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李约瑟难题”

时间:2024-05-18

高琪

摘 要 长久以来,只要提到中国科技史就必然离不开李约瑟,提到李约瑟就必然不得不提“李约瑟难题”。近些年来,更多人热衷于从不同角度来求解“李约瑟难题”。在西方学界,不断有科学史家、科学社会学家、科学哲学家、汉学研究者,乃至经济史学家等就李约瑟的主张和设问方式及其比较科学史研究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与西方不同,出于现代中国人对发展科学技术以求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渴望,在我国研究“李约瑟难题”更多地倾向于研究“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本文就是通过解读《自然辩证法》和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试图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制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马克思主义 自然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66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Needham almost became a synonym for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last 30 years,More people are keen on to solve from different angles Joseph Needham puzzle. In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cience historian, scientific sociologist, scientific philosopher, sinology researchers, and even the economic historian and establish to Needham's claims such as way and the way of comparing the study of history of science,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discussion.Different from western academic circle,For modern Chines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change the backwardness of China, Our country academic circles often interpret "Needham difficult problem" as for "why modern science in China fall behind" the exploration of this historical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Joseph Needham puzzle and its related studies, from the marxist perspective to interpret the factor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Key words Needham Problem; Marxist; Dialectics of nature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即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还有一种表述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的科技实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科技实力仍然是不够的,这很大一部分是是由于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历史背景造成的,研究我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时代意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带领中国人民走上解放和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本文要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李约瑟难题”。

1 “李约瑟难题”的由来

“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中心问题。事实上,“李约瑟难题”并非由李约瑟提出。最早注意到中国社会与科学的“落后”问题的是16世纪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经过认真考察当时的中国科学,利玛窦发出了“中国的天文历算何以停滞不前”这一疑问,他认为这一现象是由当时中国的社会习俗和科举制度造成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学者开始认真从社会文化等方面寻找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915年任鸿隽的《说中国之无科学的原因》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问题,学术界称其为“李约瑟问题”,后人也逐渐称之为“李约瑟难题”。他在这篇文章中更多的是探讨科学是什么,最终得出“今独以无归纳法为我科学之大原因”的结论。与此同时,国外学者对中国科技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兴趣,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学者魏特夫,他在《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这本著作中已经能够看出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的端倪,李约瑟承认自己曾深受早期魏特夫的影响。

由此可知,中国学者们早就先于李约瑟探讨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对于制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也就有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2 “李约瑟难题”的解释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有从政治、有从制度、有从经济、有从思想、有从文化、有从哲学等等,当然也有从科学本身所需的角度,还有从“内部”和“外部”的角度。本文主要总结了两个方面的解释。

2.1 文化竞争模型解释

文化竞争模型论认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工的不足,第二个方面是中国人所缺乏的冒险的精神。文化竞争模型论者认为是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倾向于保守思想,这一思想限制了资源的再开发与再投资,阻碍了中国社会劳动分工和中国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处于“人多地少”的状态,而统治者却认为治下人口过少,所以各个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一直是鼓励生育;相比而言西方国家正是处于人少地多的状态,统治者却认为他们所生活的地域空间狭小,提倡要向外扩张土地来维持所需。

然而文化竞争模型论提出的两个原因有其矛盾之处。第一,就经济形态而言,西方国家采取的是一种更封闭、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因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是由西欧庄园制经济发展过来的,这种封闭的经济形态也没有影响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富于冒险精神的国家并不意味着科技的进步,比如说富于冒险探索精神的西班牙发现了新大陆,但就我们所知西班牙最终也并没有成为科技强国。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一定是小农经济经济形态或冒险精神所阻碍或推进的。

2.2 地理环境决定论解释

地理环境决定论者认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在于中国缺失适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民主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环境特别是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即认为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环境决定论者认为一个国家的民主文化环境决定了它的科学技术水平。

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产生与民主文化环境有一定关系,但环境决定论者所认为的民主文化环境决定了科学技术水平显然夸大了民主文化环境的作用。民主文化环境及其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是一直处于变化中的,发生变化的民主文化环境又会对科技进步产生正反馈和负反馈,进而影响到科学技术的下一步演变。相反的科技的发展也能影响民主文化环境,近代西方的民主文化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才重新提出来的,这一时期同时也出现了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兴起等西方近代科技进步的萌芽。到底是由民主文化环境催生了科技的进步,还是科技进步催生了民主文化环境还并未得出一个结论。所以说,民主文化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是站不住脚的。

3 “李约瑟难题”的马克思主义解释

李约瑟的思想深受早期魏特夫思想的影响,而魏特夫早期又是一个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可见,李约瑟也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李约瑟政治或文化上的象征意义还被冠以马克思之名,所以,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读“李约瑟难题”必然会得出更合理的解释。

(1)统治思想对科学的禁锢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是受到了宗教思想禁锢的原因。中国的宗教思想并不是指教会思想,而是指统治者腐朽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普通民众普遍都具有一定的迷信思想,社会上的文人学士也普遍讲究出相入仕,重文轻技,很少有空来整理钻研一下科学问题。即使是钻研科学技术也会被冠以“奇思淫巧”的恶名,统治者就是用这种迷信思想禁锢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陈腐的自然观占统治地位限制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恩格斯认为旧的自然观的陈腐的性质,提供了一个把自然科学作为整体加以概括的基础。近代中国思想界怀抱着一种古老的自然观,甚至可以说并不是一种自然观。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系,更强调的是它极强的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中国学者抱着只讲究实用的效果的观念来研究自然、社会和人,更多的是研究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实用性,假设某一理论并无可用性,就会被学者们忽视。而自然科学界的研究在早期是极难看到它的实用性的,它并不等同于技术尚可以为人所用,它是一种纯理论的体系。所以,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有突飞猛进,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开辟发展空间,但是这条路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3)社会分工的趋势局限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分工使人们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中,并不了解外界的知识,也就不能有更大的革命。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写到,那时,几乎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仅是画家、是数学家、是力学家、是工程师,同时他在物理学上还都有着重要的发现。在中国医学史上,也有许多的大师医学成就非凡,其他方面的成就也很高。如写有《针灸甲乙经》的皇甫谧,被奉为“针灸之祖”,还写有《帝王世纪》、《列女传》、《玄晏春秋》等大量文史方面的论著。通过两者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分工局限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 结论

“李约瑟难题”确实有其研究的必要性,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建筑迷宫摆在了世人面前。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中国近代科学问什么落后”问题,也毕生都在致力于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然而他所寻求得到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满意,希望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能更好地解释“李约瑟难题”,即怎样甩掉中国科技落后的帽子。“李约瑟难题”及其解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应该是明确和清醒的,这就是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和任务,把大力培育科学精神赖以生长的沃土和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切实作为我们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强手之林的关键性链条和杠杆性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8.

[2]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3] 刘钝,王扬宗.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4.

[4] 李约瑟.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自然杂志,1990(12).

[5] 刘钝.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自然科学史研究,2002.21(2):155-169.

[6] 袁泽民,王凤祥.李约瑟与马克思主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5.

[7] 袁泽民,王凤祥.“李约瑟难题”的马克思主义论域:一种比较性探析.探讨与争鸣,2014.1.

[8] 桂质亮.李约瑟难题究竟问什么.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