化。
3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3.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需要充分认识到,服装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实用型人才提供给服装行业,服务于社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服装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从人才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两个角度来进行,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合理设计,以便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服装有机结合了艺术与技术,需要将艺工结合模式实施于服装教学中,促使服装特性得到实现,整体系统地开展服装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社会需求发现,目前社会需要两种类型的服装专业人才,分别是从个性化消费群体与大众化产业发展角度所考虑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设计出较好的作品,需要充分了解工艺及版型等,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工艺体系,方可开展优秀的服装设计。
3.2教学实践中有机统一理论和实践
教学相长一直被我国传统教育所重视,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讲,服装教育更是需要有机融合教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开展双向交流,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只有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方可充分接触与融合服装艺术,获得相应的切身体验;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学生艺术灵感挖掘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服装教育实践中,除了培养深层文化理论底蕴之外,还需要重视社会实践体验。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借鉴国外成功教育模式,更加科学地创建与完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需要考虑行业发展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如在服装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求学生制作衣服之外,还需要记录制作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设计款式、灵感来源、工艺流程等,这样学生既可以参与动手实践,又能够将个性潜能给挖掘出来,有机统一了服装设计的文化性与工艺性。
3.3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在新背景下,对服装专业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之外,人文学科体系还需要逐步完善。服装专业教学隶属于审美教育范畴,要大力提升学生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且服装艺术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不同历史时期下,蕴含的文化思想也存在差异。要想让学生充分认识与理解某一个时代的服装艺术,需要在文化情境中教学,方可加深学生的领悟与认知。同时,实践教学能力也是教师所具备的,为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可以聘请一些资深教授、企业工作人员等,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如服装设计师可以将本公司服装品牌的成长历程、定位、意境等介绍给学生,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本阶段服装流行趋势等。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有计划地参观服装工厂、企业等,以便增加学生的切身体验,且将实践报告撰写出来。此外,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教师还需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有效采集国内外前沿流行信息,将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出来。此外,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也可以将市场信息、产业动态等提供给学生,对市场有更加准确的把握,促使学生的实践意识得到强化。
3.4构建开放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开设假期课堂。发达国家的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中,充分重视社会资源,有机结合了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而假期课堂则能够有效整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通过假期课堂,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工厂与企业,掌握工艺技术。也可以与其他院校开展专题交流活动,以便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结合学年情况,假期课堂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如一年级假期课程可以采取社会考察形式;二年级则可以采取市场调研形式,通过企业实习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的认知;三年级则需要增设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包括项目设计等;最后一个学年则结合个人优势与特点,开展工作实践。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服饰文化形态,切身体验企业工作流程、文化品牌等,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阶段部分服装院校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封闭,在课程改革模式下,需要交叉渗透多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活动中,有机涵盖服装史、设计、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内,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以便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相适应。目前,服装行业对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那么教学除了服务于企业与市场,保证教学的实践性与实用性之外,还需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车间教学,以便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相应的困难与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入挖掘创新素材,包括新型材料、市场信息等,结合这些创新点,来构想各种可能性,如创新图案、饰品、款式等。此外,要结合实际生活,积极创新,注重研究民族、民俗服饰,获得创新灵感,在设计中有机融合传统性与时代性等因素,促使作品造型风格更加新颖与独特。
4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虽然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但实践性依然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特点。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考虑行业发展需求及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科学构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便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