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投资勿忘做组合(上)

时间:2024-05-18

文/桂浩明 编辑/易 可

桂浩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市场研究总监。

凡做投资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然,这句话不是提醒你要注意把鸡蛋分开放,以免万一篮子被打翻时,鸡蛋全部被摔烂。其意思只是提醒你,在做投资的时候,要注意适度分散,过度集中很可能因为投资品种出现问题而给自己带来大的、甚至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显然,在这里适度分散是一个关键词,而如果这种适度分散是建立在一种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同时又和投资者自身的状况相吻合,那么人们也可以把这种适度分散的投资行为,称之为投资组合。在这里,我们就来深入地讨论一下有关投资组合的问题。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做投资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资金所产生的效益,以便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无疑,在这里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资金的保值,也就是安全性;另一个是资金的增值,也就是收益性。显而易见,安全性是收益性的前提,如果本金都输了,那么还谈什么增值呢?而在实践中,如果是收益越高的品种,往往其潜在的风险也就越大,相反收益低的品种,则潜在的风险就小,这就是所谓的风险与收益相对应的问题。作为投资者,当然是希望收益越高越好,但同时不愿意去承担大的风险,特别是不愿意承担本金遭受损失的风险,因为这可能危及家庭的正常生活。于是,就必须要考虑构建投资组合了,因为只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投资组合,才能够有效地避免风险,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

举例来说,某个家庭现在有50万元闲置资金,那么这笔钱如何进行投资呢?如果全部买国债或者是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可能会觉得收益低了一些(通常年化在5%以下)。而如果全部用来买股票,甚至是投资期货、期权呢?也许存在获取暴利的可能,但风险也是巨大的,弄不好还会血本无归。那么怎么办呢?不妨去构建一个组合,考虑到家庭未来可能的开支以及对保障性资产的需求,可以拿出一半左右的资金,用于投资安全性相对较高的固定收益类品种。毕竟,当前 尽管要打破“刚性兑付”,但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等,都还是十分安全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流动性。另外一部分资金,则可以投资权益类产品,买一些有投资价值,而且成长性也不错的股票,以获取较高的风险投资收益。这样一来,就两头都兼顾到了。当然,这个投资组合的比例,不一定非得是一半对一半。通常投资者年纪比较轻的话,权益类投资的比例可以高一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么就应该逐步加大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这也符合风险控制的基本规则。在风险资产与安全资产之间配置投资,有一个公式——用100减去当前年龄(100- X),得到的便是应有的股票配置比重。例如你现在40岁,按照公式计算,你可承担的风险是100 - 40 = 60,意味着你可将60%的资金配置在风险资产(股票),其余40%可进行保守投资(储蓄及债券)。如果你55岁了,你的风险资产配置不应超过45%(100 - 55 = 45)。最忌讳的就是不顾实际情况,把所有闲置资金都投放到高风险的权益类产品上,这样如果一旦出现失误,损失就很难弥补。

前面说到在投资组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固定收益类品种,其实这里还有更多的讲究。通常,固定收益类品种是有一定期限的,如果只投资某一个品种,那么万一在该品种还没有到期时急需用钱,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这里不妨以期限为标识,再建立一个组合,即实现长短期限的搭配,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按不同的到期时间来构建组合。通常,如果每三个月或者半年都有所投资的产品到期,那么就基本能够规避流动性风险了。由于现在三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差并不大,所以构建不同期限的组合对投资效益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另外,现在部分货币市场基金是实行T+0交易的,具有类似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因此适当持有这类产品,对于回避流动性风险也是很有帮助的。还有,现在一些理财产品具有抵押功能,即在产品没有到期时,持有人是可以拿它向银行抵押融资,虽然这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但在关键时刻可以用来应对不时之需。人们在构建相应的投资组合时,不妨留意所投资的产品是否具有抵押功能。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难度更大、同时也更有挑战意义的,是建立有关权益类产品的组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期再和大家详细探讨。(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