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各科的正确打开方式——激发兴趣,抓大放小

时间:2024-05-18

文/罗玲 编辑/月儿

01引发兴趣,真的想学,才能提高

家长问:一年级男孩上课外的外教英语网课,只听课,不做课后作业,老师评价越来越低,自己也觉得课堂互动因为没有复习,逐渐跟不上。家长看着做课后作业,发现跟没上过课一样,家长很冒火……

这里面有这样几个问题:

孩子自己想学这个外教课吗?

他是否懂得需要复习,学别的项目是否也有需要练习才能学会的体验?

这个外教英语课,如果他复习了、听课了,是否真的提高很大、效率很高?

我觉得类似情况常常是,家长要求孩子做的事,是孩子现有能力很难做到,并且事情本身也不一定真的有家长所期望的价值。那么,孩子不想做、做不到的,就都不做吗?

可以试试难度更小一点的,他本身更有积极性的事情,这样你能成功推动他坚持练习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找这样的活动来做,不一定非得是学英语外教课。

英语学习,如果是像上课一样,内容被分割成一次次进行,每次讲一点词汇和句子,有课后练习,我总觉得效率是比较低的。有的孩子能坚持学,有点进步,有的孩子会失去兴趣。

想办法让孩子接触他对内容有兴趣的语言素材是关键。动画片、电影、绘本或小说的音频……积累多了,能听懂了,就学会了。有这个基础,再学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就会非常容易。

总之,学习这事,比较好的状态是,就像饥饿营销:你不是强迫他,而且创造大环境,让他对这个有兴趣,想学,求着你让他学。

如果他不想学这样,学别的,也行。

反正外力强加的学习,基本也没什么用,那都是假装学习,大脑参与得少,最后留不下什么。只有自己真的想学,才能提高。

我们发现,在英语学习上,家长常有的错误做法就是:过多强调“学”,要求孩子准确,不断纠错,积累不够就过早要求输出,不尊重他的感受,没有提供有趣的资源。家长要求孩子每天上课,或者像上课一样完成任务,同一个内容,又是朗读又是默写、做题……总之,效果没有多少,却很快就让他讨厌这件事了。

其实,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大人们也是以差不多的方式在做错。

没有提供好玩的资源,没有挖掘这个学科本身的趣味,用割裂的任务,灌输的方式,大量重复的练习,过高的要求,破坏孩子本可能有的探索兴趣。

练习是必要的,但其他不能没有,要调整好这个比重。关键是家长和老师们,对所学的内容和学习本身,是否有兴趣。

英语和中文的学习都应该是,凭兴趣广泛大量阅读占七八成,正儿八经的学、精读和练习只占两三成。学琴,平时要多听古典音乐。各个学科,本身是很有意思的,如果遇到好的老师、有趣的书或其他资源,带领孩子一步步去探索,会是个充满悬念、惊喜和收获的过程。

02是否要超前学?

究竟是否要超前学,我个人的想法是:不主张给幼儿讲他们理解能力之外的小学知识,最好用游戏的方式,在生活里自然接触。

比如,玩积木、开店游戏、扑克、桌游;对于幼儿,英语一定要看短片,多听、看绘本,听音频,听英文儿歌;识字、写字、拼音,可以用好玩的方式学一点,不必写作业练习;小学阶段,课外多阅读;小学的数学,做点课外的好玩的题,用程度相近教材以外的书做点题,锻炼思维;在校外补习下学期教材,是否有效,具体酌情。孩子学业程度和意愿如何,怎么教学,已学的内容掌握好没有,他是否真的在认真听课,能不能听懂,自己觉得是否有提高;小学高年级,如果孩子学有余力,自学更高年级数学,当然很好……

03抓大放小,关注底层

对孩子的学习,家长也要有抓大放小、关注冰山底层而不是表层,这才是正确的思路。

无论语数外哪科的学习,学得快慢都和很多因素有关: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幼儿期各方面开发的如何,知识的基础,以什么方式在学,在怎样的情绪下学……

所以有了以下的建议。

1.多做铺垫的事,打好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基础。比如,多阅读,识字才有基础。多听英语,才有语感。幼儿时多玩建构类玩具,多感受数量变化,才有数学的基础。多动手操作,画画做手工,才有写字的基础……

这些都不重视,就跟孩子的表现死磕,短时间内要求写对某个字和单词,背会什么,是强人所难。这样的做法,占用了本来可以用在做铺垫打基础的时间,也让孩子加深了“自己很笨、学习很难”的信念。老师当然要求表现,这是老师的职责,家长要多根据孩子情况来把握。

2.学的方式要合理,比如,讲偏旁部首规律,特别不好记的编个联想的小故事,积极放松的氛围有利于大脑学会。

3.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给他的大脑成长发育和吸收知识的时间。比如四岁不会跳绳,五岁就会了,前提是第一条,平时有多种身体活动,肢体的能力在提高。五岁不懂的数学题,六岁可能不讲也会。仅仅一年级的某个表现就能说明孩子笨吗?不能。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被认为笨的孩子,只是前期那些开发没做好,现在的方式也仍然不对。

智商有差距但没那么大。认为孩子笨的想法,恰恰在加大本可以缩小的这个差距。有人说,学霸家长从来没有这些困惑,我觉得可能是所谓学霸的家长,很少把注意力放在这些表面的细小表现上,他们只是注重基础的那些,比如阅读。关注点不同,不跟孩子死磕那些,以后随着提高那些问题会逐渐改善的。

如果把时间尺度放大,总体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的思路。就是多关注孩子知识面的拓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而不是只盯着每一次的分数。

这样的抓大放小、关注底层,最终的结果就是,外在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成绩也不会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