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族文化交融的印证—契丹古墓考古发掘服装细节问题分析

时间:2024-05-18

文/冯 宪 编辑/丙 丁

▲契丹古墓中的壁画(契丹人身着左衽衣)

2003年3月,在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地区,一座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契丹古墓无意中被发现。据当地考古队初步发掘,这是一座未被偷盗的古墓,所以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通过发掘、整理、分析,对了解契丹的历史和宋辽时期的文化交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故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发掘表明,墓主人是一位30余岁的女性,下葬虽仓促,但尽显奢华。墓内有大量随葬品,棺椁上绘有金色凤凰图案,表明墓主人身份不低,再则墓主人身上佩戴金银制品不少,且身着多套贵重衣物,全身外部还用丝质织物包覆,所以显示出其十 分显赫的地位。发掘时发现,墓道、墓内四壁及墓顶抹平刷白后绘有彩色壁画。由于始终未发现墓志铭,故墓主人的身份与死因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开的谜。但其外部的装束,包括金质头箍、脚铃及左手边放置的一条皮鞭,明显地表明她生前曾经是一位萨满(萨满教神职人员)。至于她为何任此职,死因及为何享受到如此隆重的葬仪,均不得而知。从服装专业研究的角度出发,笔者感兴趣的是此次考古所发现的一些有关纺织服装方面的细节问题,因为它能够还原当时的社会风尚与习俗。此次考古发现墓主人穿着的服装有以下这些细节值得分析。

▲《卓歇图》所现契丹人的发型和服饰

一是看到服饰结构具有多样性。据此次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所穿衣物较多,在她身上发现既有左衽式样的,又有右衽式样的。所谓衽,类似于现代服装的前胸居中的门襟部位。有所不同的是,现代服装门襟多为直向性的、左右对称的,而古代华服的衽为斜向性的,且左右不对称。右衽即前衣片系向右手一边包覆过来,直至后背,然后通过腰带加以固定;左衽即反方向而为之。左衽和右衽之分,体现出来是当时中原汉族服饰装束与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装束的不同,右衽结构反映的是中原汉族服饰文化的一种承袭已久的特征,而左衽结构则代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衣着特征。在此座契丹古墓中,两者之所以能在同一位穿衣人身上发现,源于汉、唐、宋时期自信而又持续的文化输出以及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学习中原经济、文化制度的结果,这使得衣着上也出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现象。

二是看到服装款式具有的传延性。据此次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所穿着的衣服里,有一件吊带衫,这是一种穿着后双肩、前胸和后背的上部能够 裸露在外的一种服装款式。据考证,此种服装款式最早出现于唐朝,是当时妇女们十分喜爱的一种服装样式,不仅适合于在炎热的夏季穿着,有利于散热排汗,而且也显示出当时唐朝社会的开放性与妇女地位的平等性。穿上此类吊带裙,肩头再披上一条透明轻薄的纱巾,便把当时妇女丰腴婀娜的身姿衬托得十分曼妙。对于这一点,现代的我们当然只能从一些传世名画当中去感觉了。而这种年代久远的服装款式能够在隔代的辽国契丹古墓里重现天日,不得不让人感叹中华文明传承的惊人持久力。想想看,在一个地处北方的,以狩猎、游牧为主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度里,竟然也能够见得到前代大唐盛世时尚服装的影子,这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一件事情。吊带衫的发现还证明了服装款式所具有的传延性的规律,即时代可以发展,社会环境可以变化,但一些服装款式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会不断地得到传承与延续。就比如在当今开放的社会,女孩子也钟情于吊带衫一样,哪怕它早在一千多年就得以问世了。

▲宋代妇女装束(泥塑)

三是看到中原早期服装加工的精美性得以传递。据此次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所穿着衣服上有精美的凤凰图案刺绣,且采用金色丝线绣成,十分生动逼真,也特别醒目,与棺椁外的金凤图案交相辉映。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刺绣技术最早产生于氏族社会后期,到了夏、商、周等朝代时,刺绣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了美化服装外观的一种手段,后来又成为服装显示身份(官阶)和地位的一种方式。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日趋成熟,有湖北江陵马山砖厂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凤鸟花卉纹绣、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龙凤合体相蟠纹绣等代表性文物为证。汉代刺绣已有很高的水平,且进入包括服装在内的生活用品领域,如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遣策中记有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等名称,纹样题材以变体云纹为主,也有由龙头、凤头与变体云纹连成一体的云中龙、凤,还有变体植物纹、茱萸纹、几何方棋纹等,纹样繁密,色彩鲜艳。到了唐朝,刺绣一度成为制作佛像的手段,且针法更加丰富多样。到了宋朝,刺绣还用于制作名人字画,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绣素底白鹰轴,白鹰的羽毛用刻鳞针,在羽片外缘先垫一根轮廓线,然后根据羽毛生长规律施绣,使羽毛呈现层次分明、厚薄有别的真实感。系鹰的蓝色绳索打结处,用粗股丝线盘结,然后钉线固定,流苏也以粗线排列钉固,使之显现不同的纹理质感,使刺绣技法推进到新的技术高峰。此次刺绣作品能够在辽国时代的契丹古墓里显现,也足以证明中原刺绣技术的辐射面之宽,影响力之大,显然它也是以当时多种文化交融的推进为背景的。

▲考古复原的契丹贵族服饰

▲宋代女性服装

▲唐代女性装束

据史学考证,春秋时期的通辽中南部地区就是汉民族与北方民族冲突和融合的地区,汉及唐宋时期的文化输出更是促进了南北双方的发展与繁荣。中原文化与北疆的交融留下了不少印记,只不过随着沧桑岁月的流逝和气候、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变化,大地表面的这些印记已变得越来越少,而埋入地下的那些随葬物品无形中却得以保存,一旦现世,便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印证,可以还原当时社会与民间的一些场景与情形,为史学界相关分析及判断提供佐证。而纺织服装用品在其中所充当的角色,无疑也是十分重要和具象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