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唐慧
摘 要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是初中生综合人文素质的集中体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学活动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渐趋成为各教学阶段及各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思维是学生个人智力及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而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式
Abstract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as a highly humanistic subject, is the comprehensive humanistic qu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activitie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inking abil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ach teaching stage and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subjects. Thinking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students' individual intelligence and learning ability, and one of the core contents of Chinese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effectively.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methods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型学科,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已然偏离了这一轨道,教师将教材的用途本质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本末倒置,完全照本宣科式的初中语文教学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与理解也引入怪圈,长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习惯性地“吃等食”,不去主动思考,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初中语文教学的宗旨应该是有效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从主观的自主性思考到言语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等的有效提高。加之初中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即处于懵懂的青春期,虽然对周边事物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但因生活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其见解仍不完善,还需通过平时语文等学科的有效学习逐步完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教育改革的呼声越发强烈,但纵观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不难发现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传统的“填鸭、示范、题海”三步走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是教学中的主体和中心,学生则在整个教育环节中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提问、学生机械性回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按部就班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灌输后,以一纸试卷中成绩的高低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的唯一衡量标准。这种中规中矩的模板式语文教学唯独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能力和对课后任务的执行能力,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即便是面对一篇意味深刻、发人深思的文章,学生也不会深掘其内涵,而只是机械性回答课后试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对文章的表面性肤浅理解,从而忽视了学生对文章整体思维模式的探究,因此即便是多篇文章的机械性学习,仍然难以培养学生有理、有节、有据地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初中语文学习与其教学宗旨相差甚远。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较之小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随着学习结构的复杂化和学习内容的丰富化,语文教学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必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用所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将知识融会贯通,反过来用自身思维来分析并提出独到见解,进一步加深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领悟。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大纲任务的完成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将成绩作为学生语文水平衡量的标准,这使得语文学科黯然失色,完全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初中语文教材的编纂是多位专家学者经过缜密的考察之后精选的结果,其难易程度和内容结构等都十分符合初中生的个性及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仅有助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进一步理解,感受文字中传达的人文气息,更有利于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增强。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更是初中生个人成长中的有利因素,不仅有利于学习过程中学科整合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3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3.1 注重课前导入,进行思维开发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课前导入,开门见山式地直奔主题,让毫无准备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甚至有的教学进行到中途学生仍处于茫然状态。因此,教师在课文正式讲解之前,应安排合理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地主动走进所学内容,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主动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初二语文上册《苏州园林》一文,教师在进入主题之前就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设备进行有效的课前导入,如利用多媒体放映苏州园林的美景图片及动态的音频视频影像,加之与情景相应的古典音乐,让同学们在接触课文之前身临其境地感受苏州园林的壮美, 欣赏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或自行总结的方式表达自身感受,可以是对客观景色的有效描写,抑或是自身情感的抒发,诸如这种形式的导入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观看之后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更能使同学们有效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在老师及同学面前的表达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进行自述和讨论后,教师可以设置如“通过图片和视频的观看,我们眼中的苏州园林与作者笔下的有何异同?”等启发性问题,让同学们带着好奇心和兴趣与教师共同走进课文探寻究竟。
3.2 从课文出发,进行思维训练
初中语文课文本身就是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载体,为了培养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语文课文编纂过程中包含各种体裁的文章,综合看来大致有文艺性和常识性文章两大类。常识性文章主要包括科学小品和科普说明文;文艺性文章则主要指诗歌、小说和散文等。由于文章的类型不同,就需要学生思维模式依文章而转变。例如,对于诗歌、小说及散文,它们的特点一般为通过典型的事物来反映本质,作者通过对形象事物的描摹来启发和感染读者,因此这类文章含蓄性较强,这就需要将学生的情感带入文中,使其思维随笔者的真实意图转换,从而更好地透过表象理解事物的深层本质内涵。例如,在《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PT等教学设备让学生直观了解故事发生的真实情境,让同学们从视觉上看到“郑人”因过度相信“尺度”买不到鞋,从而引发学生的主观思考,由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掘文章的内涵,学生和教师根据对文章的进一步分析共同得出遇到事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灵活变通,不能教条主义。
3.3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的手、眼、耳、心等并用,充分调动各器官,既要用眼睛看,又要用耳朵听,同时要用心去理解和思考,另外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及时做好课上笔记,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各器官的同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由于受到生活阅历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等的约束,他们的见解并不完全客观,并显示出条理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等特点,这对这一特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及写作部分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语文阅读部分,教师可以预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行阅读文章,并在文章阅读完成后有针对性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文中标出答案体现的相应位置,从而增强学生的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在一定的课前导入完成后,教师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一定把握后,再让同学们对文章进行精读,这一遍要求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情节等对文章进行分段,同时找出精彩语段以及自身觉得难以理解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在给出文章大意的概括后,教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评介并及时进行补充,最终总结出文章的中心。
3.4 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培养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将同一种思维能力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中。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性地想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情景描述;在《天上的街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夜晚当你仰望天空,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景象?这种意境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可以让同学们以“夜空的遐想”为主题进行作文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发挥,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5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有效观察力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可以开动脑筋、不断思考,同时有助于学生思维境界的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不少经典之作就是作者进行仔细观察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这类文章的教授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同身受地以作者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有效观察,使其吸收并积累经验,在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同时鉴赏文学之美。例如,同样是描写秋天的文章,何其芳的《秋天》与美国诗人狄金森写的《秋景》其观察视角就不同,但通过比较观察,学生们能最终得出,即便视角存在差异,但二者表达的情感都是统一的,也就是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种对比式的观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总结
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从古代开始教育工作者就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跻身于世界发展大国的当下,创新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核心即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学生日常学习中逐渐渗透。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调整,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吉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3).
[2] 闫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J].中学教学,2015(6).
[3] 刘竞梅.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时代文学,201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