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助眠眼罩的设计与研究*

时间:2024-05-18

练文慧,余嘉凤,官丽臻,杨洋,陈梓昇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0)

根据2021 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超过3 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助眠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节节攀升。其中,助眠眼罩是助眠产品中最具性价比与舒适度的品类,但市面上现有助眠眼罩存在功能单一的缺陷,只具备电极刺激穴位功能或加热舒缓疲劳功能[1]。本设计运用电极刺激、麦克风与振动马达实现按摩助眠、鼾声识别与止鼾及定时唤醒功能,实现轻便型多功能合一助眠眼罩创新。

1 系统模型总体设计

本文将32 位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设计一种集助眠、止鼾、唤醒于一体的智能睡眠眼罩。系统分为麦克风采集电路、电极控制电路、微动马达控制部分以及通讯模块,采用500 mAh 锂电池供电。通讯模块采用蓝牙,可以为APP 提供通讯和控制接口。实现闹钟、电刺激强度等参数的远程调节。主控芯片采用意法半导体STM32F411CEU6。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系统总体结构

控制盒位于眼罩正前方,如图2 所示。通过控制电路板和器件体积,保证各种睡姿下佩戴的舒适性。

图2 眼罩正面示意图

2 系统硬件模块设计

2.1 麦克风采集电路设计

鼾声识别主要基于麦克风输入信号,麦克风采用驻极体式咪头,驻极体麦克风通过振动膜实现声电转换,体积小巧,成本低廉,在电话、手机等设备中广泛使用。

麦克风后级采用WM8978 芯片实现AD 转换。WM8978 是一个低功耗的CODEC 编解码芯片,输入支持line、MⅠC 和输出处理。

两路立体MⅠC 输入,信号的路径可以手动控制,最大增益55.25 dB。本系统中只使用了一路MⅠC 输入,输出数字信号经Ⅰ2S 总线发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麦克风采集电路如图3 所示。

图3 麦克风采集电路

2.2 电极放电电路设计

采用二极管1N4148WS 和三极管SS8050 的组合实现电脉冲放电。电极放电电路如图4 所示,VⅠN 端连接电池正极,PWR+、PWR-分别连接电极的正负极。E1 和E2 端控制电脉冲方向,E3_PWM 端控制脉冲的波形。

图4 电极放电电路

放电电极布置在眼罩背面,贴紧使用者的穴位,其中电极正极布置在正中间,恰好位于印堂穴上,阴极一分为二,布置在左右太阳穴的位置,通过轮流放电可以实现对这2 个穴位的刺激,达到助眠的效果[2],电极位置示意图如图5 所示。

图5 眼罩背面电极位置示意图

2.3 低功耗设计

为了进一步延长眼罩使用时间,降低眼罩充电频率,避免长时间无人使用情况下继续工作导致电量耗尽的情况,加入低功耗设计。采用ADXL362 加速度计作为使用判断和低功耗唤醒源。ADXL362 是一款超低功耗、3 轴MEMS 加速度计,输出数据速率为100 Hz时功耗低于2 μA,在运动触发唤醒模式下功耗为270 nA。ADXL362 与单片机通过SPⅠ接口通讯,中断输出引脚ⅠNT1 连接到单片机PA0-WKUP 脚,如图6 所示。

图6 加速度计连接示意图

当加速度计检测到长时间加速度不超过一定值时(系统设定为30 min,阈值为±0.1g),判断为眼罩未有人使用,MCU 进入停止模式,此时芯片关闭所有时钟,进入低功耗模式,典型电流大概在20 μA 左右。当检测到有较大加速度时,判断为眼罩开始有人使用,ⅠNT1 脚产生中断信号,唤醒MCU,退出低功耗模式,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3 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3.1 鼾声识别算法

通过麦克风采集鼾声和各种环境噪声得到先验知识:鼾声事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相邻两个鼾声的时间较为接近,且每个鼾声具有一定的能量[3]。前期采集的信号如图7 所示。

图7 前期采集的鼾声和环境噪声

围绕这些特征设计鼾声识别算法,时域上采用滑窗(100 ms)计算声音的能量,当能量超过一定值时标记为一个发声事件,比较相邻5 个发声事件两两间隔时间的标准差,若低于一定值(设定为1.5 s),则判断为一次鼾声事件。更进一步,为提高判断准确性,对于每个发声事件,通过频域分析,提取梅尔倒谱系数(MFCC),通过比较发声事件间MFCC 相似性,判断发声事件是否属于同一个人[4]。经过实际测试,鼾声判断准确率达86.4%。

3.2 电脉冲输出控制

在使用者入睡前,可以开启电极刺激穴位,促进褪黑素分泌。经实际测试,电极输出端相比电极输入端刺激感更强烈,为保证印堂穴和太阳穴均匀刺激,对电极极性进行轮流切换[5]。

具体做法是:如图4 所示,当E1、E2 电平为一高一低时电极导通放电,当E1、E2 电平相同时电极不导通,每隔0.5~1 s 触发放电,开启窗口50 ms,就能实现电极极性轮流切换。在E3_PWM 端输入100 Hz 的脉冲信号,通过调节脉冲占空比(20%~50%)可以实现脉冲幅值的高低,调节范围为5~20 V,实现刺激强度的分段调节。

最终输出的电极间电压波形如图8 所示。

图8 实际电极间输出脉冲波形

3.3 自然唤醒

该智能眼罩还具有自然唤醒功能。大多数人采用闹钟的方式唤醒起床,闹钟响起时,人的神经接到指令后会从睡眠状态瞬间反应。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长期突然惊醒会加重心血管疾病。而在唤醒时间点附近,即人处于浅睡和清醒之间的状态时唤醒,最接近自然唤醒,有利于人体机体的恢复。软件上的实现方式如下:通过蓝牙设定起床时间点,在起床时间点前10 min 内监测加速度计的体动时间。当体动时间超过一定数量时,判断为使用者即将醒来,此时开启微动马达产生振动,通过PWM 波频率由低到高,实现微动马达由弱到强的变化,实现自然唤醒。

4 测试结果

对电刺激助眠、止鼾效果、自然唤醒功能进行主观和客观结合测试。

首先测试电刺激效果,对5 名测试者采用相同的刺激强度,睡前刺激10 min,评价刺激的舒适度;在相同的睡眠时间后,评价睡眠的效果。5 分为满分,0分为最低分。电刺激效果评价表如表1 所示。从测试结果得出,电刺激对睡眠质量产生正面效果,但电刺激过程中测试者会有一定不适感,需要后续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和波形继续优化改进。

表1 电刺激效果评价表

然后对止鼾效果进行评价,同样选取5 名中重度鼾声患者,分2 d 进行测试,用录音笔记录整晚睡眠声音,分别统计不开启止鼾功能和开启止鼾功能时鼾声的时长,测试结果如表2 所示。结果显示鼾声识别和止鼾系统对减少鼾声作用明显。

表2 止鼾效果评价表

最后测试自然唤醒功能的舒适性,对5 名测试者,在佩戴眼罩的同时开启自然唤醒功能,在醒来后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唤醒打分,5 分为满分表示非常舒适,0分为最低分表示非常不适,结果如表3 所示。结果表面测试者对自然唤醒的效果表示满意,该种方式对身体的唤醒和恢复有所帮助。

表3 自然唤醒舒适度评价表

5 结语

该智能眼罩从功能性、轻便性、舒适性的角度出发,利用麦克风采集电路、电极放电电路与微电马达实现鼾声识别、睡姿干预、按摩助眠与自然唤醒功能,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本方案原理简单、成本较低、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