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隽武
《科学生活》:发现有心脏早搏怎么办?
黄教授:许多人都有心脏早搏这一症状。有的人发现有早搏后很紧张,总是问我们医生:要紧吗?应当采取措施吗?此时,我们医生先要观察你心脏的情况是否正常。如果基本正常,早搏次数也不多,那么没关系,不需要服药。如果你觉得难受,可以服用一点美都心安或镇静剂之类,但不必长期服用。如果发现心脏本身有病变,那么,就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科学生活》:胸部疼痛是心绞痛吗?
黄教授:引发胸痛的原因有几十种,心绞痛只是其中之一。心绞痛一般呈紧缩、压迫感,有又闷又重的感觉。如果呈针刺状,就不是心绞痛。
心绞痛持续时间常为几分钟,如为几秒钟就不是心绞痛。
诱发心绞痛的原因常为奔跑、用力或在情绪激动之时。如奔跑或用力引起胸痛,一停就缓解,或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即能缓解,这是心绞痛的重要证据。
心绞痛发生疼痛的部位常在胸骨后或左胸,也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等,或放射到颈咽、下颌、上腹部。发生心绞痛的部位,一般无压痛。伴有压痛的胸痛多数来自胸壁,不是心绞痛。
《科学生活》:采用哪种食用油有利于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黄教授: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或动力性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者占90%以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精神压力、血中半胱氨酸增高和年龄增高等。有些因素是通过综合作用而致病的,有许多时候是高危因素先引起血管内炎症,然后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是血液中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和脂肪酸等的总称。血脂不能直接以游离状态存在,必须与载脂蛋白、磷脂一起组成亲水性的复合体即脂蛋白才能存在。
因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过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增高能促使细胞中的脂肪转到肝脏内分解,同时,还有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因此,我们希望挑选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前者、升高后者的食用油。
在有饱和脂肪酸存在时,会升高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除鱼类外的动物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多存在于除椰子油以外的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多存在于大豆油、红花油和葵花籽油中,过多进食会降低血液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前者则不会,前者多存在于橄榄油和大部分坚果中。
ω-3脂肪酸也属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浓度,还对预防心率失常、降低血压和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都有好处,主要来源于鱼类。ω-3不饱和脂肪酸中对人体最重要的两种不饱和脂肪酸是DHA和EPA。EPA是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缩写,具有清理血管中的垃圾(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能,俗称“血管清道夫”。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英文缩写,具有软化血管、健脑益智、改善视力的功效,俗称“脑黄金”。
另外,“反式脂肪酸”的诸多害处大家都有耳闻,因此,最好少吃或不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每天食用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克。同时,炒菜时所用的植物油如油温超过300℃以上时,就会有反式脂肪酸产生。所以,使用炖、煮、蒸等烹饪方式更有利于健康。
《科学生活》:糖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的危险性是什么?
黄教授:糖代谢紊乱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1)高血糖和糖基化进展期终末产物对血管的伤害。高血糖几乎可以使所有的蛋白发生糖基化。糖基化是在酶的控制下,蛋白质或脂质附加上糖类的过程,在糖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糖转移至蛋白质,和蛋白质上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糖苷键。上面所说的终末产物可诱导许多组织包括血管壁的胶原及细胞外基质发生交联,使血管壁结构改变,引起血管的病变。
(2)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对血管造成的伤害,在病人血糖升高以前就已开始。
(3)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内皮细胞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即血栓形成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例如选择性渗透屏障、抗血栓作用、防止循环中白细胞黏附、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及分泌生长抑制剂等。糖尿病人的血管内皮受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的形成。
(4)血脂代谢紊乱同时存在。
(5)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异常。
(6)发生自主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猝死或其他心脏事件,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生存率会降低。
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血脂代谢紊乱或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蛋白尿等并发症,则应严格控制各项相关的异常生理指标。
《科学生活》:您刚才提到代谢综合征,那是什么情况呢?
黄教授: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糖耐量减退和肥胖都是冠心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它们和冠心病有群集于同一患者的倾向,我们称之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对于腰围、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和血压五项各自都有一定标准,当其中几项指标超标,即可加以确诊。
代谢综合征引起心血管病的机制大体上如下:
代谢综合征可以通过很多病理、生理过程(包括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和肥胖等)引起冠状动脉的病变,其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抵抗的反复出现和持续。
代谢综合征患者有炎性反应存在,其出现可能与内在脂肪积累过多有关。
身体中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自由基产生过多,抗氧化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容易被激活。
肥胖使脂肪分解的基础速率增加,大量游离脂肪酸释入血流,造成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产生的许多细胞因子都可能促使胰岛素抵抗发生。
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在于,它还可能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甚至某些癌症,包括与性激素有关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以及消化系统的胰腺癌、肝胆癌、结肠癌等。
《科学生活》:肥胖和内脏脂肪积聚对心血管病有何危险?
黄教授:我们体内的脂肪组织拥有很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如果体内的脂肪积储过多,血管内的血容量也会增加,导致左心室的容量增加,使心肌变得肥厚。肥胖患者的心肌和传导系统都可能发生脂肪浸润。肥胖患者的通气需要增加,但其胸壁顺应性(指胸腔与大气压力差所引起的肺容量的改变)减退,横膈提高,通气与血流的比值失调。继而产生肺小动脉收缩和肺动脉高压,引发肥胖通气不足综合征,还容易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者还有“苹果型”身材和“梨”型身材之分,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罹患冠心病。
内脏脂肪的积聚还可能分泌许多脂肪细胞因子,使更多的游离脂肪酸进入门静脉循环,引起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血管内一氧化氮形成减缓、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以及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等,这些均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当其腹部脂肪积聚后,其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促进了与肥胖有关的炎症及各种并发症。
总之,身体肥胖对心肺健康的潜在危害很大,因此,希望大家要努力控制体重,肥胖者要减肥。
《科学生活》: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是我们不太熟悉的血液检验指标之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高对心血管病有什么影响?
黄教授:同型半胱氨酸是存在于人体血液中的正常氨基酸之一。近期研究证实,血液中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的概率。这是因为,同型半胱氨酸可能破坏动脉,使血液黏稠和(或)血管壁弹性下降,因此,需要降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有研究报道称,采用低脂而富含水果、蔬菜的饮食,可以降低血液中高半胱氨酸的水平,从而使心脏病的危险减少7%~9%。同时,必要时应当补充摄入B族维生素及叶酸。
《科学生活》:我们知道,运动对防治心血管病有良好作用,你能提供一些具体建议吗?
黄教授:运动可以改善血脂状况,减少肥胖,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炎症。进行运动还可减轻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身体对体力活动的耐受性。有研究报告称,如果每周走路5次,每次半小时,并持之以恒,就可以增加体质的正能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