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吉川洋:从生活解读经济学

时间:2024-04-24

王雅静

《人口与日本经济》

当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每个人的心中都难免充满困惑。日本的成年人纸尿裤销量超过婴儿纸尿裤,面对这一事实,是束手无策地陷入悲观绝望,还是从中寻找新的生机?本书提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的观点和启发。深入讨论这些事关重大的问题,往往容易使人心情沉重,但本书作者却凭借多年以来的深入思考和博闻强识,通过轻快、洒脱又充满睿智的文字,指出经济衰退并不是必然,人们完全可以从更广阔、更乐观的视角找到未来的希望。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的经济和社会都进入了一条长长的隧道之中。从那时至今这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闭塞感并不是某—个单独的原因造成的,但在21世纪已经过去了六分之一的今天,人们常把人口减少作为一个负面因素提出来。

人口,可以说是思考21世纪日本的关键词。本书的目的就是嘗试探讨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口堪称“人类历史总决算”,是十分复杂的现象,很难仅凭某个现有学科阐明其全貌。因此本书从根本上来说,应该算是关于经济与人口的关系的随笔集。

经济学这门学问成立于18世纪,当时的欧洲也正处于人口爆炸的时代。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自然对人口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最为有名,任何人在探讨人口问题时都会想起这部名著。本书第1章在简要回顾人口问题的历史之后,会依次介绍18世纪的马尔萨斯、同为英国经济学家并在20世纪上半叶研究了人口减少对经济的影响的凯恩斯以及先于其他国家着手解决人口问题的瑞典经济学家们。

自古以来,关于人口问题,人们曾经从“过多”“过少”等相反立场进行过各种探讨。在今天的日本,人口减少已经催生出许多问题,对社会保障、财政以及地域社会产生的影响尤为严重。第2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人口减少的确是重要问题,不过在日本,人们在考虑经济增长问题时,“人口减少悲观论”有些过于严重了。第2章后半部分还会做详细阐述,决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不是人口,而是创新。一些人认为,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日本今后很难实现经济增长,能保持零增长就已经不错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担心,AI(人工智能)的发展会逐渐夺走过去由人类从事的工作。这些问题也将在第2章予以讨论。

从19世纪末期开始,欧洲的人口减少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并不符合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该原理认为,人均收入增加之后,儿童数量也将增加,人口规模将会扩大。达尔文曾从马尔萨斯的理论中获得灵感,自从他写出《物种起源》以后,人们普遍认为,在生物世界中,生物的数量也会随食物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在人类社会,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却开始出现了减少。与此同时,人们的寿命开始显著延长,这也是马尔萨斯曾强烈否定的。说到“差距”,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收入差距,但其实在寿命方面也存在“差距”。寿命的延长也与创新有着密切关联。第3章将探讨人口减少与寿命的问题。

无论是人口还是寿命,都会受到“人均”收入的极大影响。“创新”能够提高人均收入,也是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

不过话说回来,经济增长是一件好事吗?经济增长有什么意义?这也是很久之前就有人提出过的疑问。在经济学领域,以19世纪的知识巨人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零增长理论”最为著名。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最后都会归结为一点:对人类来说,经济意味着什么,21世纪的日本必须对此做出回答。第4章将会探讨这个内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