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王锵,马蔚蔚
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探析*
王锵1,马蔚蔚2
(1.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处,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想强盛、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中国的科学研究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一系列科技体制深化改革、创新任务井然有序地进行着,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为国家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伟大目标奋勇前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简要探析了目前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改善建议。
高校;科研管理;师资队伍;青年教师
科研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优秀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发展极其重要的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科研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充分释放创新潜能,在中国努力向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高校作为科学研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基础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等重要使命,对各类科技资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科学研究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科研管理在高校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如何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激发师资队伍,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科研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科研管理部门在高校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常规科研管理工作局限于上传下达,按照要求报送材料,对企事业单位技术需求进行校内征集,牵线搭桥寻求解决方案。这种管理模式不会出大问题,但在更大资源的获取及合作的主动性方面会差很多,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作用和能量。管理工作者对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于学校长期发展的方向和创新目标不够明确,对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改革相关政策学习不够深入、细致,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任何一所高校不能只有科研,教书育人作为立校之本是高校的本职工作,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伟大的祖国要想繁荣昌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正是巨大的推动力,是国家强盛与世界科技前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方式,这是强校之本。高校各部门政策之间的融合度不高,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分配和高效利用,在顶层设计方面未构架良好的联动机制。学校每年会引进很多教师,在人才引进及培养、考核评聘、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方面常会互相限制。
青年教师是一所高校发展的未来力量,往往会被安排很多本科生课程,他们要花大量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参与评教、职称晋升,再加上家庭等诸多必须要做的事情,很难投入精力到科学研究。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对有机会出国留学访问的青年教师,学校如果不鼓励支持,他们很难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钻研科研,没有完善的团队和平台建设制度,青年教师“难入伙”,单枪匹马很难杀出血路。由于资源有限,能争取到的科研经费需从零起步,白天要与企事业单位洽谈合作,晚上要挑灯埋头写“本子”,如果没有很好的身心素质,很难熬出头。申请到的科研项目受很多要求的限制,产出的成果大多数是学术论文,能真正转化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并不多。
高校是智慧的聚集地,是大量科学研究成果的聚宝盆,有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工程技术研究和软科学研究,他们与市场和政府决策接触更为紧密,熟知所在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动态。企业委托的一般项目相对来说任务目标比较明确,就是解决企业急需处理的问题,比如生产加工、升级改造、设计规划、技术指导、直接转让技术等;而政府类项目包括产业化项目在内的相当一部分项目在结题验收时形成的成果是学术论文和专利,距离真正产业化还有一大段路要走。高校内部的评聘考核、职称晋升、奖励激励制度没有与学校科研发展的总目标高度融合,严重制约了高校教师服务地方以及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积极性,这尤其对地方高校和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十分不利。
在科研工作者有限的科研生涯中,什么才是他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应该保持怎样的奋斗状态,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些都应该是科研管理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必须有明确的引导性政策,结合新形势对现行管理模式和评价奖励政策进行剖析,进行必要的改革,勇于打破旧制度,建立有效新机制,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激情,激发潜能。引导管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积极创造继续深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研究在思想上有所转变,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制度上有所完善,在监督中更具灵活性,在实践上更有针对性[2],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中的管理部门有很多,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心,但绝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相互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管理层必须从全局出发考虑,按照发展规划及时优化顶层设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融合度。有了明确一致的目标,有了制度的保障和约束,科研管理工作便能够得以发挥,促使科研创新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众多管理部门中的两项核心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教师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都是培养人才的过程,比如传授专业知识、提高道德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探索未知未来以及推动行业和社会进步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应该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以及实际工程应用背景,把最先进的知识理念以及技术方法融入到教学当中去,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通过学习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进一步科学研究中去,形成良性循环。事实上,高校的科学研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3]。
理想的大学校园应该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原创思想活跃的圣地,科研人员能够在其中自由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探索创新。他们十年磨一剑,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勤勤恳恳,淡泊名利,绞劲脑汁发挥奇思妙想,在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开展破“四唯”行动的今天,如果不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考核评价机制以及鼓励激励制度,不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相关政策方面不能创造更宽松舒适的环境,实在很难为其搭建更自由的平台,让他们自由思考和探索。还应该鼓励他们加强国际交流和项目合作,并将出国进修的经历作为优秀人才选拔的必要条件之一[4]。他们不为琐碎的管理制度劳神了,他们的思想就能够得到真正的松绑,就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潜心研究,奇思妙想和大成果就容易出现了。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地教育、科技、经济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有自己的短板和长处,应该因地制宜,物尽其用。作为高校,特别是地方的普通高校,资源相对较少,发展学科建设就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以特色学科为领头羊,建立起学科群,相关学科支撑特色学科,特色学科带动和反哺相关学科发展。高校应该认清找准自己的特色,真正解放思想,结合实际情况赋予科技工作者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制并授予管理更自由、更灵活处理问题的权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找到最佳切入点,达到互惠互利,实现双赢。要积极为实验室成果创造小、中试机会,解决好科技工作者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年轻人的奇思妙想不要仅停留在纸上,而要加大力度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敢于创新创业,勇往直前,把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热情,最终实现个人梦想,为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添砖加瓦。
放眼世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竞争如火如荼,高校之间的科技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5],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重任,真正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为中国的培育标志性科技成就、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而努力奋斗。
[1]陈巍.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管理,2019(15):77-80.
[2]陈伟.浅议高校科研项目管理[J].企业家天地,2015(6):111-112.
[3]刘莉娜.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2(12):73-76.
[4]臧永.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科研人员激励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5]王慧慧.论高校科研管理制度[J].创新管理,2015(30):197-198.
2095-6835(2020)06-0102-02
G719.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06.039
王锵(1982—),男,甘肃天水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马蔚蔚(1979—),女,河南巩义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陕西省技术转移与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西安理工大学技术转移推广平台建设”(编号:2016CG-19),项目负责人:王锵
〔编辑:张思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