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FOF:熨平波动,实现收益

时间:2024-05-18

文/桂浩明 编辑/易可

这几年,随着投资机构化态势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开始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投资股市,客观上也取得了较之个人直接买卖股票更好的收益。时下,尽管基金品种众多,但大多数都为广大投资者所熟悉。不过也有人反映,由于基金的创新发展非常快,还是有些新推出的品种人们不是很熟悉,譬如FOF、LOF之类。这里我们就先介绍一下FOF。

所谓的FOF,简单来说就是“基金中的基金”,作为一种证券投资基金,它不是直接买卖各种具体的股票,而是投资相应的基金,这也就意味着是间接买卖股票。写到这里,估计有读者会问,基金不是可以直接投资股票的吗?何必这样叠床架屋,搞得那么复杂呢?其实,这种设计还是有其道理的。买过基金的投资者都知道,基金的一大优势是由专业人员管理,通过构建相应的投资组合,在适度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努力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收益。不过,事实上绝大多数基金都有相应的投资重点,风格上有的偏向稳健,有的较为激进;在行业分布上有的集中在周期类品种上,有的则主要投资成长型股票。另外,还有大量的基金在投资方向是针对某个具体题材或者细分领域的,譬如国企改革主题、5G行业等。即便是一些宽基的ETF,也是会有相对明确的投资指向。这当然有利于相关基金公司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尽可能多地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收益。但是反过来说,由于市场风格经常会有变化,行业热点也是频繁改变的,这样事实上会导致部分基金收益的不稳定,即有的时候所持有的品种正好是在风口上,净值增加很快,有的时候则不在风口上,净值就难以有所表现。从这个层面而言,一般的基金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个股风险,但在回避行业以及题材转换所带来的风险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出路有两条,一个是购买基本囊括所有股票的超宽型基金(譬如最近正在酝酿推出的上证综指ETF),另一个则是设计相应的FOF,即推出一种购买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通过投资多个有自身特色的基金,在更大范围内构建投资组合,并以此来获得收益。换言之,它就是通过风险的两次平滑,以类似“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方式,来维系基金净值能够平稳上行。

最早提出FOF概念的是证券公司,他们在向客户代销基金的时候,发现如果设计一种“基金中的基金”,也许效果会比直接代销基金为好。当这种产品被推出时,人们给它的称呼是“基金宝”,也确实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欢迎。不过在那时,制度规定基金是不能买卖基金的,这样FOF业务在基金公司就难以推出,只能局限于券商理财产品的范围内推广。不过,两年多前监管部门发出通知,允许基金公司发行FOF产品,这样一来那些具有很强设计能力的基金公司就不再望洋兴叹了,纷纷开始设计各种FOF产品。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这种“基金中的基金”出现,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当然,推出FOF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平滑风险,而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增加交易成本,同时对收益造成某种贬损。从实践来看,FOF的净值波动的确比一般基金要小很多,但是其绩效则未必特别高。特别是在结构性行情非常突出的情况下,FOF因为在资产配置上相对均衡,因此尽管运行风险不那么大,净值回撤幅度也明显小,而为之付出的代价则是业绩提升也相对慢一些。如果投资者抱着FOF能够给他带来超额收益的想法进行投资,恐怕是会失望的。

说到底,不同的基金产品,都只是适合特定的一部分投资者。FOF适合的是那些希望获得较高收益,同时又不希望业绩波动太大,不愿意承担基金净值频繁波动的中小投资者。因此,对于风险较为厌恶,但又希望有高于投资固收产品收益的投资者,购买FOF是比较理想的。而那些有着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则不一定是FOF的目标客户。相信在了解了FOF的基本特点后,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理性地作出自己的投资选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