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时间:2024-05-18

章志远 艾复俊 何贵男

摘 要:在分子(原子)层面上对滑动摩擦力本质作了简述,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了影响摩擦力的各种因素,以期对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接触面积;分子;摩擦因素;滑动摩擦力

中图分类号:O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5.108

文章编号:2095-6835(2015)15-0108-02

滑动摩擦力的基本定义为:从宏观的角度,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的阻碍这种运动的力;从微观的角度,摩擦力实际上是互相接触的物体接触面上两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1 滑动摩擦力的本质

对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力——摩擦力,人们从很早就对其进行了研究,对于摩擦力的本质,存有不同的学说。

1.1 凹凸啮合说

15—18世纪,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因互相接触物体的表面粗糙不平而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的凹凸部分会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会相碰撞,产生断裂、磨损,进而形成对运动的阻碍。

1.2 黏附说

黏附说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本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年提出,他认为两个表面抛得很光的金属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可用两个物体表面充分接触时分子引力增大解释摩擦力。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20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黏附论。新的摩擦黏附论认为,无论多么光滑的两个接触面,从原子的尺度看仍旧是粗糙的,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好像布满高峰和山谷,就算经过车床加工的金属表面,峰高也可达5 μm。虽然经过仔细打磨,峰高可减小至0.1 μm,但对于原子尺度而言,其仍然是很大的。当两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时,实际上只有表面上凸起的区域是相互接触的,这些区域的分子(原子)非常接近,分子(原子)间存在非常强的相互作用力。当两个接触点发生相对滑动时,势必要剪切、破坏原先所有的接触点,使凸起部分发生断裂,进而对物体的运动造成阻碍,便产生了摩擦力。接触点以外的区域中,分子(原子)间的间距较大,相互作用力很弱,与实际接触区域相比可忽略不计。

2 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中学物理教材中给出的滑动正压力摩擦力公式为:

式(1)中:N为接触面法向正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

由式(1)可见,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而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实际上,“接触面积”是表观上的接触面积,并非实际接触面积。两物体表面接触时,实际的接触面积远小于表观上的,一般只有表观上的10-5~10-1.如果实际接触面积增加,发生分子间作用的分子数也在增加,则滑动摩擦力也会相应增加。压力的增加会使实际接触面积增加,导致滑动摩擦力增加。

而如果压力不变,对于一定的物体而言,即使表现接触面积发生变化,实际的接触面积也不会改变。因此,宏观上表现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3 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动摩擦因数μ实际上是一个简化的物理量,其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对于粗糙的表面,接触面的凹与凸部分交错契合会使μ增大;但对于光滑表面,由于实际接触面积与接触点间的黏结强度提高,μ也会增大,出现“冷焊”现象。比如,在制作光学器件时,往往将两块光学镜片的接触面间打磨得非常光滑,使之直接接触形成一个整体,在光学工艺上被称作“光胶”,实际上不存在任何胶,只是利用了接触面间的光洁度。

3.1 材料性质对动摩擦因数的影响

分子或原子结构相近的材料互溶性较大,易发生黏着,导致动摩擦因数增大;而分子或原子结构差别大的材料互溶性小,不易发生黏着,则动摩擦因数一般比较小。比如,钢铁与钢铁、木材与木材相接触的动摩擦因数会大于钢铁与木材。

3.2 温度对动摩擦因数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金属材料之间的摩擦而言,动摩擦因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极少数(比如金与金)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对于温度不敏感的材料(石墨),动摩擦因数几乎与温度无关。同时,对于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引起温度的变化,也会使动摩擦因数发生改变。

4 干摩擦力与湿摩擦力

固体与气体、固体与液体之间的摩擦统称为湿摩擦,固体与固体之间的摩擦称为干摩擦。湿摩擦力是因接触面间的薄黏性流体剪断产生的,其摩擦系数远小于干摩擦,因此,湿摩擦力小于干摩擦力。

在固体接触面间涂上一层润滑油,可将干摩擦变为湿摩擦,从而减小摩擦力。比如,穿上滑冰鞋在冰面上滑行时,冰刀会使冰瞬间化为水,即使干摩擦变为半湿摩擦。如果穿冰鞋在地板上溜滑,即使地面像冰面一样光滑,但由于干摩擦无法变为湿摩擦,冰刀依然滑动不起来。

5 接触时间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两物体表面接触的时间越长,滑动摩擦力越大。产生这种现象的机理有3个方面。

5.1 接触时间对凹凸搭合的影响

在一定的限度内,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物体相互接触的两表面上的凸起和凹陷部分相互搭合、相嵌的配对数目会增多,使表面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分子数目增多,凹、凸彼此契合得更加紧密,如果要发生相对运动,则需要的剪切力就越强。

5.2 接触时间对表面形变的影响

在一定的限度内,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相接触的两物体表面的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越剧烈。对于弹性形变,表面上凹陷的部分会更加下陷,导致发生相对滑动时,表面上的凸起部分需要爬升的高度增加,使滑动摩擦力增大;对于塑性形变,接触表面上的凸起部分在巨大的压强下会破损、断裂,使互压的高峰彼此契合得更加紧密、牢固,进而使实际接触面积增大,有效相吸的分子数变多、分子吸引力变大。

5.3 接触时间对分子对移的影响

在一定的限度内,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在相接触的物体表面上,由于接触点间分子的强相互作用,发生相互相转移的分子数增多,“冷焊”现象更加明显。相对滑移的运动动能转化为对移分子的热振动能越多,能量损耗得越大,进而表现为摩擦阻力增大。

参考文献

[1]温诗铸,黄平.摩擦力学原理[M].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北京大学物理系普通物理教研室.普通物理学(力学部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编辑:张思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