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胡雪
摘 要 本研究测量了某校应用心理学和非应用心理学大一与大三共138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发现心理学专业学习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低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大三心理学学生幸福感低于大一心理学学生幸福感。说明心理学专业学习时间的增加可能是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的原因。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75
Abstract The study measured a school of applied psychology and the non-application of freshman and junior psychology altogether 138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discovery learning psychology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psychology majors significantly lower SWB non-psychology majors, junior psychology student happiness lower than freshman psychology student happiness. Th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in psychology student learning time may be reasons for the decrease SWB.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y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被试
本研究选取了某校大一和大三学生138名,男生28名,女生110名,其中大一年级66名,大三年级72名。心理学专业被试59名,非心理学专业被试79名。
1.2 研究工具
研究者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来测量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该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共33项,由6个分量表构成,分别对应幸福感的6个因子。量表内部一致性显著,单个题目与总分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相关在0.56至0.88之间,重测信度达0.85 ,专家评估一致性为0.27与0.47之间。1996年我国学者段建华对量表进行修订从而更适合中国被试。除此,在施测过程中,我们同时收集了被试性别、年级以及专业的人口学信息。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参数分析。
2 结果
2.1 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
对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为99.79,标准差为11.31,与量表理论值73进行了单样本t检验分析,t = 27.623,P = 0.000,差异显著,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被试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量表理论值。
2.2 心理学专业学生和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
以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分为因变量,以专业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t = -3.321,P<0.05),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为健康的担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以及犹豫或愉快的心境三个维度上,差异极显著。这表明,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学的学习的确使得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降低。
2.3 大一心理学学生和大三心理学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
以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维度分为因变量,以不同年级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
结果表明:大三心理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大一心理学的学生(t = 3.081,P = 0.003),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由于或愉快的心情、轻松或紧张三个维度差异极显著。而对比大一非心理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大三非心理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则没有出现如此明显的差异(t = 0.832,p = 0.408)。这表明,大三心理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大一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心理学专业学习的深入,心理学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逐渐降低。
3 讨论
3.1 心理学学习对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解释
3.1.1 心理学课程自身特点造成的学业成就感低
心理学是哲学和生理学结合的产物,如何将自然学科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与人文学科特有的庞大体系和思辨的特点兼容并蓄,对于习惯文理分科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面对着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双方的困难与冲突,这是其他学科未曾面临的难题。
再者,心理学作为一门历史并不长久但却源远流长的学科,自身研究内容繁杂,理论体系多样,而这些研究与理论都仅仅能解释行为和心理的某个方面,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有一套宏大的理论使得学科知识浑然一体。许多“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研究让学习者缺少一种确定感,学习中有更多的迷惑,从而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自我的内省。所以与其他专业相比,心理学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感更低。
3.1.2 专业思维对个人的影响
潜移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过去经验与环境对人的影响。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过去经验对其行为与心理产生巨大影响,许多心理学专业学者对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几年的专业课学习当中,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学素养和专业课知识,同时也具备了心理学专业思维,这样的专业思维影响了学生的认知,所以,心理学专业学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来讲,更能敏感认识到自己所面对的心境,也更关注自己身上所出现的某些行为,同时,对个人的情绪更加关注,更加清晰地进行自我认识。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专业思维,使得心理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敏感也更清醒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从而出现了相对较低的主观幸福感得分。
3.1.3 角色认同与角色扮演
社会心理学认为,任何社会人的心理与行为都与其社会角色有关。所谓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依此理论,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时,会按照社会角色期待,表现出社会角色的相关特点。角色认同是角色理论同重要的一个环节,角色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对某一角色的认同感越强,其参与角色行为的动机就越强。只有对角色有认同感,才能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避免角色冲突。
心理学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角色认同影响了其日常行为和心理表现。根据社会角色理论,心理学专业学生会根据社会期望表现出符合自己社会角色的行为。大众对于心理从业人员的主要印象比较呆板,虽然社会上关于“心理学家大多心理都有问题”的认知严重不符合事实,但是,从中折射出社会对于心理学的印象大多保留在“专业,严谨,神秘”的程度,对于心理学从业人员,其社会角色更多地展现在“敏感,冷静”等方面,而拥有这样特点的人,一般比他人表现出更明显的易感性,容易体验到生活中的负性事件以及自身的负性情绪。同时“医者不自医”,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更多的是倾听者而非倾诉者,负性情绪容易累积对心境产生影响。
3.2 本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随着对全面教育认识的深化,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主流,但是对心理学学生本身的关注却相对不足而仅将这一人群看做普通大学生,事实上,心理学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在许多心理特质上与其他专业学生有着明显区别。本研究企图通过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引起大家对心理学学生这一群体的关注,同时,也提醒心理学专业学生注重对自身情况的反省与重视。再者,本研究对心理学教学的影响在于,教育者需要根据心理学学科的特点,关注心理学学生自身学习中的导向,给予正确的引导,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但是,本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首先本研究针对的是一所院校,代表性不够,研究结论的推广型不足。再者,由于本校心理学学生数量不多且男女比例较悬殊,此研究虽然统计了性别的人口学变量,但是男性被试太少,无法分析性别的影响,而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不应该被忽略的。最后,本研究采用的是横向设计与比较,没有对被试进行纵向追踪,对这有可能对研究带来一定的误差。
参考文献
[1] Diener,E.D.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276-294.
[2] 心理卫生评定测量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增刊.
[3] 李昌林.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第22卷.总第93-94期).2007(5-6):561.
[4] 安海燕,刘洪福,赫英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角色认同的关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0(4).
[5] 周爱保.过去经验对社会内隐知觉的影响[J].心理学报,1998(2).
[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9.3.
[7] 楼尊.专业角色认同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J].高教探索,2010.5.
[8] 王圭颖,闫婉缔.大学生对心理学科印象[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