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孙 爽
摘要大一新生由于刚入校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对环境、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应从新生实际出发,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地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活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年级新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思想较为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都很强。面对生活环境、师友同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环境、学习方式、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家长、辅导员以及学生应通力合作,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和心理调适,明确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所肩负的使命,确立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为度过一个充实而丰富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当代大学新生的现状
1.1生活适应状况
这一问题在大一新生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环境以及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当真正离开父母开始过集体生活时,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
1.2学习状况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虽然他们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大学里多是上合堂大课,没有固定的教室,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导的模式,而老师的讲课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不少学生对于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甚了解,通过上课才发现专业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的出入,逐渐就丧失了学习兴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无所事事,反而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上网、娱乐、闲聊上,产生了专业抵触情绪、厌学、考试焦虑等学习问题。
1.3心理状况
1.3.1人际关系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环境,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新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每个人的处事方式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易紧张等心理问题。
1.3.2性格与情绪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性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例如有的学生或认为自己相貌不如别人,或认为自己个头矮小,或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低,或认为自己知识面窄,或认为自己来自农村而自卑,用有色眼镜看待自己和周围一切,影响了正确的“自我认识”。
1.3.3恋爱问题
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在中学期间,他们接受的青春期教育远远不够,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了解交织在一起,由此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再加上新生刚一入校,脱离了父母的管制,渴望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势必会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 引导新生顺利完成过渡,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1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首先学校应通过广播、校报、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形式为新生对大学的适应提供良好的大环境。此外,新校区相对较为封闭,学生的课余活动只是局限于社团活动、上网等,比较单调,学校应当加大物质保障的投入,完善各种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新生过得充实快乐,减少空虚感。
其次新生入校后,家长很难再像以前一样对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了如指掌。这种情况下,家长应经常与学校辅导员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适时地鼓励他们,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辅导员作为大学四年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必须在新生这一适应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宽容地对待每一位新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真诚地帮助他们克服大学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同时,对于新生所犯的错误,不应一味地指责,要认真指出其不足,帮助其进步。在贫困生问题上,除了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资助,更应当对他们的心理进行关心与帮助,增强贫困生的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迎接挑战,克服自卑心理,不卑不亢,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诚然,最重要的是新生要积极调整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在新环境下,要看清自己的实力,树立自信心。入学后要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承认差距,看到长处,扬长避短,不事事处处苛求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学习他人优点,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我完善的目标。
2.2提高自学能力,积极调整学习方法
改变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在实践中应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学院教授、青年学者等为新生开设系列讲座,进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实质性的了解,明白主攻方向,学有选择,学有目标。作为辅导员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校风教育、学风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工作,解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深层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保持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由于学习动力缺乏而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早给予个别学生心理辅导;努力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努力进取的良好风气,形成良好的年级学习氛围。事实证明,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自觉排除内外干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产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而有了这样的动力,即使在学习上遭遇困难和挫折,他们也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很多研究证明,动机层次越高,抱负越大,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越持久。因此,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解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是截然相反的,中学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有指定的教材,课时少,课程门类也不多。大学与中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大学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具有独力思考的自觉性和研究学习的自觉性。大学教师一般都是上课来下课走,与教师对话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十几个课时下来便无法听懂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失去信心。这样一来,对于依旧沿着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便产生了学习适应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学生自身应具备良好的自控力。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自觉自律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主动性。良好的自控力可以避免学生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过分热衷于课外文体活动,避免课堂上不专心听课,或看小说、杂志、或戴着耳机听音乐现象的出现,提高学习效率。
2.3倡导科学、健康的休闲生活,提高大学生活品质
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应该是各方面都能得到有益的锻炼和提高,在智力、体力、技能、心理、友谊等方面都能有所收获;同时这种生活应当切合实际,不能什么都跟着时尚走,力戒玩物丧志。大部分新生日常的空余时间会选择参加社团活动或是上网。针对大学中存在的各种社团,不应以会员数量的多少进行简单的评价,而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视社团内涵的建设,把握正确的导向,以强促大,以精促多,引导新生进行正确的选择,不要让社团活动成为自我完善的包袱。
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社会年龄群体。针对大一新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与辅导,帮助新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新生对自己也应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正确把握自身的心态,接受自我,超越自我,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一定能顺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