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康荦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2003年至2009年在北京青年报社、青年周末报社、今日北京报社担任摄影记者,其间获得2005年至2007年北京市新闻奖、中国新闻奖,2008年获国务院新闻办经济类图片奖。后在多个公司任职,2018年开始在《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节目中担任首席摄影和跟组摄影。
从2018年起,田雨峰开始参与《故事里的中国》前期准备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作为这档节目的首席摄影师和跟组摄影师,全程参与了节目从筹备到录制到播出的过程。
如何为时代楷模的戏剧演绎造像?田雨峰表示首先不能把他们神化,“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先要把他们当作普通人,这样的话才能拍好照片。因为之前我也没在现实中见过这些老师,所以在拍摄之前我们会搜集一些他们的资料进行了解,做前期功课。结合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怎么给老师拍摄好的照片,当然也要看当时老师的现场状态,和老师进行现场交流,进行调整,争取找到最好的拍摄时间和点。老师们的时间很宝贵,不会给我们很长时间准备,所以我们需要尽快找到老师的最好状态,比如他有某个习惯性动作,或者是一些带有榜样特质的动作或神态,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呈现出来。”
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那张在高铁餐车上靠着椅背闭目养神的照片,其实就是他的秘书无意中拍到的,但却十分感人,所以田雨峰也尽可能将钟南山院士这样的状态表现出来。“我们要拍摄最贴近于他本人、最真实的照片。《故事里的中国》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由演员扮演这些楷模人物,比如王学圻扮演的钟南山院士,我们的工作则是需要在演员们演绎这些时代楷模的时候,进行再度创作,更加突出表现英雄和榜样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既要参考人物原型是什么样子,也要借鉴演员是什么样子,要把二者融合在一起,然后去拍摄。”
作为摄影师,田雨峰要保证自己所拍的每张照片都要和出现在电视上、观众眼里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是要创作的,如果我们的照片和电视画面一样,那要我们有什么用?”这就需要进行再度创作,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景别,剧照需要有不同的舞台呈现。“我们在拍摄之前就要做功课,拍的时候选择什么样角度,是不是选用比如说二次曝光这样一些手段去完成,以更加突出主题和人物个性,是我们创作每一张照片时都需要思考的。”田雨峰说。
在整个《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创作过程中,田雨峰的工作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任重道远。一方面整个团队都跟打仗一样,大家不可能来照顾摄影,海报和剧照都是见缝插针拍摄的,不可能为田雨峰单独停下来。所以,田雨峰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特别敏感、特别快地捕捉到照片,不耽误任何人的时间,也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的工作。另一方面,当节目开始宣传,第一时间公开的物料往往就是海报和剧照。海报和剧照会给观众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很多人会根据海报和剧照的吸引人程度决定要不要去看这档节目。所以从一定角度上来讲,田雨峰的照片会给整个节目定下基调。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一些英雄主义的东西来鼓舞人心。在田雨峰看来,榜样的力量就是在危难时刻能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在大家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各行各业都有人站了出来,奉献他们的生命,去帮助他人共渡难关。这就是榜样。我们应该去弘扬这样的精神,弘扬正能量,引导整个社会朝着正确、光明的方向去发展,这是《故事里的中国》的意义所在——致敬新时代最闪亮的星。”
为张伯礼、张定宇等人拍照时,从来不和拍摄对象合影的田雨峰,忍不住怀着“粉丝”心态,与自己的偶像们合影留念。令他大为感触的是,这些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楷模私底下都十分平易近人和亲切。有人说你能帮我再拍一张一寸照片吗?我一会儿需要用;还有人说,能不能帮我跟我老伴儿拍一张合影啊?这些细节让田雨峰感到特别亲切,要知道,他们之中有些人可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啊!
要说《故事里的中国》所弘扬的榜样力量改变的第一个人,那还是田雨峰本人。田雨峰生于艺术世家,母亲是一名画家,姐姐田沁鑫是著名戏剧导演、现国家话剧院院长。田雨峰受家庭熏陶,在绘画和戏剧方面,都有造诣。加之大學里学的是舞台设计专业,因为觉得舞台设计受控于人,而摄影可以自己独立创作,毕业之后去了报社当摄影记者,之后转行,在人物摄影、海报摄影、戏剧摄影、体育摄影之间学习和实践,对于摄影技术和艺术越来越有思考和创造力。2018年《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组找到田雨峰,希望他为节目拍摄,他应邀加入,成为首席摄影和跟组摄影。最开始,田雨峰只是把这当作一份工作,然而随着照片一张张拍摄下来,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被节目所打动,他从内心里真真正正想把照片拍好,想把这些时代楷模定格在画面里,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英雄故事。用田雨峰的话讲,是《故事里的中国》给了他拍摄英模人物的勇气,田雨峰发现自己和当初的自己不一样了,变得更加坚定,也更加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这就是《故事里的中国》的意义。这档节目首先影响到了它的创作者,之后影响到观众,尤其是那些原本对雷锋等时代楷模不甚了解的年轻人和孩子,通过节目中明星的演绎,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了雷锋精神,这就是新时代榜样的力量。
《钟南山》
钟南山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传染病专家。2003年非典暴发,在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抗击非典。2020年新冠病毒暴发,钟南山以新冠病毒联防联控专家的身份与全国人民一起抗击新冠。
这张照片的灵感源于网络爆火的一张照片:钟南山以84岁高龄奔赴武汉,了解疫情最新情况。他在北上的火车上小憩几分钟,被他的秘书无意拍到。这张照片,让这位耄耋老人,再次被全国人民所知、所敬。
在整个戏剧的设计里,有两个钟南山的角色。老年钟南山由王学圻扮演,青年钟南山由韩东君扮演。两位钟南山的同时出现,让钟南山回忆起曾作为年轻医护工作者在党旗下发出的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父母愛情》
《父母爱情》由李光洁扮演江德福,董洁扮演安杰。故事讲述了海军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小姐安杰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守几十年的婚姻生活。
这张照片展现了安杰为家庭为爱人,毅然放弃了工作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带着孩子们上岛,和江德福团聚。分别多年的两人,在夕阳下温情相拥。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一大批“江德福安杰”式的守岛夫妻,用一生默默守护我们辽阔的海防线,为新中国的海防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国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中华民族发出了救亡抗日的吼声,还我河山,勿忘国耻。田汉、聂耳等一批左联艺术家,为国家兴亡奔走呼号,用音乐、电影、文字唤醒国人救亡之心。
故事讲述了田汉和聂耳在上海东北学生会馆,组织一批有志青年学生,为唤醒国人而呐喊。(王源在剧中扮演聂耳,王洛勇在剧中扮演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写于1935年4月,这张照片讲述了在戏剧社里,田汉先生正在鼓舞青年带着作品走向民间,用文化启蒙国人,用戏剧唤醒国人。
《扶贫路上》
《扶贫路上》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钟楚曦在剧中扮演黄文秀。
在拍摄时,我搜集她的图片,也了解了她的故事。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学生,在大学里爱穿裙子,也爱唱歌。但是,在研究生毕业后,她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广西百色农村,当起“第一书记”。她穿上运动鞋,藏起女孩娇气,走访村舍,带领全村脱贫致富。这张图片讲述黄文秀带领村民,辛勤种植的砂糖橘获得丰收,她望着橘林和沉甸甸的橘子,心里无比喜悦甜蜜。
《国家的孩子》
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没有食物喂养大批孤儿,乌兰夫主席在和周总理的通话中,请求把孤儿送到内蒙古大草原,用牛奶抚养。随即3000名南方孤儿被送至大草原,这些孩子又被称为“国家的孩子”。当时,都贵玛年仅19岁,正值花季。她接到上级指示,收留并照顾28个孤儿长达一年多时间。在“国家的孩子”心中,都贵玛永远是他们的第一个额吉。这张照片是都贵玛送走孩子,孩子依依不舍的场面,这张群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晓彤在剧中扮演都贵玛)
《雷锋》
雷锋由胡先煦扮演,讲述雷锋一生的故事。雷锋成为解放军后,做了很多好事,这张照片讲述了其中一件:他路过学校,发现一名摔倒的小学生,他赶紧扶起孩子,背她回家。
1962年8月,雷锋同志牺牲,1963年3月5日毛泽东有感于雷锋的故事,为雷锋题词并发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的名字响遍全中国。雷锋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源自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该片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于毅在剧中扮演王成,姜梓新在剧中扮演王芳)。我受经典电影画面启发,拍下这张照片:在惨烈的战场上,在漫天的血色中,王成手持爆破筒,脚下是牺牲的全连战友,发出“向我开炮”的呐喊。表现志愿军战士英勇的形象:王成在高地和战友并肩作战,不惧生死,从未退缩,奋勇杀敌的一个场景。
《战“疫”中的青春》
《战“疫”中的青春》改编自援鄂医疗队的故事,讲述6个性格各异的90后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前往武汉,为抗击疫情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故事。上面这张照片是一对青年未婚夫妻陈晴(王鸥扮演)、赵勇(李东学扮演),在发放防护服的现场相拥,互相鼓劲,依依惜别。因为等穿上防护服,他们就将各自战斗,不知何时能再相见。
下面这张照片是两人因防疫需要,被隔离在不同房间休息居住,两个时空在一个平行的空间同时展现出来,他们互相打电话发短信,以表达牵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