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围绕“珍珠链”的是是非非

时间:2024-04-23

何亚非

近来,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南亚和印度洋国家,显示了与周边国家共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良好愿望。然而,国际上有些人借机散布“中国威胁论”,称中国为确保以印度洋为中心的海上生命线,正稳扎稳打地推进援助有关国家扩建港口的战略,中国的“珍珠链”战略已经令美、日、印等国“神经紧张”等等。

这样的言论由来已久。这个说法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咨询公司2004年一份内部报告提出的,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关注。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壮大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珍珠链”一说被西方政府和媒体热炒。这显然是想通过渲染中国加强与南亚邻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往,给中国戴上军事“扩张”的帽子。

稍有海洋常识的人都知道,“珍珠链”是杜撰出来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虽然印度媒体也跟着议论过一阵,但印度政府心里很明细,并没有把这类媒体炒作当一回事,因为没有现实基础。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则需要力避陷入国际关系中所谓的“囚犯陷阱”,即一方的行动将引发另一方的负面反应,触发恶性循坏,到头来损害各方的根本利益。他们尤其需要放弃利用“第一/第二岛链”或者“亚洲民主菱形”态势来削弱中国海权的图谋,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和“里根主义”的遗留物,目的是封锁中国的出海口并挑起中国与邻国的军备竞赛。

毫无疑义,南亚对稳定中国西南部边陲、确保海上安全通道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主席去年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亚洲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构想,是对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顶层设计的重要贡献。

最近习近平主席足迹所及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则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而印度更是“一带”和“一路”两线一肩挑。这充分显示上述南亚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和非洲海洋运输的重要驿站。南亚已经涌现出一些区域合作框架,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都与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丝丝入扣。可见区域国家“英雄所见略同”,建设“一带一路”符合各方利益,已成为共识。

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将把中国的海岸线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连接起来。在印度洋沿岸各地建设港口,围绕港口设立出口加工区,可以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经济贸易和能源通道的相互依存,让中国发展成果迅速惠及周边邻国。正是看到这样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美好前景,印度媒体在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期间呼吁印度政府积极参与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

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很大,今后十年每年需要一万亿美元,而亚洲开发银行最多只能提供150亿美元。中国提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就是希望发展中国家相互帮助,中国在这方面的强大产能和丰富经验能有助于周边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惠邻”的实际意义正是在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中国与南亚国家加强合作是双赢、多赢的好事。中国希望与周边国家共同建设新的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基本考虑就是亚洲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应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减少金融风险,巩固亚洲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并实现升级。中国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将放在这一框架内予以筹划。

现在让我们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来观察中国周边的海洋通道问题。印度洋无论从海权还是陆权角度看,战略地位之重要勿庸置疑。作为世界第三大洋,它连接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和大西洋,在四大洋中居中并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是重要的战略大通道、运输大动脉和安全生命线,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能源通道。中国80%以上的海运都要经过印度洋。

具体而言,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和好望角被称作是“锁住世界的五把钥匙”。印度洋就揣了三把。其中马六甲海峡是东亚诸国通往中东航线的必经之路,最窄处仅3.7公里,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就中国而言,“珍珠链”纯系子虚乌有,倒是上述美国及其盟友鼓捣的“第一/第二岛链”和“菱形态势”确有其事,已经对中国的运输通道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日本则是“拉虎皮做大旗”,正企图在中国海洋通道附近构建所谓“菱型”海洋包围圈。安倍曾公开宣称,要想牵制中国,日本、夏威夷(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应该联合起来形成“钻石型”包围圈。日本海洋战略核心是日本和美国的海权问题。最近日美再次扩大“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就有将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从西太平洋扩大到印度洋的考虑,企图构筑由澳美日印组成的“保卫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公海”的“菱形态势”。

日本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异想天开,不会成功,然而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近年来因为域外国家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和日本等国上述一系列“零和”举措确实较前严峻得多。中国国防现代化、维护能源通道安全等发展利益都要求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这完全在情理之中,与军事扩张毫无关系。

现实情况是,中国在海外仅有2000多维和人员,也没有任何军事基地。什么“链条”都与中国没有干系。

印度洋的地缘政治和军事重要性还体现在南北走向分布的三串岛链:西部的索科拉岛、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中部的拉克代夫群岛、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东部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苏门答腊岛。这些岛屿大多数具有战略和军事价值,主要依赖陆上大国和海权强国的保护,早已成为一些大国重要的军港和空军基地。

美国海权战略家马汉预言,“21世纪将在印度洋上决定世界的命运”。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凸显印度洋战略地位。

目前,在印度洋有海洋控制权的是美国,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就是其中要害。印度视印度洋为自己的后院,并有安答曼·尼科巴战略基地做支撑。

印度洋有难以替代的资源和地缘战略价值,扼守着海上能源命脉和贸易通道,战时还能掐住对手的咽喉,并能有效影响西亚、中东、南亚甚至中亚地区,自然成为大国博弈、“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

现在的敏感问题是,中国不管是发展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和海洋往来,还是为能源通道安全与这些国家展开合作,都需要进入印度洋,在该区域有一定的存在。如何增强互信,减少猜忌,避免与美国和印度发生矛盾,是中国海洋战略的重要课题。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并不大。二十多年前,美曾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向伊朗运输制造化学武器原料,并派出两艘军舰和五架直升飞机,非法扣留银河号长达三周。“银河号事件”让许多人清晰地看到,在海洋上被“扼住喉咙”的危险性。中国能源进口和货物贸易航线70%途经印度洋,进口石油80%通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及其周边地区对中国就是生命线。

随着中国经济利益的拓展,从地区大国向全球大国迈进,对印度洋的依赖会增大。为维护国家利益,中国不能也不用惧怕种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包括所谓“珍珠链”一说,而放弃印度洋。中国海军有必要在印度洋维护国家运输线的安全。中国这样做只是为了自身经济的安全,绝无威胁他国之意。建设“21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将为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互利合作提供更大的平台。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有必要在事关国家战略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施加更大影响力。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体现力量和存在绝不是炫耀武力,而是确保自身的战略利益,何况中国的武力还远远落在一些国家的后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