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18

曹泽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230601)

专业建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水平和方向,而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重要方面。将毕业生工作实践、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依据研究不多,仅有的文献只是基于理论分析和逻辑的判断,缺乏实证支撑。因此,在基于搭建有效的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化网络交互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方法、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调研,指导高校专业设置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修订,将是毕业生追踪调查的又一重要价值。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在推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尽管重视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但是动态跟进不够快捷,缺乏对人才培养质量效果分析,最终导致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理论研究方面大多从知识逻辑结构出发,实践上大多是因循借鉴国内、国外高校既有的课程设置,鲜有基于生产实践、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展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文献。杨瑞仙等[1]通过对日本数据科学专业建设情况的研究,为国内高校开展数据科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郭秋萍等[2]基于知识逻辑提出课程的设置应“点线面”结合,“面”保证宽基础下的良好素质,“线”形成知识体系,“点”凝练专业特色。贾丹平等[3]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从电子信息知识生产特点出发,系统研究了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同时对于实践教学条件的改进也给予了具体的建议(如实验室建设等)。

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都意识到了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是凝练专业特色的载体,但是文献中没有从学生毕业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出发开展课程设置探讨,而更多地是从知识体系、创新发展和特色构建等理论需要出发进行研究。实际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课程设置有必要从学生进入生产实践的需求出发重新进行审视。

1 管理类专业定量课程开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日益深化,这就对管理学教学体系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定量方法类课程在国内外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根据王淑雨[4]的研究,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部分设置:通用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和物理两个方面的课程。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是发达国家大学中普遍开设的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多领域知识互为基础的支撑框架。普遍开设数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学、统计学、系统科学和人文学科等。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在本科生培养中的技术与管理能力包括数学分析与建模、概率论与统计推断、问题求解等。定量课程在管理类专业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突出。

国内高校中无论是双一流高校还是普通本科,无论是专业经管类高校还是综合类大学,管理类专业也都非常重视定量类课程的开设。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信息管理、会计学等管理类各专业中定量方法类课程达到40多个学分,占全部170个总学分中的25%;复旦大学管理科学16级本科生培养方案152个学分中,直接与间接的定量方法课程也达到40多个学分。

对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定量方法课程学习难度较大。统计发现,无论是作为通识类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等。相较于其他课程,定量方法类课程的不及格率显著高于其他非定量课程。进一步对毕业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定量分析课程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直接应用非常少,这就使得部分学生,甚至是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对管理类本科定量分析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管理类本科专业定量方法类课程的开设源于三个方面的需要,分别是知识逻辑结构的需要、实际管理工作中定量分析的需要、现代化人才对人基本素质提升的需要。尽管三个方面的需要阐述了管理类本科学生定量方法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但是也对管理类本科学生定量分析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革新提出要求。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与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标准提升的根本途径。

2 基于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管理类专业定量课程建设方案

基于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是对某学院2013—2018年,包括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内的6个本科专业的6届毕业生展开调查,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6份,收回问卷数量符合统计分析的样本量要求。问卷主要涉及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运筹学等定量方法类课程的知识点应用,理论学习、课程实验和案例分析等。经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知识逻辑结构和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等综合评价,拟对管理类专业定量课程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进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予以改进和调整。

2.1 管理类专业定量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管理类本科专业定量方法类课程内容的选择同样要符合上述三个方面的需要,但是从毕业生追踪调查数据出发,研究中关注的焦点是实际工作的直接或间接需要,适当兼顾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根据将三门课程知识点分解后问卷的反馈数据显示,三门课程中统计学知识的应用机会最多,尤其是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三个工商类专业。理解统计基本理论是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的保证,从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模型拟定到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抽样理论和假设检验方法的统计分析技术逐渐被大数据技术所替代。这就需要在统计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统计方法教学外,还需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将统计分析融入信息技术之中。在理论基础方面,大数据分析要求掌握一定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数据挖掘、JAVA基础和Linux基础等,比传统统计分析要求更多的知识准备。在软件工具方面,传统统计一般使用Excel、SPSS等,而大数据处理要求熟悉Hadoop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架构设计,并能针对不同的业务提出大数据架构的解决思路。Mr Plot(2020)提出大数据处理需要掌握hadoop+hive+Spark+tableau平台上Spark MLlib、SparkSQL的功能与应用场景,根据不同的数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组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并对基于Spark MLlib、SparkSQL场景的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包括聚类(kmeans算法、canopy算法)、分类(贝叶斯算法、随机森林算法)、主题推荐(基于物品的推荐、基于用户的推荐)等算法的原理和使用。

因此,为适应现代管理中大数据处理的需要,需要对过去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做全面的改造,从基础理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模型建构和软件使用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随着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分析的发展,基于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基础上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被广泛应用,完全替代了联立方程模型,并具有良好的运算性质,便于程序化、软件化。同样的,计量经济学也是基于样本数据基础上的变量间关系研究,也需要向大数据分析转化,目前空间计量经济学刚刚兴起,社会经济变量受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影响的问题纳入到研究的范畴,其理论基础逐渐夯实。实践中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展。管理定量方法课程应当与时俱进,把握前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增加这些内容。

在运筹学的应用实践中也不断地融入了新技术、新方法。传统运筹学只能处理多投入、单产出的效率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用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评价工具被广泛使用。技术的进步,实践的需要,给运筹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运筹学的教学内容中加入这一新方法,从理论基础,模型建立,到软件工具的使用都成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

2018年教育部就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了一系列部署。借重现代新技术,拓展文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大数据管理和空间计量分析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传统管理类定量课程教学内容,就是要将传统定量分析工具现代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时代的标尺。在信息化的时代,管理定量分析工具就要融入计算机技术,将传统应用统计学基于样本的数据分析升级到大数据分析,将空间信息加入到经典计量经济学中是建设“新文科”重要内容。

2.2 管理类专业定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很显然,完成新文科下管理学定量课程教学内容依靠传统课堂教学,在有限的学时方案下难以容纳,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种教学平台,对传统教学方法予以改进。

2.2.1 实施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线上课堂教学是基础性较强定量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的讲解,还是例题分析,都离不开课堂教学中的黑板、粉笔。在有多媒体加持的教室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讲授知识容量高,还能方便进行演示实验。但是要完成“新文科”建设下的定量课程教学任务,仅仅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不了这么多的教学内容,而且一般高校难以储备需要诸多前沿知识的教学人员。适应大数据分析的管理定量课程教学必须协调内外力量,通过内部组织开发、借助政府提供的教学资源平台和市场化的方法获取线上课程资源。比如最新的算法课程、最新软件使用课程的音视频课等,都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所谓开放,即教学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大学的自有资源,必须面向整个社会。

2.2.2 以项目为指导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理论的价值,案例特别是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案例和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案例,还能激发学生对定量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例如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以教师承担项目为案例,要求计算出为达到省“十四五”规划中GDP增长目标,城市土地规划中住宅用地、工业用地、道路桥梁等不同类型建设用地每年应该批复的面积。传统规划的方法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对于管理学者,通过建立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很容易就能建立起不同地块批复面积与GDP增长间的空间面板回归关系。不仅能解决城市不同用地带来的本地GDP变化,还能获得邻近城市对本地GDP增长的间接效应。

2.2.3 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目前管理定量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主要有课内、课外实验,课程设计,直接的关于定量课程的校外实践并没有开展。许多高校和教师认为,实践和实验教学只不过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然而这样的观点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而理论知识由于不能落地,学生体会到不到理论的奥秘、价值,缺乏将理论弄懂、弄透彻、提升深化的兴趣,很快淡忘。高校定量分析课程实验实践开展不够还与工具软件匮乏有关。由于许多专业定量分析软件工具价格高昂,而且装在电脑里,看不见摸不着,很多学校不愿投入,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由于软件的训练操作不足,难以将理论付诸实践应用,对软件输出结果不能作出正确解释,得出正确结论。因此,无法将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管理中的定量分析问题。

2.3 借助社会力量提高管理类专业定量课程教学水平

随着知识的生产、更新和迭代迅猛发展,任何一个人和组织都难以及时跟进掌握前沿知识,即使是自身研究领域的知识。管理实践中的定量方法也逐渐从传统的基于抽样和假设检验为基础的样本分析,升级到以数据科学为基础的大数据处理分析。这给管理定量方法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管理定量方法教师除了不断学习之外,还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多渠道获取最新的课程资源。比如通过参加空间计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师等课程的培训,提升定量分析课程教学能力,和通过开放或不开放的在线课程获取前沿定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法等。目前一种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学生在学校进行三年的理论学习,第四年由企业组织学生的实习实践,以学生的工作实践为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部分应用型高校已经开展。这种形式对提高包括定量方法学习及应用具有良好的助推作用。

3 结语

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讲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认真踏实的教、勤奋刻苦的学、师生共同努力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全面、准确地掌握管理定量知识,灵活创造性地应用管理定量方法,还必须学习好先修课程以及应用管理定量方法的专业课程。前者提供应用管理定量方法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应用管理定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对结果正确解释和得出结论的条件。因此,建立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的系统化管理定量知识体系无论对于学生阶段的“学”,还是毕业后的“用”都是重要的,片面孤立的知识容易遗忘,也难以正确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