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内蒙古民商事仲裁为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全区第一家金融仲裁院在包头成立
内蒙古民商事仲裁工作,自1995年第一家仲裁机构成立以来,始终遵循“中立、公正、廉洁、高效”的仲裁宗旨,秉持“减少对抗、构建和谐、实现双赢”的仲裁理念,牢记“便民、利民”的仲裁服务准则,为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仲裁机构7家,各仲裁委共设立派出机构和分支机构31个,共受理仲裁案件13779件,累计标的额600多亿元。
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对仲裁工作的领导,始终把握引导仲裁事业发展,协调解决仲裁法实施中的困难,积极组建仲裁机构。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仲裁事业发展,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促进了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201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仲裁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改革目标中,自治区法制办认真落实改革任务,建立了仲裁员名册制,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仲裁员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商事仲裁工作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也大力支持,积极推进仲裁机构的重新组建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场所 、办公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鄂尔多斯仲裁委员会乌审旗办事处
鄂尔多斯仲裁委仲裁庭
自治区各仲裁机构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化解全区的民商事经济纠纷、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仲裁委在处理政府欠账、民间借贷、房地产、群众集中上访等群体性、突发性案件和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案件中充分发挥仲裁优势,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化解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凡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重大经济活动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规划、评估、对外签订合同等,也都要求仲裁委参与审定。特别是近三年来仲裁受案量大幅度增加,其中2015年与2012年相比受案量增加了39%,标的额增长了453%,受案量和标的额均实现了历史最大增幅。
坚持规范有序运行
多年来,各仲裁机构都将健全完善制度作为全面推动仲裁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各仲裁机构普遍建立了《仲裁规则》《仲裁员管理办法》《仲裁员办理案件规范》《案件鉴定规定》等,实现了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目的,保障仲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和高效规范运行。多家仲裁委员会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保障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公正解决。
坚持仲裁工作的社会公益属性
全区各仲裁机构始终坚持仲裁工作的社会公益性质,更加注重社会效益,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盈利,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信赖,公信力显著提升。鄂尔多斯仲裁委制定了《鄂尔多斯仲裁委员会仲裁费缓交、减交和免交暂行办法》,根据当事人的实际经济情况,适当放宽了仲裁费用缓、减、免交的审批标准,尽可能的给予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最大程度的优惠。2011年至今,累计为当事人减免仲裁费用600多万元,提升了仲裁工作的声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坚持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
本着“改革创新、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务求实效”的原则,各仲裁机构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通过设立办事处和分支机构、设置仲裁联络员等,进一步拓宽了仲裁服务领域。多数仲裁机构分别在城建部门、消费者协会、大型企业、旗县乡镇、街道社区等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包头、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仲裁委结合当前金融纠纷案件逐年增多的实际,设立了金融仲裁院,为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重视高素质仲裁员队伍建设
全区各仲裁机构普遍将提高仲裁员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养出初具规模、专业敬业的仲裁员队伍。一是增强职业认同感。通过加强对仲裁员的思想教育,强化仲裁理念,加强仲裁员对仲裁机构的认同感,激发仲裁员热爱仲裁的工作热情。二是注重仲裁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通过严格执行《仲裁员工作守则》,不断提高仲裁员及其仲裁工作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大幅提高仲裁员报酬,构建了按劳分配、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每年举办不同层次、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不断提高仲裁员的业务素质。
以自治区法制办乔欣副主任为组长的仲裁法执法检查组与通辽市政府及相关仲裁委进行座谈
(自治区政府法制办供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