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王秀春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白银 730900)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进步,中国建筑也迈入了高速进步阶段,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也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建筑工程沉降观测为保障建筑工程安全与质量的一项有效监控方式,测量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能够及时了解沉降参数,以合理的方式开展施工作业,确保建筑工程不受沉降变形的影响,特别是受沉降不均的影响,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以分析沉降观测对象为出发点,积极探讨了布设要求、仪器设备和人员素质,最后对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讨。
据相关规定,实施工程沉降观测的范围包括:①基础设计为甲级的建筑工程;②软弱地基与复合地基设计为乙级的建筑工程;③基础工程产生质量问题之后进行处理的建筑工程;④受地下水及施工环境等影响的建筑工程;⑤由实施设计分析与积累经验的建筑工程;⑥未能有效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或者出现质量问题的建筑工程[1];⑦主体结构与桩机等的验收,未能够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进而影响到施工质量,导致问题发生的建筑工程。
基准点布设:通常为永久性布设,为防止基准点遭到破坏,确保观测的有效进行,不应将基准点布设在施工范围内,也不应将基准点布设在建筑工程周围的旧建筑物中,而应在建筑工程四周另外选择布设点。同时,依照相关标准来确定基准点的布设数量。为确保观测的准确度,被观测的工程和基准点二者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0~50 m 的距离内,或者在三倍基坑深度之外的区域,埋设结束基准点之后,在确保其稳定性与坚固性后,才可以进行观测工作,稳定期一般大于15 d。
观测点布设:依据中国《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的各项要求,在观测建筑工程沉降情况时,应针对当地的地质状况和建筑物的实际特征,体现出建筑工程的实际沉降量、沉降速度以及沉降差等,沉降观测点的布设,需满足通视需求,一般以均匀状态,布设在建筑工程的沿外墙、四角以及大转角的位置上。必要时,也应在旧建筑物中层、高层、低层建筑物中,建筑物沉降缝与裂缝的两侧,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交接处等进行布设[2]。
依据不同建筑材料及类型,可运用隐藏性、基础性等诸多形式。不同标志的立尺位置需进行加工,应加工为半球形状,或者具备突出点,而后涂抹一层防腐剂。在埋设标志时,还需避开软水管、雨水管、开关、窗台线等位置,同时应针对立尺需求而远离地面,确保二者之间保持良好的距离。隐蔽性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应根据相关规定来合理执行。
观测建筑工程沉降情况的仪器设备,直接影响着测量准确度,为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的实际沉降状况,则应根据相关规定,控制测量误差[3]。再者,为确保测量准确度,通常建筑工程沉降观测会运用沉降观测水准仪。由于仪器设备受温度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运用之初,需先对仪器设备加以检查,了解仪器设备使用性能及测量准确度的实际变化状况,针对实际情况实施良好的校验,从而保障测量准确度,满足施工的实际要求。另外,仪器设备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为防止运用不同设备而产生测量误差现象,应为每一项建筑工程配备专属的仪器设备,尽量杜绝测量误差现象的发生,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测量工作人员需具备专业素质及技能,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在测量过程中,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测量方式,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为保障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技能,应以培训的方式来强化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技能[4]。另外,针对测量期间所存在的素质问题,也应及时转变测量工作的开展方式,由以往任意开展的方式,转变为由专门人员进行测量,这样才能够防止因测量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动和其他原因,而影响施工测量的准确度,所以务必确保人员的素质及技能等满足测量工作的要求,从而保障该项工作的质量。
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建筑工程的真实状况来科学制定观测周期,以清楚了解建筑工程的实际沉降情况与规律等。对于一般建筑工程,可在结束后再进行观测,而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说,则需在基础垫层时,有效布设观测点,而后进行观测工作。观测周期应由当地的真实条件和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而决定。如果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产生沉降不均状况,则需及时实施沉降观测,以强化对建筑工程沉降问题的指导与监控,在第一时间解决建筑工程的沉降问题,以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性。
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时,布置水准观测点是尤为关键的,在整个操作期间,应布置好水基准控制网,为之后的施工工作提供便利。同时,还应针对现阶段中国所下达的各项技术标准来布设水准观测基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执行。通常状况下,水准观测点如果布设在三个以上,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就应保持在约100 m 的位置。观测时,仪器的后视观测点应超过两个,如此才能够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以更好满足施工运用需求[5]。
在测量沉降观测点时,应遵守水准测量技术相关规范,明确主要的观测路线,而后加以标识,以保证观测路线符合一致性需求,如此也能够防止观测数据产生偏差状况。在建筑工程中实施沉降观测,应多思考与衡量建筑工程的实际特征、观测标准与周边环境等诸多条件,以确保观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提高整体工作质量与效率。在观测过程中还应针对各项技术规范,明确观测点的实际位置,在项目开始之初到项目结束的全部环节中均需实施沉降观测,及时了解沉降变形状况,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提供切实保障[6]。
在观测期间,还应确保工作点、基准点和观测点等均能够满足稳定需求,全部人员与仪器设备均需做好充足准备,还需保证仪器设备性能的稳定性,符合使用要求。现阶段中国建筑领域普遍运用dsz05和ds05等仪器来开展沉降观测工作,通常均需开展两次测量工作,而后选择两次工作的平均值,并将其作为最终的沉降参数。应明确的是,在建筑工程各项数据增多后,也应合理移动观测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施工现场实施沉降观测后,还需分析和统计测量数据。在计算测量数据时,应运用所有观测点高程数据平差的计算方法,尽可能防止数据出现偏差,对误差问题还应合理分配,在沉降数据测量这一环节中,还应确保沉降观测后的各项数据满足精准度需求,对之后的闭合测量线路进行第二次测量,再运用闭合差计算方法有效处理各项数据,同时需实施测量数据累积误差和准确度的有效测定,把全部数据均精准记录至表格中。
沉降量观测计算期间,还需利用以下方式来进行:①细致计算沉降参数。在计算过程中,可依据上次高程和本次高程二者之间的参数差,明确沉降量参数。②计算累积沉降参数。把此次沉降量和之前沉降量实施累积计算,明确此次沉降量的最终累积数据。③利用各项数据制作沉降曲线图。相关人员需清楚全部的沉降参数值和计算结果,利用各项数据对时间和沉降量的变动关系,绘制曲线图。④绘制等值线图。相关人员应利用精准的计算沉降参数来实施等值线图的绘制。在处理沉降量参数过程中,观测点不会出现上升的状况,所以在处理数据时,不可进行强制的参数分配,以避免在沉降观测期间,出现高程值扭曲这一消极问题。如果数据出现异常状况,则应开展仪器设备的校对工作,且还应精准检查数据测量的规范程度,在检查确定满足要求后,才能够进行之后的工作,以明确沉降量参数。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荷载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沉降现象,沉降量超过规定的范围,就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质量。所以,建筑企业务必要强化观测建筑工程的实际沉降量,如果发现出现沉降量情况,则应合理运用有效的观测技术来进行观测,科学设置观测点,确保观测点位置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为建筑工程安全性与质量提供切实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