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明子
2016年是高考分省命题开始后,采用全国试卷省份最多的一年,共有26个省(市)选择统一命题,仍自主命题的地区仅有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浙江5个省(市)。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26个省(市)选择国家统一命题,但不意味着使用一张卷子,本次高考使用的全国卷共3份,供全国26个省市使用。
39年前,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21:1
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确立于1952年。1952年之前,北京、上海等地少数大学实行联合招生,其余高校一律单独招生。
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于1952年8月15日开始,为期3天,共8个科目,每科考试时间为1小时40分钟。
1958年,中央提出“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发起了地方单独招考,大批工人、农民、工农干部、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被保送入学。然而,高校普遍反映新生质量严重下降。因此第二年又恢复了全国统一高考,直至1966年“文革”开始。
“文革”结束后,教育部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自愿报名,统一考试”。但由于1977年恢复高考的准备时间非常短,无法组织全国统一命题,因此当年的高考是各省单独组织考试、评卷的方式。这一年,共有570万考生参加高考,最终只录取了27万人,录取比例为21:1。
1978年,正式开始全国统一命题,只有上海例外。
整个1980年代,对中国高考影响最大的是“标准化考试”的引进。1989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规则》,“标准化考试”的含义为:试卷分两部分,一部分选择题,答案写在另一张卡片上;另一部分是主观题,答案写在试卷上。两者相加,即该科考试成绩。
2004年开始推行分省命题
2004年,自主命题省(市)的数量突然增加到11个,其直接原因是2003年四川南充市南部县发生了高考文科试卷失窃事件。
2004年年初,“决策层开始思考如何避免这样的事再次发生,当时教育部考试中心无法同时命制许多套高考试题,于是决定从2004年开始推行分省命题,先从人口最多或文化、教育水平比较高的省份开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回忆说,这就是11省分省命题的由来。
试卷失窃只是偶然事件,另一个更大的背景是中国开始了针对高等教育的改革。2000年前后,中国媒体开始关注“倾斜的高考分数线”问题,指出高考录取分数线向某些城市尤其是京、津、沪几个主要城市倾斜。以北京市和山东省的第一批录取院校分数为例,2000年,北京市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是454分和488分,山东省则是580分和607分,相差百余分。
着眼公平与效率回归统一命题
随着从2004年开始逐渐扩张的高考分省命题模式的推进,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首先仍是决定分省命题的最初原因——試卷风险。分省命题的出题老师是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相结合,而中学教师自己往往仍在教学一线,这加大了漏题的风险。据介绍,全国统一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是从全国各地高校选调命题教师、专家。但一省之内,命题教师的选择较为有限,被选上后又要“入闱”一个月左右,很容易被周围人猜到身份,不利于保密。
最被诟病的是分省命题的考题质量。另外,分省命题的成本远高于全国统一命题。自主命题的地区,每年用于高考的开支在400万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0万元,而全国统一命题的年开支一般是1500万元左右。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全国高考统一命题重新回到讨论平台。刘海峰分析说,中国的高考最终会形成“以统一命题为主,少数有条件的省份继续实行分省命题”的大格局,从而实现高考公平与效率的最大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