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8

张 烽

摘要怎样在新形势下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每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面对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就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个体差异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少任教者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似乎已经陷入了瓶颈,学生并没有得到共同发展,差异反而越来越大,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学生的“吃不饱”与“吃不好”之间的矛盾呢?本文将通过对分层教学的原因、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等方面的阐述,探讨分层教学模式在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原因

(1)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得不到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还是比较新的课程,在小学到底应该教什么,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一般的学校一周一节,甚至有些学校连一周一节都不能达到,导致学生进入初中接触到信息技术课程时存在的巨大差异。

(2)学生的学习态度、自身素质也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求知欲望的强烈程度就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学习信息技术时积极主动,而有些学生却被动接受学习。另外,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不同也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之间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

普通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全体、全面发展的需求,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

2 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模式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也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的现有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潜在能力为目标进行最大程度的适应教育,而现有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的那个区域即被称为最近发展区;除此之外,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根据这些传统的教学理论,结合现有的教学实际,及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实际因素,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无疑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且能切实的为师生解决教与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 “分层教学”即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是解决学生之间差异问题、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那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呢?

3.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显著,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呢?首要的问题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首先就是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进行合理分组。可以制作一份调查表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各个学生为分层做好铺垫。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意愿,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对计算机兴趣浓厚,有很好的基础,操作熟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接受能力较强;B层学生有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经常接触计算机,能基本掌握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C层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由于很少接触计算机,甚至从没接触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没有兴趣。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分层时应以学生的意愿为主,老师只是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层次。

另外,学生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弹性的,在教学过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改变情况,不断调整每个学生的层次,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对备课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每个层次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备课,把握教学内容,设置与每个层次学生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既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也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好”。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组成》时,对C层的学生只需要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就可以了,对B层的学生则更进一步,还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一些主要参数,以及参数说表示的含义,对A层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提供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装的一些知识。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位同学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都有所提高。

3.3 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点

不论是进行学生调查,为学生分层,还是课前的备课,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就是在课堂,怎样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这才是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重点。

(1)任务分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普遍。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置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教师可以设置三到四个难度不同的任务,由学生选择完成,低层次的学生完成后还可以向高难度的任务挑战。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被驱动起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例如,在学习《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到不同的任务中,我们可以设置难度不等的三种任务,基础性任务、提高性任务、拓展性任务,基础性任务主要面对C层的学生;提高性任务面对的是B、A层次的学生;拓展性任务则面对能够完成自己任务的所有学生,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小组协作学习是分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模式,我们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让每个学生在相同的任务下协作完成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 带动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这一课中,我们就可以应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在老师讲解完基础知识之后,可以让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素材,自己动手制作一个GIF动画,每个小组的组长一般都是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以指导自己小组成员制作,讲解自己的方法步骤,最后可以让每个小组长带上本小组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多媒体展示,由学生自己评选冠军。

(3)评价分层。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由于学生所处层次不同,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学生的进步和提高进行评价,对A层的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B层的学生要揭示他们的不足并指明努力方向,对C层的学生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多鼓励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比如:学生自评、互评,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反思,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间互相激励,共同提高。当然,还有总结性评价、平时评价等。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方式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不仅解决了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的个体差异,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且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帮助教师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它也将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魏多兵.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争艳春更浓——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07(5):30~31.

[2]李玉玲.浅谈总任务下的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6)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