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息?全息投影?傻傻分不清楚

时间:2024-05-18

李博

这几年,一种叫“全息投影”的技术流行起来:虚拟歌手洛天依的演唱会、迈克尔·杰克逊的天王复活演出、周杰伦和邓丽君的隔空对唱、“四位”李宇春在春节联欢晚会同台亮相……除了这些舞台表演,在各种科技展览中,也能找到“全息投影”的应用实例。

那么,所谓“全息投影”到底是一种什么技术呢?如果你在互联网里查一查,可能会蹦出一堆“激光”“干涉”“立体”之类的名词,然后告诉你全息照片的拍摄过程,顺便把历史追溯到一个叫加博尔的物理学家那里。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所谓全息投影,跟上面那些概念,甚至全息技术本身,都是没有多少关系的!

这事说起来,要先弄清楚两个并不相干,但名字又极其相近的技术。

首先说说“全息(Holography)”技术。1956年,物理学家丹尼斯·加博尔发明了一种利用激光干涉照相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有些复杂,我们只说说它的两个神奇特性。其一,照片具有逼真的立体感;其二,即使照片被分割开,仍能透过碎片看到完整的图象,就像透过窄小的窗户也能看到外面的景物一样,这就是“全息技术”。

在中国科技馆二层的“光影之绚”展区,你会找到一个叫“分身有术”的展品,那是一尊孙悟空雕像的全息立体照片,你站在不同角度,能看到孙悟空的不同侧面;当你通过控制杆将照片分成四份时,会在每一份上都看到一个完整的孙悟空。

不过,这种技术也有它的劣势,通常颜色不够明亮自然,而且画面一般是不能动的。

接下來,再说说前面提到的那种“全息投影”,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帕佩尔幻象(Pepper’s ghost)”,最初是一种魔术手法。它的核心设备是一面“大镜子”。大镜子上有一层半反半透材料,顾名思义,既能反光又能透光,所以既是镜子,也是窗户。把它与地面成45度角摆好,在某个地方事先布置好屏幕。屏幕中的虚拟画面会经过半反半透镜的反射,在半空中成像并被观众看到,而半反半透镜后面的演员或布景,则可以直接透过镜面被观众看到。这样,真实的演员或布景就和虚拟画面融合在一起了。这种技术呈现的画面虚实结合,动感十足,至于立体感么,完全没有!

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所谓“全息投影”,根本没有用到激光、干涉,和全息技术更是从原理到效果完全不同,却因为名字的原因,和全息技术混淆在一起了。下面这个表可以更清楚地比较两者的区别。

在中国科技馆里,有很多应用“全息投影”的地方,例如一层华夏之光的“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二层探索与发现的“小天体与地球的邂逅”;三层科技与生活的“看看降水的形成”;四层“极地气候”和“繁星璀璨”,以及儿童科学乐园的“空间站的一天”。如果感兴趣,不妨亲自来瞧一瞧,看过了上面的介绍,你也可以现场找一找,看看屏幕和半反半透镜都隐藏在哪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