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4-05-18

邱苏楠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

邱苏楠

(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如今世界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中,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越发多元化,各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越想要获得发展,就必须以创新为动力。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很多区域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态势,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已经走在前列。针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区域创新能力;生态系统;信息流动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取得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性条件,因此,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已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提出比较早,该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创新模式发生了新的变革,以美国硅谷的成功为主要标志,工程化、机械化的创新体系正逐步向生态化、有机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迈进。将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用于研究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问题越来越被理论界和学术界认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构建起合理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强系统内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深度探索生态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使得区域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同实现,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区域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1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2004-12,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实现繁荣》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新生态系统(Innovation Ecosystem)”的概念。报告指出,随着国际格局、创新主体、创新模式以及创新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之间与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出现了新的竞合态势,因此,企业、政府、教育家和工人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形成一个21世纪的创新生态系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创新主体与其所处的创新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等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它是对创新与创业、经济与社会紧密结合发展状态的描述,集合了政、产、研、学、资、介等关键资源要素,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相互作用、有效协同,形成良性循环,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在学术界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它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①创新主体是高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②创新主体、中介服务机构、创新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③共生演化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区域创新是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等要素,创新环境、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等层面的有机结合与催化互动,创新各要素、层面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结合方式的调整转变,促使区域创新成为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即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近年来,我国也意识到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其他方面都给予了关注,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有关创新发展的指示、方针和措施不断下发和落实,我国的区域创新体系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格局,既有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也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区。在各类创新创业区域中,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是我国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主要地区。它们的影响力也扩散到以这些城市为中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各个区域紧紧把握国家实施创新战略和推进双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创新创业活动伴随着区域内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转型,日益朝着“生态化”的方向演进,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2 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核心技术落后

我国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基础研究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根本,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仍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许多核心技术和元器件仍依靠从国外进口,这就形成了在某些领域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我国大部分企业处于中低端产品领域,很难在技术领先和附加值较高的核心领域占据有利位置。

2.2 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政策环境和监管是很有利于创新的,特别是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需大力完善激励创新环境。某些垄断性行业、领域,特别是自然垄断性行业,进入门槛过高,束缚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在某些行业存在着制约创新的市场分割和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在新产品、新设备等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环节过于复杂、长周期审批核准问题。

2.3 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机制不完善

对于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从教育培训方面看,高等院校等灌输式、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具有较强创造性思维的创新式人才。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新进步的培训机构、专业设置、培训方式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从人才吸引和使用方面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已经慢慢形成,各个区域在“引凤筑巢”吸引人才的政策方面投入很大,但是人才引进来后,各方面的服务政策有待优化,无论从评价机制方面看,还是生活配套方面看,政策的持续性需要加强和完善。在科技研发活动中有关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享机制等方面的现行制度,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的受益比例偏低。

2.4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各方公认的巨大成就,但与社会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知识产权保护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状况仍然普遍存在,使得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大量发生,且处罚力度不强,这就使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3 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建议

3.1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主导着从科技创新到商业创新和产业化的全过程。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决策技术创新方向,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加强研发机构的建设;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并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联系,使得高校的原始基础得到创新;经过企业进一步的商业创新,研发出新产品、新服务,培育出新产业、新业态,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带动相关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科技与经济、创新与商业的紧密结合。

3.2 深化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要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比如,加快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快速维权机制,简化审查和注册流程,健全职务发明、专利许可等制度,强化电商、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3.3 创新人才引进制度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想优化区域的创新生态环境,必须改革和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制度,拓宽引才渠道,集聚一批符合区域产业选择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起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人才联合培养的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奖励激励机制的导向性作用,多渠道培养人才,并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标准,形成各类人才竞相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3.4 构建有活力的创新资本生态体系

加强科技信贷、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科技保险、融资租赁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除了政府出资引导风险投资外,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中外企业、行业间的交流,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本进入,逐步形成多元化、灵活高效的创新资本生态体系,从而加速成果转化,促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增长点,培育优质的创新企业,推动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结束语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理念,利用该系统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对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相关的制度和体系都不完善,这极大限制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效应发挥。所以,在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理念,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打造良好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姜庆国.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评价研究[J].经济经纬,2018(04):1-8.

[2]沈如茂,董纪昌,李建博.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综述[J].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2):963-973.

[3]张贵,吕长青.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效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0):12-21.

2095-6835(2018)21-0071-02

F124.3

A

10.15913/j.cnki.kjycx.2018.21.071

〔编辑:张思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