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

时间:2024-05-18

宋姗姗,陈彩军,戚晓娜,张琛,伍均锋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

宋姗姗1,陈彩军1,戚晓娜1,张琛2,伍均锋1

(1.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500;2.唐山市教育局,河北 唐山 063000)

一体化教学作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组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教师和相关行业为样本开展问卷调查,以255份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为依据,深入分析中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打破计算机应用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优化评价体系、规范课程设置,探索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职业能力

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中高职院校毕业生[1]。2019-0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势在必行。但是由于计算机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岗位需求等问题,导致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及资源与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不同频,教学情境与未来社会岗位氛围相似度不大,实践操作与专业知识拓展融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受限制,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唱“独角戏”等现象。

1 调查问卷的数据呈现

为了解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一体化教学应用情况,课题组共同研讨设计出三大调查问卷: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调查版、教师调查版和企业调查版。针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评价考核、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分别采取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调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滦南县职业教育中心、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迁安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9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了195份,回收率97.5%;面向教师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47份,回收率94%;对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北京路钱分院、博越咨询、金阳广告、唐山德强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外8家高科技企业进行行业调查,发放了15份问卷,回收15份,回收率100%。课题组得到了可贵的一线资料,并对调研结果从学生在一体化教学方面、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领域、学生就业情况及企业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挖掘。

1.1 学生在一体化教学方面的调查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男女生数目基本持平,98.97%的学生是因为对计算机感兴趣而选择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数据显示,在“在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是否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这个问题中,32.31%的学生选择了“大多能够吸引我”;在“你认为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中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对自身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是否有所帮助?”这个问题中,43.59%的学生选择了有些帮助,54.87%的学生选择了很有帮助;而在涉及教学效果的问题“你上计算机一体化课程时的表现如何”中,高达36.41%的学生选择了和“其他理论课程一样”,61.03%的学生选择“积极动手操作练习技能”。

另有数据显示,预习、听课、笔记、作业等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形式仍然占主体地位;一体化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任务数的差异较大,学习过程中任务页的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基本顺序等数据也都呈现比较分散的情况;传统的“讲授+提问”的教学方式、“期中+期末”的考核形式,依然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和考核的主要形式。

综上可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中,一体化教学对学生很有帮助,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1.2 教师在课程体系建设领域的情况调查

调研问题涵盖教师对基于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了解程度、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情况、考核评价等方面。数据显示,各中等职业学校有53.33%的教师对基于一体化教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表示“听说过”,有26.67%的教师表示“见过”,有11.11%的教师表示“仔细浏览过”,只有8.89%的教师亲自参与过设计;24.44%的教师参加过专题培训,其他教师或没有或很少参加过相关培训;专业教学过程中认为现有的教学方式“多理论少实践”的教师占84.44%,认为“教学方法不得当”的教师占比60%,认为“缺少教学案例”的教师占比57.78%;对于考核评价,认为方式单一、缺乏专业性的占比48.89%,认为重笔试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占比28.89%,认为期末考试占比过大,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 占22.22%。

参与问卷的教师为老中青结合,非常具有代表性,由调查数据可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对于建立基于一体化教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仅处于构想阶段,还没有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还没有真正构建。

1.3 学生就业情况及企业需求调研

以就业为支点可以撬动课程体系的开发,需对课程体系、实习实训进行全新布局,企业需求问题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在“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如何”和“中职学校毕业生的专业基础情况”两个问题中,设计了“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好”共5个选项,进行单选问答,问卷结果显示所有企业都选择了“一般”;在“贵企业(单位)主要注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哪些素质”问题中,各选项的占比分别为学历13.33%、实际操作能力100%、工作经验33.33%、良好的职业道德86.67%、创造性33.33%、团队工作技能80%、人际交往能力20%;在回答“您认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急需提升的素质或能力有哪些?”时,选择“学习工作态度、沟通协调技能、专业知识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在60%以上,远远高于批判性思维、外语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等选项。

调研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文化和专业技能要求,想成功成才就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

2 调研数据的分析及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从教学方式角度看,依然存在教师唱“独角戏”等现象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明确提出[2]: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然而,从学生及教师问卷中可以看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经常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只能吸引少量学生,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外,与理论相比,他们更喜欢实践,而在现在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不能很好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没有有效对接,导致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

2.2 从考核评价机制看,存在评价方式单一问题

调研数据显示,中等职业学校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通常是根据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给出定量或定性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注重知识的考查,但对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有所欠缺,使学生缺乏主体性和能动性,不再适用于一体化教学。

2.3 从企业需求角度看,学生综合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从数据分析可知,现代社会和企业发展更需要创新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而现有的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技能操作不熟练,对岗位需求了解不足,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自主学习意识,导致毕业生技能水平差,好高骛远,浮躁怕苦,不能胜任工作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3 基于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开发建议与策略

3.1 树立“以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国外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有MES、CBE、“双元制”等[3],它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以岗位需求、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使教育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实现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宗旨。因此,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应该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按照不同职位所需要的不同知识和能力,分别设置专业课程,遵循产学结合的原则,将教学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关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其他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推行“1+X”职业资格证书制,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可以运用行动导向以及案例教学法,把项目实例化,创设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

3.2 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优化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从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也就是所谓的“多元化”考核,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因此,课题组提出“校企互动、多元结合”考核评价机制[4]。课程考核引入企业参与教学评价,以项目研讨、展示作品、实践报告等形式,以能力为核心,统筹知识和技能,分别从综合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参与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企业专家,不仅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考试考核,还对学生的情感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

3.3 关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质要求要以翔实的培养计划、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作为支撑,课程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5]。

一体化教学的开发应与“立德树人”相衔接,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将教学内容融于社会生活和职业岗位,并利用企业岗位情境设置问题,突出实践导向,以提高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开发专业课程标准、教案,规范课程设置,如将岗位职业能力作为设置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多让学生表现自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敬业精神、学习钻研能力,使学生能吃苦耐劳、有工作热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可以将“互联网+”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从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增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提升学生未来职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4 构建适应一体化教学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围绕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大赛等,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以能力为核心、以专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通过对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的问卷分析,将公共基础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德育等;建议开设礼仪、美术、心理健康、音乐、职业生涯等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方法能力,如自我管理能力、信息接受能力等。

通过与实践专家的共同探讨,把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核心课包括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动漫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其中,平面设计与动漫制作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形式,开展教学;其他课程围绕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建议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Internet网络应用、文字录入、数据库应用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拓展课。通过这些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交流沟通、专业知识应用、专业技能运用等专业能力,也可以培养一些其他社会和方法能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尤其注重对学生能力本位、综合素质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过程,借实操教学项目、任务驱动来推动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满足校企之间的产业需求与对接,注重学生企业意识培养,实现学生与职工身份一体化,为学生搭建职业教育与继续深造的有效衔接桥梁,实现学校、学生与行业企业相互耦合、达到三赢才是最终的成功。

[1]佘颖.教育部: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EB/OL].[2018-11-09].http://www.ce.cn/xwzx/gnsz/ gdxw/201811/09/t20181109_30740247.shtml.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5].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3]卢新贞.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4]康梅娟.“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改革探究[J].科技资讯,2020(10):61-62.

[5]杨有振,王书华,卫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3(4):10-15.

G710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8.035

2095-6835(2021)08-0094-03

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基于一体化教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践”(编号:A201803090);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职业学校内涵建设与社会培训服务良性互动的实践研究”(编号:1602038),主持人为伍均锋

宋姗姗(1984—),女,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

伍均锋(1965—),男,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编辑:严丽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