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汪榕培典籍英译开放式语料库的创建

时间:2024-05-18

李跃壁

摘 要 目前语料库翻译学在我国正处于初步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翻译语言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针对典籍英译语料库的研究还很薄弱,取得的成果不多。本文从推动中国典籍英译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特色译者汪榕培及其典籍英译作品,初步研究和验证汪榕培典籍英译双语平行语料库创建的可行性,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典籍英译 语料库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1.074

On the Creation of Wang Rongpei Open Classics English Corpus

LI Yuebi

Abstract Currently 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but in terms of common translation studies, translation corpus-based language research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research on classics into English Corpus is still very weak, the results achieved are not many. From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 point of view, research features and translator Wang Rongpei classics into English works, preliminary studies and feasibility validation Wang Rongpei classics English bilingual parallel corpora creation, and points ou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classic English translation; corpus; feasibility

0 引言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了联合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的孔子思想中去寻找智慧。(胡显中,2000(01):39-44)由此可以看出,21世纪是世界文化多元化、东西方文化互学、互动、互渗、互补的一个世纪。其中中国典籍的英译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向西方世界输出的重要途径,这对中国典籍英译事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汪榕培教授正是在这场以典籍英译为旗帜的中国文化复兴中崛起的一代翻译大师。

1 汪榕培个人简介及其典籍英译作品

1.1 个人简介

汪榕培1942年出生于上海,本科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后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攻读研究生,师从英语惯用法权威葛传椝先生。汪先生博学多才, 国学根底厚实, 外语基础扎实,是中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翻译家。

1.2 汪榕培主要典籍英译作品

汪先生是一位高产、优产的翻译家。从1991年起共翻译了十几部著作,其译作受到国内外普遍的认可和好评。其中共有八部作品收录《大中华文库》。

2 典籍英译与语料库翻译学

2.1 典籍英译语料库研究现状

Mona Baker 主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翻译英语语料库(TEC)并对TEC 语料库进行了示范性的分析,提出了翻译普遍性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国内语料库翻译学也逐渐兴起,以北京外国语大学“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为代表的大型汉英平行语料库开始建立,同时在句法结构对比、翻译语言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黄立安,2010)然而,目前专门针对典籍英译的语料库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非常少,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典籍英译语料库的研究分别有刘泽权等研究的《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姜怡等研究的茶典籍的古汉-英平行语料库以及李秀英等研究的以《史记》为主的历史典籍语料库。

2.2 汪榕培典籍英译开放式语料库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1)研究的意义:汪榕培教授作为一代有影响力的典籍英译大师,至今没有人对其作品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笔者认为这是典籍英译文化的一大缺失。通过对汪老译作语料库的研究和建立,不仅可以为广大典籍英译爱好者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还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平台,更客观地去分析和研究其文本特征、常用翻译技巧和成因以及译作风格。此外,通过语料库的建立,我们还可以改革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从而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这将对中国典籍英译跨学科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本研究的创新点:

创新点之一:国内首创特色译者汪榕培典籍英译双语平行语料库,这是第一次系统地将某位特色译者的主要译作以语料库的形式收录并实现检索。

创新点之二:将典籍英译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和优化,为典籍英译学习者提供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材料。

成果的创新点之三:在基于此项目的基础上,可以对汪榕培的译作特征、风格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行研究,利用语料库同时做出定量、定性分析,从而对专门研究汪榕培的学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资源,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为致力于翻译家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2.3 汪榕培典籍英译开放式语料库创建的可行性

中国典籍源文本多为古文,不像现代法律文本那样语言规范和整齐,所以要想用通行的基于长度、词典或两者结合的方法都不适用。(刘泽权等,2008)这给对应语料库的创建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汪榕培典籍英译开放式语料库创建的可行性:

2.3.1 内容上的可行性

之前的典籍英译语料库要么是一个源文本对多个译本的语料库创建,要么是专门针对术语类的语料库的创建,笔者想要创建的语料库的对象是汪榕培收录《大中华文库》中的译作,实际上是每个源文本和译本一对一的对齐和研究。既然已经有人可以初步创建一个源文本对应多个译本的语料库,那么一对一的语料库创建更容易实现。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这八部译作和原文进行一一对应和对齐。

2.3.2 技术上的可行性

目前,虽然对典籍英译语料库创建的研究不是很充分,但是已经有人做出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可以参考已有的典籍英译语料库创建的做法:

(1)在原文章节、段落的基础上,加入人工的属性标注和段落重组,同时利用Editplus对段落边界进行标记,标记完毕后利用Microsoft Access或者Microsoft Excel进行以段落为单位的语料提取。之后再用MMAX(Multi-modal Annotation in XML) 标注程序对文本进行以句子为单位的赋码。在这个阶段,可以同时操作对句子属性的标注以及对汉英文本的句子层面的对齐。最后每个汉语句子和其对应的英语句子形成一个对应句子集,作为随后提取对齐句对的基础。(刘泽权等,2008)

(2)既然依照字符串长度对齐的方法不可行,我们可以以人名、地名、官称等音译对为锚点实现句对齐。其可行性已在李秀英博士论文中已经得到了证实。(李秀英,2010)

(3)利用单语语料库辅助双语对齐:首先,将分词后的汉英文本导入Wordsmith5.0, 使用Word List功能让其自动生成词表,然后设定Stop List以确保结果只保留实意词。保存格式自动默认为Excel格式。将其中频数为1的(Hapax Legomena) 汉英词汇分别输出到Word文档中,格式自动显示为一词一行。之后人工筛掉不适合做锚点的词语。最后将两个Word文档导入Winalign,使刚才筛选出的锚点词对对齐。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借助相关软件自动完成,只有极少的步骤需要人工辅助校对。(王大鹏等,2010)

(4)利用其他可用于文本标记、筛选、统计的软件。如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XML(可扩展标记语言)、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等。

上述软件和平台都不难获取,也就是说要初步建立汪榕培典籍英译语料库从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当然还可以继续探索和发现更适合的软件和平台。

2.3.3 其他影响因素

(1)中英文句子断句、标点上的差异。这是导致句子1:1对应比例对齐及导致中文一句对两句或多句英文现象的重要原因。(王克飞:2003)这就要求我们人工的按照一定的规范对句子进行划分和标注。(2)文学文本与非文学原文的差异。鉴于此处汪榕培的译作均是文学文本,故不做深究。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相比于非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在双语句子一一对齐上的准确率较低。这是由古汉语和现代英语语言本身的差异所造成的。(3)作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选择。汪老先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研究,提出了“传神达意”这一翻译思想和标准,“达意”意味着不仅要字词达意,比喻也要达意,强调字、词、句、篇浑然一体。所以他的译作肯定是忠实于原作的,而且由于他主要翻译的体裁诗歌居多,而诗歌要求形式的严谨,韵脚的整齐,这对实现句对齐非常有利。

3 未来的研究方向

3.1 语料库的具体设计

既然上面证实了语料库建立的可行性,未来的目标就很明确了。首先是要做出详细的设计方案,搭建基本的框架,测试和验证其准确性。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初步搭建设计的环境(设计目的的明确、规模、范围、语料的搜集(电子版)等);(2)人员的调动和分工(标记和注释);(3)相关软件的获取和相关操作人员的确定;(4)完成汪榕培一部译作(或一部译作的前几章)的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并测试。

3.2 语料库的应用

语料库一旦建成,后续的研究将陆续展开。初步主题如下:(1)基于语料库研究汪榕培译作文本特征和风格;(2)基于语料库研究汪榕培译作翻译策略;(3)基于语料库考辨汪榕培翻译思想和翻译标准;(4)典籍英译双语平行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研究。

3.3 预想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词的翻译。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检索特定词的用法和搭配,并用词频统计分析所选词在真实语言中的使用频率,总结出高频词、低频词或术语,以此来验证词语的翻译是否地道,为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有效且可靠的依据。

第二阶段:句的翻译。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真实语料的检索和呈现,掌握汉语中一些主要的或特定句式的译法,并对自己的翻译加以改进和完善。

第三阶段:语篇风格和文体翻译。通过对原文和译文定量的分析对比,总结出译者偏爱的语言形式(如:句子的长度、词频、句型、搭配方式、叙事结构),从而发现译者的翻译风格, 进行翻译赏析,给学生启迪和帮助,并为教学选材提供依据。

在整个课程学习中,采用的是自我发现学习、小组互动交流、师生互动交流等学习形式。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处理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对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写出总结报告,之后老师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

参考文献

[1] 李秀英.基于历史典籍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术语对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 刘泽权,田璐,刘超明.《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的创建[J].当代语言学,2008(4).

[3] 胡显中.孔子学说中的民本主义精华[J].中国文化研究,2000(1).

[4] 黄立安.对传统翻译的颠覆——语料库翻译学创新与应用浅析[J].高教前沿,2010.

[5] 王大鹏,姜怡,姜欣.语料库在茶典籍英译中的实例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

[6] 王克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