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华为ICT认证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探索*

时间:2024-05-18

李建蕊,赵航

基于华为ICT认证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探索*

李建蕊,赵航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在三江学院现代高等教育技术部门的支持下,结合三江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为培养校企无缝衔接的应用型人才,探索校企共建课程与教材开发。校企联合开发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学生教材的目的是按照工程逻辑构建模块化课程,梳理课程知识点,从基础理论的学习到工程实践的应用全面打通。基于校企共同开发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系列教材,三江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了课程群,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群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加强课程群课程的关联,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涉及多个方向复杂问题的能力。

ICT技术;教材;课程群;校企融合

当今ICT技术迅猛发展,企业ICT人才短缺与优秀ICT人才的供给存在一定的鸿沟。为了解决这个的问题,高等院校迫切希望通过校企融合把ICT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与实践中来。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也要以高校为主,以高校教学目标为主,要保证高校培养人才的连贯性,保证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合作的前提是保证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所以在进行企业合作时,无论是校企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还是共同授课,都要满足高校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下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

1 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激烈竞争,ICT行业和大学之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已经渗透到国外。据报道,华为与英国14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华为ICT学院,华为把促进和支持英国的教育行业发展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前沿技术和技能培训两个领域。华为将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模式, 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层次等多方面共同探索新的 教学形式,与高校联合制定适合高校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培养方案。

据报道,华为与中国多所重点高校、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等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创新人才中心,通过提供课程授权服务、教师认证服务、专业建设咨询服务、实验室建设咨询服务以及一系列ICT技术课程等,全面提升学生对新技术认知及掌握工程技能方面的能力,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重点高校在人才评定、人才培养、人力资本保证的方面存在不同。三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和“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基于三江学院的办学定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浙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着力培养ICT人才的新一代移动互联实训基地,希望解决在ICT方向华为与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的教学资源、产教融合的视频资源以及产教融合的就业导向等方面的问题。

2 教学资源开发

当今ICT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才的短缺[1]。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公司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养,这是获取人才的一种渠道,另外获取主要渠道是高校。高校是ICT应用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源泉,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才输送的主要阵地,也是ICT人才成长的基地。

ICT领域的龙头老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深知ICT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所以其积极倡导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学生。高校在ICT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校企联合制订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师资,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了建立工作能力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按照工程逻辑构建模块化课程,梳理课程知识点。通过多所高校调研发现,高校在ICT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2],一是知识体系和教学教材的缺乏,另一个是实验环境的缺乏。知识体系和教材的缺乏导致师生无法传授学习相应的知识,实验环境的缺乏导致学生不能实操,对某些知识点没有直观的认识。基于上述两个问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过与浙江华为公司的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普通应用型本科的教材,共享华为公司丰富的视频资源来解决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ICT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三江学院发起并参与编写了基于华为认证体系的系列教材“4G LTE移动通信技术系列教程”,该系列教程主要将理论知识与华为产品相结合,强调知识点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该系列教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下面以该系列教程中的两本教材为例介绍编写思想。在编写《路由与交换技术实训教程》《移动通信技术实训教程》两本教材过程中,为了弥补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ICT知识匮乏的现状,加大了理论知识和实操内容的结合,教材编写需做好理论实践相结合,学生知识能力提升与就业相关联。《路由与交换技术实训教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网络基础知识、流行网络的基本连接方法、基本的网络建造、基本的网络故障排除、华为路由交换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学生通过对该教材的使用学习能够搭建基本的中小型网络,满足无线、安全、存储等各种应用对网络的使用需求。通过该方向的职业认证,证明学生对对中小型网络的通用技术有了了解,对中小型网络设计实施有了基础。

《移动通信技术实训教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无线天馈基本原理、LTE基本原理、LTE基本协议、华为基站调测。学生通过该教材的使用学习能够完成基本无线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满足基本的无线网络接入需求。如果学生通过该专业的华为职业认证,证明学生了解了LTE的基本原理、网络拓扑图和LTE信令协议,并具备了处理华为无线网络故障的能力。

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更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融会贯通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基于校企共同开发的教材,研究如何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享华为ICT课程的网络视频课程。华为ICT学堂是华为学习云旗下在线学习产品,依托华为强大的专家讲师资源,打造覆盖ICT各专业技能领域的在线学习与实操练习,具有完整的网络视频体系。通过在线视频的学习,再结合配套的测试和作业,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如何在工程项目中应用。基于华为ICT认证资源开发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能够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共享企业优质的视频资源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企业工程项目更加直观的了解,我们定期组织企业工程人员来校给学生开展讲座,讲座主要围绕某几个知识点在工程中的应用展开,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对移动通信学习的积极性。在每次的讲座过程当中,学生都会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在移动通信事业发展中的强大,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3 教学资源应用

开发的系列教材如何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呢?通过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调研以及与企业深入探讨,结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学习的培养方案和办学定位,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了课程群[3],进行教学改革。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群涵盖了交换、传输、接入和通信等核心内容,包含“现代交换技术”“路由与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规划与优化”四门课程。课程的内容基于华为职业认证,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融为一体。为更好体现以生为本,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学校更好地模拟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购买了华为路由交换、云计算和通信仿真软件。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让学生模拟解决工程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从工程的角度解决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在课程群的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例如项目答辩、实验故障排查、项目报告撰写。通过实验故障排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如何用工程的思维撰写工程项目报告;项目答辩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日后从事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课程群的实施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任务分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该课程群的建设依托校企共同开发的教材,该系列教材基于华为职业认证内容,通过课程群的建设以及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可以选择对应的华为认证方向考取相应的职业认证证书。例如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考取华为关于移动通信方向初级和中级的职业认证证书。学生通过职业认证证书的考取,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4 结束语

通过与知名企业共同开发基于职业认证内容相关的系列教材,加深了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加强了学生对工程实践项目的认知,增强了学生对知识应用的了解。依托华为职业认证内容的培养,学生考取华为职业认证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加强了学生对整个通信知识结构从交换、传输、接入到通信等方面的认知,学生更容易找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通过学生深入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1]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2016—2017大学生ICT技能大赛决赛开幕[EB/OL].[2017-03-02].http://news.21csp.com.cn/c13/201703/11357647.html

[2]考华为认证逆袭最难就业季[EB/OL].[2018-06- 13].https://m.sohu.com/a/235553141_100043691.

[3]丁文斌.新形势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4(7):138.

李建蕊(1984—),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

江苏省现代技术教育研究2017课题“基于现代高等教育技术的华为ICT教学资源开发与云平台共享研究”(编号:2017-R-57032)

2095-6835(2020)20-0156-02

G642.4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0.068

〔编辑:王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