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分析

时间:2024-05-18

刘昆明 谭东明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市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其力度决定了今后武汉市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产业演进的视角分析了武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武汉市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为武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发展重点政策保障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国民经济整体质量的重要标志。武汉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高科技产业、高端制造业为主导,优势产业为重点,建立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低耗能、低污染、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扩张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1 武汉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产业体系从小到大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变,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武汉市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2008年武汉市产业比重为3.7:46.1:50.2,总体上日趋合理,以先进制造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地区生产总值3960.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27.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87.73亿元。

2 武汉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1服务业

(1)服务业比重还有待经一部的提高,经过近30年的调整,武汉第三产业已经超越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格局,2008年武汉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50.2%,但是同国际甚至国内的发达城市相比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还是偏低。纽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80%以上,香港更是达到了90%,伦敦、巴黎大区、东京的服务业比重也都达到了80%以上,均比武汉高出30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对这些城市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2)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目前武汉市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商贸业以及餐饮业比重还比较大,而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占了比较大的比重,但是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服务业效率不高,现代服务业比重低。2008年武汉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共实现增加值601.74亿元,占第三产业的30%左右,比重偏低,特别是金融业仅占第三产业的12%,仓储邮政、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仍然是服务业的重要支柱。

2.2制造业

(1)核心技术研发薄弱,竞争力不强。武汉支柱产业如钢铁、汽车零部件、石油化工等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同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这些产业核心技术匮乏,核心技术和设备还大部分需要进口,仍然“受制于人”,导致武汉市一部分产业核心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竞争力不强。

(2)信息化还处于较低水平。武汉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城市。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行业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3)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加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环境问题严重。虽然加快了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是劳动、资源性产业仍然是武汉市的支柱产业,部分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企业既是高能耗企业又是高污染企业。导致节能减排任务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单位GDP能耗同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还有差距。

2.3农业

(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武汉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然而需要较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很薄弱,已成为影响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带动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发展缓慢,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不多,农产品附加值不大。

(3)农民素质不高。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建设,对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才是更为根本、更为有效的。

3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3.1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

3.1.1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光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武汉市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主要领域,武汉市并在此领域掌握了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国际和国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要强化光电子、移动通信两个优势产业的行业领先地位,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科研投入力度,依托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医药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现代化中药、现代生物制药、化学原料药剂等产业。

3.1.2优先发展以轿车制造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钢铁产业、环保和新材料产业

抓紧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落实扶持政策和措施,使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环保等六大产业产值尽快实现千亿元或更高目标。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为载体,培育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持钢铁龙头企业武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稳步推进钢材深加工项目建设,促进销量和钢结构产业发展,发展冶金装备设计和制造,推进冶金业副产品循环利用。环保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为保持烟气除尘脱硫领先技术,壮大污水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光伏发电、核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优势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发展节能环保材料和纳米新材料。

3.1.3加快发展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六大优势产业

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已发展成为武汉市的优势产业,成为来动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六大优势产业和四大支柱产业占武汉规模以上工业的97%。要依托优势产业中的龙头以企业是知名企业,对行业关键技术进行研发,重点开发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投资重大项目,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保持并进一步扩大行业优势地位。

3.2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3.2.1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教育服务、科技服务业、会展业等高端服务业

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高金融业的聚集力,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融资平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要求武汉做大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扩散功能。扩大金融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吸引和留住金融专业人才,提高金融业的人才素质水平,加强金融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武汉科技教育优势,加快区域性科技教育中心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建设“两型”学校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会展业,提高会展的质量和层次,以市场来指导会展业的发展,通过举办汽车、服装、文化等为主题的会展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2.2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种最具活力的部分,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同时生产性服务也对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借武汉被列入综合交通研究枢纽试点城市的东风,完善现代交通运输网略,降低运输成本,加快以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为网络结构的多重物流圈建设,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商务服务企业,选择有雄厚实力和社会基础的企业重点扶持。吸收和培养高素质商务人才,提高商务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3.2.3积极承接国内外服务业外包业务

支持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业态和服务企业的发展。要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服务外包集团,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武汉的服务外包品牌,支持服务外包开发研究,为国内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承接国际外包业务的能力,同时知道企业注重国内市场的开发和挖掘减轻金融危机的冲击。培养或吸引大量外语熟练、熟悉国际惯例的人才,建成一支梯次合理、充满活力、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

3.3积极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重点发展发展蔬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高效产业,大力实施农产品基地、龙头企业和非农产业“三带动”战略。

4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政策

4.1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规律,突出产业发展的技术与能级提升的转变

武汉市作为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种还是占了重要的地位,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握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的新趋势,大力发展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保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转变产业调整方式,由注重产业发展比例调整向技术与能级调整转变,利用技术和能级的升级突破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瓶颈,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共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4.2以装备制造业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抓住国家“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将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的机遇,提升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按新型工业化要求,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和产品,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产业。

4.3坚持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其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方面的力度,推动企业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资源,武汉的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位,要加大科研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积极承担国际、国家科研项目。加大对专利发明的支持力度,积极建设专利发明交易市场,提高技术市场成交额,增加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增加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