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彭维新
摘 要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乡村中学地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引起教育界人士关注。笔者作为乡村中学地理教师,在反思地理教育目的、分析乡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时期地理教学可改进之处。具体从地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新型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设施使用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促进乡村中学地理教学尽快达到新课标要求。
关键词 乡村中学 地理教育 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58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period curricula reform, the plight of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ducator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geography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he author given several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rural geography teaching to reach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quirem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There suggestions mainly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staff, how to try out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new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rural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Internet education
0 引言
中学地理课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不可缺少。中学地理主要内容概括为:自然地理知识,它包含山河湖泊等自然知识,隐含着人与自然友好相处观点、全球意识及审美观念等教育内容;人文地理知识,揭示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存在着的大量人文社会问题。这些知识展现了地球的奥秘,揭示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自然规律,启发着学生热爱地球、探索地球的兴趣,激励着学生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操,培育着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广阔与神秘的大自然、世界各地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健康心态,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敢于创新的价值观。
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也要求当代中学生应该学好地理知识,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牢记肩上所担负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中学阶段,教育部门应抓好地理教育,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基础。然就目前而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使中学地理教育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占全国中学比例60%左右的乡镇中学。受困于现行招生制度、教育经费投入等诸多现状,目前乡村中学广泛存在地理教学水平偏低,距离新课改、新课标要求目标较远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师资欠缺、资源匮乏、意识不够几方面。
1 乡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
1.1 地理教师师资不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包括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发教学课程,研究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心骨。对地理课程而言,地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关乎地理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成败。在乡村中学,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欠缺等问题。中学里面,科班出身的专业地理教师奇缺,部分地理教师半路出家从事地理教学,更有甚者临时出家承担地理课教学。这部分教师自身的地理知识储备欠缺,对地理学科缺乏科学认识,对地理教学缺乏科学了解,地理授课过程就是把地理书念一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缺乏相应能力的教师传授更多的地理知识、理念和思维给学生,简直是强人所难。
1.2 地理辅助教学欠缺
辅助教具配置差,现代化教学设施优势没有发挥。地理知识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和空间性等特点,片面依靠书本知识很难将地理知识讲清楚。地球仪、地图、地理模型等辅助教具对于增强学生理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良好帮助。由于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大多数乡村中学一般只有简单的地理挂图,欠缺资料、模型、标本等辅助教学仪器设备。甚至部分乡村中学仍然依靠粉笔、黑板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支撑着地理学科的教学。在一些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使用频率和周期也偏少,多媒体设施长时间作为摆设而闲置;使用时也更多是给学生展示一些现有的PPT课件,缺乏创新性,缺乏吸引力,没有发挥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使基础教育信息化变得华而不实。
1.3 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内在驱动力。在很多地市,地理是非中考科目,不参加省市中招考试。这导致很多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不如语数外、理化生、政史等学科重要,得分多少无所谓。学生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看重知识点,忽视知识的链接和运用,主要学习片面的简单知识,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做涉及和思考,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因缺乏重视而导致的应有学习态度缺乏,使学生不可能用心地去学习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2 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探讨
乡村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部分问题受困于县域经济水平以及国家教育规划难以短时间内得到解决。但笔者认为,目前仍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从加强师资培养、提升教师水平,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探索现代化教学模式,推进实践化教学等几方面入手,使中学地理教育现状得到逐步改善。
2.1 建设有力的地理教师队伍
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应注重地理教师师资建设,加强地理教师再教育。搞好乡村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精深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除了靠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目前,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由教育部牵头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部分省市也相继推出了本省市的“省培计划”。这是乡村中学师资培训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积极主动对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合理安排教师参与相关培训计划,建立骨干教师团队,让更多的教师成为骨干教师。此外,学校还应该在内部加强教学交流与教师培养。比如举行骨干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学教案设计比赛等活动,让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组织地理学科教研组参与学科听评课,相互评价,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已实现共同进步。
2.2 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特点。地理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板书、板画、板图“三板式”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事实案例为学习对象,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为导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达到学习知识并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不同于常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知识构建,培养地理思维习惯。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将已学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即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探索现代化教学
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优势。现代化教学设施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根据现代教学研究,直观教学是获取地理知识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构建空间概念。而仅靠书本的直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电子课件、演示文稿、音视频文件等途径将综合性、直观性和空间性兼具的地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Internet网络资源。首先,近几年互联网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很多乡村学校、家庭都配备有Internet网络接入,人们可以很方便地从互联网找到需要的图片、文献、视频、演示文稿等资源;其次,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地理类网络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网络课程,来对比查找自身存在不足并加以改进;再次,数字化地理信息发展非常迅速,Google地球、Google 地图、电子导航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例如,地图是中学地理的一个难点,广阔的地理空间、繁多的地形地貌以及较快的更新速度一直困扰着广大地理教育者和学习者。而这正是以GIS为代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强项,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完成世界地图、区域地图、专题地图、三维地图等各种形式地图的制作及更新。
2.4 探索实践化教学
地理学科就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科学,与生产生活实践密不可分,地理教师应注重课堂内外教学实践的统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有着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太阳东升西落、日月交替、风雨雷电的天气变化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触的地理知识。作为乡村中学,更应充分利用乡村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地理资源,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地理实践。而就地理学科的特点而言,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绝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出课堂,联系实践,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获取地理信息,充分感受地理的内涵和魅力。比如,让学生调查当地的地形,讨论这种地形对人们居住、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调查当地的自然资源,列举哪些资源属于合理利用,哪些资源利用不合理;围绕家乡现在的水资源、空气资源等环境问题,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保护,如何进行新农村建设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地理实践结合起来,保持课堂内外的协调和统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要让学生明白人们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3 结论
地理知识对于健全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人地意识,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但时至今日,乡村中学地理教育虽取得很大发展,但仍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欠缺和地理教育认识不足等诸多困境,这些困境将阻碍新时期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针对上述困境,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应该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来逐步改善目前现状。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教学手段、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设置合理的招生考试制度等途径来逐步推进,以使乡村中学地理教育满足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春鸿.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课堂教学研究,2013(7).
[2] 赵黎新.浅谈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教育,2014(7).
[3] 赵占凯,屈佳丽,吕远等.乡镇中学地理教学面临困境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5(2).
[4] 李倩.地理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9(11).
[5] 冉杨.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5(12).
[6] 李宝珍.新课程下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之我见[J].科教文汇,2009(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