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探究

时间:2024-05-18

刘俊刚

(芜湖市物业管理处,安徽 芜湖241000)

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成为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部署,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内容。然而传统的改造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改造要求,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中,如何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提升公共空间品质[1-4],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是皖江城市带龙头城市,目前城际轨道建设中,沿线的老旧小区多数正在改造。通过解读海绵城市理念,在分析总结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前提下,探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海绵城市理念内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内涝和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海绵城理念市是通过建设绿地以及树木等,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能够有效地贮存和释放雨水,实现雨水在“渗、蓄、排”等环节的循环利用[5-10]。主要方式有3 种,分别为:①借助海绵城市理念,设计下沉式绿地和花坛,通过构建雨水花园,对雨水在下渗、滞留、净化等环节进行有效处理,促进植物有效吸收水分;②加快雨水的下渗速度,采用透水砖和透水沥青铺装路面和广场,使雨水能够有效地回补地下水,解决小区排水不畅内涝的问题;③可以修筑雨水调蓄池,将雨水滞留、净化处理后回收到市政管网中。

2 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芜湖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GDP 居于安徽省第二位。2019年,芜湖市住宅小区1692个,住宅小区面积11095.03 万平方米。受建设时的条件限制,芜湖市多数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及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广大业主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存在排水系统设施不健全、无公共安防消防设施、缺少公共绿地和活动场地、路面破损、停车位紧张等问题,需加强改造。2016—2019年期间,芜湖市共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1个,面积近870 万平方米,户数约8900 户。

2.2 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造标准偏低。根据《安徽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明确了基本型、完善型和提升型三种改造类型,但芜湖市已经或正在改造的大多为基本型改造,如雨污分流、道路硬化、新增停车位(棚)、提升绿化等,对层面较深的如智能化、单元门禁、养老、托幼等项目基本未实施改造。

协调难度较大。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杆、水、电、路、气属于不同的产权单位,改造协调难度大。大多数老旧小区存在着圈围搭盖、毁绿种菜、私自硬化公共部位、屋面搭盖等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加装电梯难度较大。同一单元住户的意见难统一,自筹资金分摊争议较大,电梯运行管理费用分摊难以确定。

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大部分老旧小区一直是“政府兜底、街道代管”,社区提供公共卫生保洁等基本性服务,垃圾随意丢弃、车辆乱停乱放、流动商贩随意出入。同时,老旧小区基本上都存在着没有缴纳物业维修资金,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缺少必要的维护,加速了城市老旧小区老化。

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模式

在坚持因地制宜、灰绿设施结合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原则的前提下,考虑到芜湖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全面性和适用性,深入研究芜湖市经济、地理、历史发展等多个因素,合理构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模式[5],提高改造的适用性。

3.1 绿地系统改造模式

老旧小区在规划建设时,因建筑设计缺陷促使绿地面积偏少、绿地率低,再加上居民环保意识薄弱,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导致绿地面积越来越小。绿地系统是老旧小区内主要的透水下垫面,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吸收雨水,也可以净化雨水中的污物。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将芜湖市老旧小区内现有的绿地改造为雨水花园模式,进行下凹式设计,可以及时处理屋面、道路及自身的雨水。与此同时,在靠近道路的一侧设置开口牙,将道路上的雨水引入植沟中,再引入雨水花园中。当然,考虑到雨水花园设计成本较高,部分老旧小区可以将已有的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改造成雨水花园,将道路和建筑周边的面积较小的绿地改造成植草沟。雨水花园模式既能储蓄雨水,又能减缓暴雨时内涝问题,稳步提高净化水资源吸纳能力[2]。

3.2 排水管网改造模式

芜湖市老旧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大多为基本型改造型,排水实现雨污分流。但是,经常出现雨水管道被人为破坏的现象,多数雨水管道腐化严重。所以,排水管网改造需提高排水能力,增强居民保护意识,定期维修。通过新建雨水管道、改造旧管道,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排水管道,可以在末端增加调蓄池,提高雨水的排放能力。新建雨(污)水管道的老旧小区应将原先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作为污(雨)水管道,从而实现雨污分流。

3.3 道路系统改造模式

对芜湖市老旧小区道路系统进行改造时,应以海绵城市为理念,采用绿色生态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建筑和道路的协调性。首先,在道路两旁种植植被,形成中心高、两边低的形式,并在绿化带中设计雨水收集口,可以有效地将道路中的雨水引到绿化带中,既能使植物充分地吸收雨水,又不破坏道路的结构性能。其次,构建生态排水沟。在老旧小区原有排水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植被层、过滤层及渗水层三者的关系,应用生态技术构建一体化的排水沟,循环利用雨水。

4 加快芜湖市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建议

4.1 有效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在资金筹措方面,除用活用足国家、省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补助资金外,探索市、区二级财政承担改造资金制度。其次要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综合效益,吸引专业机构,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托幼、家政、保洁、便民市场、便利店、文体等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运营,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千米”。引导国有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实施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和物业管理。

4.2 构建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市级全面统筹,各县(市)区负责实施,街道和社区配合”机制。市住建、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城管、市场监管、公安、审计及共建共享专营单位等多个部门联动,通过制定规则,明确改造内容、分项与改造标准,统筹协调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4.3 建立长效管理体系

构建已改造老旧小区长效管理体系。将已改造老旧小区纳入其中,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在业主自愿、充分协商的前提下,共同搞好老旧小区后期长效管理工作,让业主对新的管理模式有认同感、归属感,激发业主对社区建设、老旧小区长效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保障改造成果得到维护。

5 结论

城市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改造前深入了解住户使用需求,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促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合理地布局小区内的绿地、排水管道、道路系统。植物种植和配置要体现生态环保的景观设计理念,凸显绿地空间的生态效益,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内绿地空间不足、排水不畅等问题,努力构建一个集雨水收集、净化、储水、用水为一体的循环水系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