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省属高校“金课”建设的困境与探索*

时间:2024-05-18

陈述,吕文芳,晋良海

地方省属高校“金课”建设的困境与探索*

陈述,吕文芳,晋良海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如何让“金课”不断涌现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然而地方省属高校在“金课”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课程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还未统一、课程设计思想未跟上新形势、互动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等困境,亟需通过采取加大资源投入、加强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优化评估机制等措施,来进一步推动“金课”建设开花结果。

金课建设;建设困境;路径探索;地方省属高校

1 引言

地方省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学校的主体,是中国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坚持立德树人,提高地方省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为国家输送综合素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使命[1]。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要求。然而,众多地方省属高校在如何加强“金课”建设问题上,仍存在较多改革困境,建设成效与社会期盼相比仍存较大差距[2]。因此,分析中国地方省属高校“金课”建设的困境,探索“金课”建设路径,对于提高“金课”建设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

2 “金课”建设的困境

2.1 课程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课程是地方省属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金课”建设对于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的。地方省属高校要把“金课”作为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这也离不开健全的课程建设体制机制的保障。提高地方省属高校课程质量,实现从“水课”向“金课”转变,涉及到完善、合理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建立,需要各方协同合作,打造和谐的地方省属高校人才培养生态,才能实现政策目标。然而,大多数地方省属高校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缺少诸如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课程评估、资源分配等课程建设体制机制的系统设计,这些现象都是导致“金课”建设难以系统化、合理化的困境之一。

2.2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还未统一

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坚定学生的道德理念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然而,部分地方省属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并不重视思想引领甚至认为思想教育是思政教师的工作,专业教育只需要传授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这反映了当前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到位,与新时代党对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另外部分教师则不知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地“勉强融入”,这只能导致课程思政建设走向形式化误区。在这种教学理念下,知识传授的价值需求往往受到忽略,难以达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要求。

2.3 课程设计思想未跟上新形势

课程设计思想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许多地方省属高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年都不曾发生变化,由于地理劣势,也缺乏与先进思想接触的条件。因此,有些学科教师就满足于“十年如一日”地学习使用最新的教材或编写教案,而不明白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建设“金科”,没有能将学科在社会经济生产或者日常生活中最新时期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与相关学科的原则、教学方法和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来引导学生。这样就容易直接导致相关学科课程内容陈旧粗浅,与实际的时代潮流脱节,更难以将课程建设成为“金课”。

2.4 互动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

地方省属高校所需要的课堂应该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应该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应该是开放的课堂,要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新,积极与他人沟通。讲授式是当前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但这样却导致教师面对大量同学无法把握准确的讲授方法,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今是互联网时代,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渠道可供师生们交流沟通,以教师个人讲授为主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更难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也为“金课”的出现和建设增加了难度。

3 “金课”建设的路径

3.1 加大资源投入

充足的课程建设资金和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研究成果的质量,应该关注教师们的基本需求,为他们在课程教学领域配置更充裕的专项资金,或在专业建设专款中扩大课程建设可支配的资金比例。地方省属高校可以在财政分配上给予参与“金课”建设单位与个人以倾斜,或者制定“金课”补贴制度,以高经济条件保障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当今时代是高科技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应用当前现代信息化教育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购买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来为师生提供便利,这样也可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条件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良好的教学条件和资源能减少课堂沉闷,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这也是当前建设“金课”的路径之一。

3.2 加强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要有适应于“金课”建设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金课”建设的关键因素。地方省属高校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团队,并使他们对“金课”具有全面、科学的认识和把握,与时俱进地对“金课”进行分析、总结、升华、提炼与创新。同时“金课”教师队伍需要考虑到功能匹配和优势发挥,并通过教师团队之间的示范培训,及时交流学习各学科“金课”建设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队伍结构。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召开“金课”建设理论教学工作的经验分享交流会、座谈研讨会等,为“金课”教师积极开展教学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教师们了解产业前沿,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创新意识,保持“金课”建设的高质量[1]。

3.3 更新教育理念

在高等教育的理念上,需要进一步突出本科课程建设与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树立起重视本科课程质量、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观念[4]。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教育改革新时期,只有有机融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以及专业学科的培养目标这两个方面,把发展学生德、识、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保证所建设的“金课”是有灵魂的[5]。

3.4 创新教学方法

在“金课”建设上,要积极推动学术与社会、行业、市场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全方位地思考课程设置体系问题,并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环节,扎根教学过程,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地方省属高校需要结合自己的办学宗旨与定位,切实推动课程改革,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成果,及时在课程内容中反映社会需求与社会力量,保证课程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并积极采用研讨式、问题式等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方法[6]。地方省属高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制度和课程实践上构建和谐的生态,课程的质量才能逐步提高,“金课”的建设才能持续推进。

3.5 优化评估机制

地方省属高校需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学生教育基础条件等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地方省属高校和政府职能部门要将“金课”建设的有关制度和政策进行深入细化,形成相互衔接的制度与政策体系,要让“金课”建设成为地方省属高校的基本工作任务,而不是阶段性任务,要积极优化课程的评估机制,不断提高“金课”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如果各地方省属高校能建立一套健全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对本校的课程建设进行科学评估,那么地方省属高校就可以通过合理的评估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剔除“水课”建设“金课”[7]。

4 三峡大学实践

三峡大学对“金课”建设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围绕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目标共识,进一步落实“金课”建设体系。作为地方水利水电特色高 校,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水利水电行业,要立足于行业和区域培养人才。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切入,并配套机制体制变革,结合市场需求、学院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课程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三峡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推进落实,强化学院的主体建设责任,并将其纳入学院的党政考核范围。完善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激励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对“金课”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善虚实结合的求索学院机制体制,在求索学院的统筹下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坚定责任担当意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设置合理的教学质量考核,并设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奖励性绩效。解放学习思想,帮助解决学生的学习认知偏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优化人才培养预算机制和职称评审机制,以进一步提高教师投身课程建设的热情。

以五类“金课”建设为目标,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细化建设目标和责任,把建设任务落实到学院、系和专业,不断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机制。同时,鼓励各学院根据学校及学院课程建设规范,有计划地开展各类金课的培育和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方案,明确一名专职人员,依托田家炳教育学院,落实落细校内师资培训,实现教师发展中心与师范技能训练中心一体化建设。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整顿课堂教学秩序,有效解决实践安排与部分课程课堂教学冲突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校内课堂违纪处理。地方省属高校“金课”建设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维度各个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和优化全员参与的体制机制。同时,要坚持质量优先,坚持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并贯彻行动计划始终,要向行动过程要质量、向行动结果要质量,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5 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金课”建设已成为地方省属高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但是,地方省属高校在“金课”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课程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还未统一、课程设计思想未跟上新形势、互动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等困境。为此,必须要运用加大资源投入、加强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优化评估机制等策略来推动“金课”建设进程,扩大“金课”建设成效,提高“金课”建设质量。可以说,“金课”建设计划及相关要求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自觉追求,也是社会对提升地方省属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合力结果。

三峡大学作为水利水电特色鲜明的地方省属高校,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加强“金课”建设,努力构建协同三全育人体系,可供众多地方水利高校建设“金课”提供参考。当然,“金课”建设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长,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1]邓忠波.大学课程中“水课”现象审视与“金课”建设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0(4):68-74.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李斌琴,彭旭,丁云华. “双一流”背景下部委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协同发展——政策研究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8(1):27-32.

[4]寇尚乾.转型发展背景下省属地方高校办学理念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22):21-23.

[5]王伟毅,周春林,顾至欣.高职院校“金课”建设:要素、特性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5):19-22.

[6]胡万山,周海涛.提升高校教师“金课”建设效能[J].现代大学教育,2019(6):31-35.

[7]蔡映辉.评估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5):49-54.

G642.3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8.039

2095-6835(2021)08-0103-03

三峡大学2020年高教研究重点项目(编号:GJ2007)

陈述(1986—),男,湖北英山人,博士,副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本科教学管理工作。

〔编辑:丁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